八年級下冊生物 第24章 現(xiàn)代生物技術 練習題
《八年級下冊生物 第24章 現(xiàn)代生物技術 練習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下冊生物 第24章 現(xiàn)代生物技術 練習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八年級下冊生物 第24章 現(xiàn)代生物技術 練習題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單選題 1 . 下列實例與使用的生物技術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石榴的壓條繁殖——組織培養(yǎng)技術 B.小羊多莉的出生——克隆技術 C.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轉基因技術 D.血液透析儀——仿生技術 2 . 通過研究熒火蟲的發(fā)光原理發(fā)明了冷光燈,這項技術屬于( ) A.克隆 B.仿生 C.轉基因 D.變異 3 . 克隆羊“多利”像( ) A.提供去核卵細胞的羊 B.提供乳腺細胞細胞核的羊 C.提供子宮的羊 D.都不像 4 . 通過如圖方法獲得的小鼠比普通小鼠生長速度快2﹣3倍,個體大1倍,其核心技術是( ) 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 C.雜交技術 D.發(fā)酵技術 5 . 下列生物的繁殖方式與獲得克隆羊多莉的方式本質相同的是 A.遺落在土壤中的花生種子發(fā)育成幼苗 B.試管嬰兒 C.用毛桃嫁接水蜜桃來改良品種 D.雞蛋在適宜的條件下孵育出小雞 6 .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克隆猴“中中”在中國科學院誕生。該成果實現(xiàn)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并跑”到“領跑”的轉變。圖是克隆猴實驗過程的簡要圖解,以下有關克隆猴的生殖方式及其性狀表現(xiàn)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有性生殖、D是A和B的綜合表現(xiàn) B.有性生殖、D像B C.無性生殖、D像A D.無性生殖、D是A、B、C的綜合表現(xiàn) 7 . 轉基因技術把一個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的什么結構或物質中? ( ) A.RNA B.DNA C.細胞質 D.細胞核 8 . 蘇云金芽孢桿菌寄生在多種昆蟲的消化道內(nèi),能產(chǎn)生一種使昆蟲致死的毒性蛋白,人們已成功將該毒性蛋白基因通過技術手段導入到棉花細胞,培育出了抗蟲棉。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蘇云金芽孢桿菌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B.抗蟲棉的成功培育運用了轉基因技術 C.毒性蛋白基因可以導入到棉花細胞的DNA分子上 D.轉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蟲特性是通過檢測棉花對抗生素抗性來確定的 9 . 在克隆多莉的過程中,用到了哪些現(xiàn)代生物技術( ) A.核移植 B.細胞培養(yǎng) C.胚胎移植 D.AB和C 10 . 一個人眼睛的顏色與虹膜中的色素有關,已知決定虹膜中色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某家庭雙親皆為褐眼,他們的三個孩子甲、乙、丙中有一個是收養(yǎng)的(非親生孩子),其中甲、丙為藍眼,乙為褐眼.據(jù)此判斷不正確的是( ) A.控制孩子甲眼睛顏色的基因是純合的 B.控制雙親眼睛顏色的基因是雜合的 C.孩子甲和孩子丙中有一人是收養(yǎng)的 D.該夫婦再生一個藍眼男孩的幾率是1/8 11 . 下列實例中應用了轉基因技術的是( ) A.克隆羊“多莉” B.生產(chǎn)胰島素的大腸桿菌 C.試管嬰兒 D.生產(chǎn)青霉素的青霉 12 . 豌豆的紫花與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下列能夠確定豌豆花色顯、隱性性狀的組合是( ) A.白花白花→子代全部為白花 B.紫花紫花→子代全部為紫花 C.紫花白花→子代全部為紫花 D.紫花白花→子代中紫花和白花各占一半 13 . 袁隆平教授利用普通水稻和一種野生稻,培育出優(yōu)質高產(chǎn)的水稻新品種,該育種方法是 A.自然選擇培育 B.誘導基因突變 C.雜交 D.誘導染色體變異 14 . 下列利用生物技術培育出的“新生物”中,與其他三項利用的生物技術不同的是( ) A.可以合成胰島素的新品種大腸桿菌 B.巨型小鼠 C.具有抗蟲或抗病等特性的棉 D.多莉羊 15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現(xiàn)代生物技術飛速發(fā)展。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轉基因生物發(fā)生了能遺傳的變異 B.克隆羊“多莉”與代孕母羊相像 C.我國體細胞克隆猴屬于有性生殖 D.“試管嬰兒”的誕生是無性生殖 二、填空題 16 .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17 . 細胞膜對細胞有_作用,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_____,細胞的許多生命活動都是在_____中完成的。 三、綜合題 18 . 