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語文版必修1)
《1.3《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語文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1.3《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語文版必修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 必修第一冊] 3《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本篇消息報道與一般消息報道的不同。 2、準確、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 3、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本篇消息報道與一般消息報道的不同。 【教學難點】 了解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正義的槍彈最終戰(zhàn)勝了瘋狂與邪惡,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在1945年迎來了光明。1958年,一位叫羅森塔爾的美國記者不遠萬里來到波蘭,訪問了和平時期的奧斯威辛,以這篇通訊摘得了美國新聞界最高獎項——普利策獎。記者的使命就是發(fā)現和報道新聞,可是這篇通訊的標題居然是《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今天,讓我們走進文本,看看“沒有新聞”的奧斯威辛究竟是什么樣子。 本文是一則消息報道,發(fā)表于1958年8月31日《紐約時報》上。美國普利策獎主席、新聞學教授霍恩伯格說,這是國際報道獎得主羅森塔爾“寫得最好的作品”。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埃·姆·羅森塔爾的這篇《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二、簡介普利策新聞獎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fā)一次,分為14個新聞獎和7個藝術獎兩類。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結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頒獎。普利策獎每年評選一次,代表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成就。 該獎以約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國著名的報紙編輯和經營者,先后買下了圣路易斯的《電訊報》和《紐約世界報》,并創(chuàng)立了編輯寫作制——即記者采寫的材料由編輯潤色、整理、綜合成稿件見報。這種寫作規(guī)則,至今仍是整個新聞界的普遍原則。普利策對報紙的經營與編輯獨樹一幟,強調報紙發(fā)表新聞要真實和準確,文字要簡潔和通俗,要花力氣寫好社論。普利策1911年去世,為紀念他的貢獻,人們于1912年設立了普利策新聞獎。 三、初讀課文,掌握下列詞語 毛骨悚然(sǒng)和煦(xù)納粹(cuì) 廢墟(xū)不寒而栗(lì)思緒(xù) 踉蹌(liàng qiàng)祈禱(dǎo)呆滯(zhì)嬉戲(xī)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 2、本文共17段,請同學大致復述課文內容。 提示:作者先寫布熱津卡現在“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又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進而寫到當年納粹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暴行;游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重溫歷史,參觀毒氣室、焚尸爐、女牢房、女囚絕育實驗室、長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強調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3、結合本文課后練習第一題,思考本文與一般的消息報道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般說來,消息寫作并不突出強調現場感和大段敘事,尤其不需要文學色彩的描寫。比如本題所舉的關于美國人口的調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規(guī)范式樣:有導語、主體部分、事件的結果,此外,無過多的文字加工,無修飾,更無描寫。 而本文不僅有敘事,有描寫,有幾處還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給讀者的印象要形象、具體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訊等新聞形式的各自優(yōu)點,脈絡清楚,沒有枯燥感。 4、提問:奧斯威辛在哪里?它為什么會聞名世界?文章哪幾段介紹了這些信息? 提示:奧斯威辛是波蘭南部一個只有4萬多居民的小鎮(zhè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在這里設立了它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zhèn)因此聞名于世。當年納粹奧斯威辛集中營管理局控制的地區(qū)面積達40平方公里,包括3個集中營:奧斯威辛主營、布熱津卡營、莫諾維策營。 ??? 奧斯維辛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0年4月)于波蘭建立的最大的集中營,曾關押多國的平民、戰(zhàn)俘、政治犯,被稱為最大的“殺人工廠”。每天都有許多人被運送到這里作為實驗品或是屠殺(以猶太人居多),然后被投進焚尸爐焚毀,簡直慘絕人寰。 ??? 1947年7月2日,波蘭會議通過一項法案,將原址辟為殉難紀念館,并在周圍劃定一個默哀區(qū),以此紀念在災難中不幸死去的無辜者。1979年,奧斯維辛集中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文章的4、5兩段介紹了這些信息。) 5、文章里這些介紹部分屬于新聞作品的結構中的哪一部分? 提示:屬于背景。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介紹背景,有利于了解新聞發(fā)生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深化新聞的主題,并有豐富內容、增加知識性的作用。 6、提問: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你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印象? 提示:學生回答預估——殘酷、悲慘、窒息、地獄、恐怖等等。教師適當總結。 五、合作探究 1、這篇報道首尾都寫到奧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奧斯威辛沒有新聞,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沒有什么新聞”,其實是講,這里的臭名昭著的納粹行徑,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這里從來沒有什么值得張揚的好事;但是,“沒有什么新聞”,“我”還是要寫,要繼續(xù)對納粹的歷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讓世人永遠不忘! 