1982年,英國的《自然》雜志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有兩個美國實驗小組共同研制出轉基因超級鼠,研制過程如下: ①取小鼠的還未融合的受精卵;②用顯微注射器將大鼠的生長激素基因注入小鼠的受精卵中;③將含有大鼠生長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輸卵管中;④生出轉基因超級鼠,綜比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長快2—3倍,體積大一倍。 (1)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___________,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___________。 (2)你認為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與基因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推測,在生物傳種接代過程中,親代傳給子代的是___________。 (4)轉基因超級鼠的生殖方式屬于___________(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 19 . 如圖是小羊“多莉”形成過程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多莉”是由A羊提供的_____和B羊提供的_____融合而成的細胞發(fā)育而成的。 (2)在“多莉”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是由_____羊供給的。 (3)DNA上有指導_____的全部信息,“多莉”的長相與_____羊基本一樣,這說明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也有少數(shù)的特點與A羊相似,這說明還有少量DNA存在于_____中。 (4)“多莉”與正常羊的區(qū)別在于它不是由_____發(fā)育而成的。融合細胞在分裂過程中,_____的變化最為明顯,其主要成分是DNA和_____,因而保證了新細胞與原細胞的DNA是一樣的。 與上述有關的生物技術叫_____。 20 . 對農(nóng)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下圖是某研究小組在大棚內(nèi)種植番茄進行相關實驗所測結果。請據(jù)此回答。 (1)圖甲是密閉大棚內(nèi)一晝夜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情況,其中表示番茄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是曲線____段,有機物在_____點積累的最多。 (2)從圖乙可以看出,與P點相比,Q點單株光合強度明顯減弱。原因是番茄種植密度過大,葉片彼此遮擋,通風不暢,_______和_______兩個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受到影響。圖乙給我們的啟示是,栽培農(nóng)作物時要注意________。 21 . 如圖為昆蟲的發(fā)育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昆蟲一生經(jīng)歷了不同階段,若圖B表示昆蟲發(fā)育的蛹期,則圖C可表示昆蟲發(fā)育的_______時期。 (2)詩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的發(fā)育過程可用圖中字母和箭頭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發(fā)育過程屬于_________________。 (3)蝗蟲的發(fā)育過程可用圖中的字母和箭頭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x是一種農(nóng)業(yè)害蟲,以農(nóng)作物為食,在整個發(fā)育過程中,對農(nóng)作物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圖中_______期(填字母) (4)你熟悉的昆蟲中_________與蝗蟲的發(fā)育過程相同。(寫出一種即可) 22 . 普通煙草的葉容易被蟲吃掉??茖W家發(fā)現(xiàn)蘇云金桿菌能產(chǎn)生殺死害蟲的毒素,于是將蘇云桿菌中產(chǎn)生殺蟲毒素的基因轉入普遍煙草細胞中,得到了抗蟲效果良好的抗蟲煙草。 (1)殺蟲毒素基因是蘇云桿菌細胞內(nèi)________________上的片段。 (2)這一事實說明生物的性狀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 (3)抗蟲煙草這種性狀的變異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變異。 (4)上述培育抗蟲煙草的生物技術稱為________________技術 23 . 看下面兩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從圖甲可以看出,克隆羊多利是由_____羊提供的細胞核和_____羊提供的細胞質融合而發(fā)育而來的。 (2)如圖乙,對光時,要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和光圈處于同一直線上。 (3)轉動使鏡筒大范圍升降的是_____,使鏡筒升降幅度較小的是_____(填序號)。 第 7 頁 共 7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八年級下冊生物 第24章 現(xiàn)代生物技術 練習題 年級 下冊 生物 24 現(xiàn)代 生物技術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316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