2、納粹的集中營令人恐怖,作者為什么在開頭偏偏要描述布熱津卡“太陽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長勢喜人,在門前不遠的草地上,還有兒童在嬉笑、打鬧”這樣祥和的景象?作者又為什么說這種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提示:在記者、在親歷過納粹在這里暴虐地屠戮婦嬰和無辜人民的惡行的人那里,文章開頭描寫的令人愜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奧斯威辛,在這塊曾經血流成河的地方,盡管“太陽和煦、明亮”,但蒙在人們心頭的陰霾,依舊難以清除! 3、作者報道集中營,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參觀者的表現?與直接寫展覽本身相比,這樣寫所特有的表現力在哪里? 提示:寫參觀者的表現是側面描寫,它對寫奧斯威辛的狀況有襯托作用。毫無疑問,奧斯威辛集中營,在許多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詞了。無需具體介紹集中營中那些粘滿無辜者鮮血的刑具怎樣令人望而戰(zhàn)栗,單是參觀者所不由自主地顯現出的表情、舉止以及驚嘆,就足以使讀者的精神震撼了! 六、分析鑒賞 (一)理解文章的情感起點 1、羅森塔爾在1958年來到布熱金卡和奧斯威辛,這時候,波蘭政府將“奧斯維辛集中營”遺址辟為殉難者紀念館。同學們想想,波蘭政府建立這個紀念館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警示后人,永遠不忘戰(zhàn)爭的災難、納粹的罪惡。表達憎惡戰(zhàn)爭,珍惜和平的思想,正如中國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2、羅森塔爾在紀念館外最先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提示:看到了陽光明媚、白楊起舞,兒童游戲——和平美好的景象。這個景象,出現在紀念館外面,作者的感受是,“最可怕”。 3、為什么他覺得最可怕? 提示:紀念館外的景象,與紀念館內的“人間地獄”的歷史極不協調。 4、戰(zhàn)爭過去13年了,和平已經到來了,他不遠萬里專程來參觀曾經有400萬人遇難的奧斯威辛,卻突然覺得紀念館外的和平景象“最可怕”,他到底會怕些什么呢? 提示:這個紀念館的目的,應該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慘痛的歷史,因為忘記歷史等于背叛?!瓣柟饷髅摹讞钇鹞?,兒童游戲”,是一派和平美好的景象,讓人放松、愉悅。作者帶著悼念遇難者的不安心情來到這里,害怕和擔心和平美好的景象會使人忘記歷史,忘記在這里遇難的人們。 (二)理解參觀時的復雜情感 5、作者帶著沉重的心情,邁入了紀念館大門,他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參觀了哪些遺跡? 提示:毒氣室——焚尸爐——女牢房——試驗室——囚徒照片長廊——執(zhí)行絞刑的地下室。 6、這些遺址,見證和控訴了納粹的暴行,其殘酷的程度令人戰(zhàn)栗令人發(fā)指。面對堆積如山的尸骸,甚至有人說,奧斯威辛徹底毀滅了我們心中固有的美好的人性和夢想。如果紀念館反映的暴行就是徹底的黑暗,那么羅森塔爾有沒有在黑暗之中看到一點亮色? 提示:怒放的雛菊、溫和的微笑,就是一點亮色。 7、兩者之間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提示:她們勇敢展示生命的美麗,表現出旺盛美好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納粹的諷刺:納粹的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是最惡劣的罪行。 (三)理解獨特視角和游客反應 8、作者參觀紀念館,除了觀察紀念館內的遺址景象,還在觀察什么? 提示:還觀察了游客的反應。如: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特別恐怖,終生難忘,渾身發(fā)抖,驚懼萬分,窒息,跪下來在胸前畫十字,說“夠了” 9、游客為什么說“夠了”?當游客說“夠了”時,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游客們的承受力達到極限,可以證明納粹暴行的殘酷程度,也表明奧斯威辛的震撼力依舊存在。在“夠了”,游客們超越了獵奇的心理,良知被喚醒,開始向上帝祈禱。 10、為什么要說“夠了”?什么“夠了”?作者聽到這兩個字,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提示:游客的承受力達到極限,也從側面證明納粹的暴行的殘酷程度。游客也超越了獵奇的心理,良知被喚醒。作者放心了,他親眼看到了游客們被震撼,他相信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段歷史,歷史的教訓將被人類永遠銘記,這就是悼念400萬遇難生命的最好方式。所以,他寫到這兩個字之后,就不再寫繼續(xù)參觀的內容。 ?(四)理解情感變化和通訊主旨 11、文章結尾,再一次寫大門外的風景,還覺得可怕嗎?為什么呢? 提示:不可怕,反而覺得這樣的景象可愛可親。因為走出奧斯維辛紀念館時,已經目擊了納粹的暴行,感受了昨天的苦難,不忘歷史,會更加珍惜現實,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 ?12、“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鮮的東西可供報道”。聯系全文,想一想,這句話是不是反映了作者失望的情緒?如果不是,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 提示:不是失望,而是欣慰。一批批的參觀者在奧斯維辛都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得到同樣的感受,那樣震驚,那樣窒息,那樣憤怒。在他看來,奧斯維辛不需要什么“新鮮的東西”,只要保持原貌,保持震撼,對參觀者進行教育,揭露和批判納粹暴行,喚起對人性的反省,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這就可以了。這里沒有新聞,就是最大的新聞! 七、總結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故事距離我們已經很遠了。現在,我們正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讓戰(zhàn)爭的陰霾再次籠罩在我們頭上。 八、布置作業(yè) 1、再讀課文,思考《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在語言藝術上有哪些特點? 2、這是一篇相當出色的新聞稿,獲得普利策新聞大獎?!秺W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作品本身的價值在哪?社會價值又在哪,能不能從這兩個角度思考,試著給這篇文章寫個頒獎詞? 示例:《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突破新聞“零度寫作”原則,著眼細節(jié),以冷峻的視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紀念館。在恐怖與快樂、戰(zhàn)爭與和平、歷史與現實的反差中,它召喚起人們關于災難的記憶、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它的發(fā)表充分地表現了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為新聞史不朽的名篇。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奧斯威辛沒有什么新聞 1.3 奧斯威辛 沒有 什么 新聞 教案 語文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49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