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八篇重點文言文急訓六《齊桓晉文之事》.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八篇重點文言文急訓六《齊桓晉文之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八篇重點文言文急訓六《齊桓晉文之事》.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八篇重點文言文急訓六《齊桓晉文之事》 (重點詞句理解;文化知識積累;孟子對話特點;抓住重點語句,探究孟子的基本思想;背誦)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薄?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睂υ唬骸叭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薄蛔R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ぉし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ぉぱ耘e斯心如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 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生中沒有稱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一定要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 (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呢?” ?。献樱┱f:“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R宣王)說:“象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 ?。献樱┱f:“可以?!? ?。R宣王)說:“根據(jù)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献樱┱f:“我聽胡龁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備用它來祭鐘?!贝笸跄f:“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保侨藛枺┑溃骸澳敲?,廢棄祭鐘的儀式嗎?”你說:“哪能廢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 ?。R宣王)說:“有這事?!? (孟子)說:“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為大王是吝嗇。我確實知道您是出于一種不忍的同情心?!? (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是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條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換它?!? (孟子)說:“你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齊宣王笑著說:“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吝惜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當?shù)牧恕!? ?。献樱┱f:“沒有關系,您這樣做正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廚房建得遠遠的?!? 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ぉふf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有豁然開朗的作用?。∵@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献樱┱f:“(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梢,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敲?,大王您相信嗎?” ?。R宣王)說:“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么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受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R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干在表現(xiàn)上怎樣區(qū)別?” ?。献樱┱f:“(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按摩一下肢體,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屬于對長輩按摩肢體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tǒng)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zhuǎn)動東西那么容易了。《詩經(jīng)》說:‘(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ぉふf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 “還是您發(fā)動戰(zhàn)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怨,這樣心里才痛快么?” 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么會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最想要的東西罷了?!? (孟子)說:“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 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 ?。献樱┱f:“是因為肥美的食物不夠吃呢?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還是因為各種色彩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左右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 ?。R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 ?。献樱┱f:“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象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 齊宣王說:“象(你說的)這么嚴重嗎?” ?。献樱┱f:“恐怕比這還嚴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什么后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果必然有災禍。” ?。R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為誰勝呢?” ?。R宣王)說:“楚國會勝。” ?。献樱┱f:“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xiàn)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象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 齊宣王說:“我昏亂糊涂,不能做到這一步。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xiàn))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導我,我雖然不明事理,請(讓我)試著這么做做看?!? (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chǎn)業(yè)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然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產(chǎn)業(yè),上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還來不及,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小豬、狗、大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nóng)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重視學校的教育,反復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如果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 A、層級檢測題 一、知識積累 1、為下列加點的詞注音 胡龁( ) 無以,則王( )乎 彼惡( )知之 褊( )小 予忖度( )之 便嬖( )不足使令于前 蒞( )中國 商賈( )皆藏于市 吾惛( )不能進于是矣 此惟救死而恐不贍( ) 殆( )有甚焉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都是通假字,請寫出其本字,并解釋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B、蓋亦反其本矣C、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D、將以釁鐘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試加解釋 A、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C、然后從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指出其各屬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B、何以異?C、樹之以桑。D、臣未之聞也。 6、《齊桓晉文之事》節(jié)選自《-----------------》。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勸說------放棄-----------,采納“------------”的主張發(fā)政施仁的經(jīng)過。生動準確地闡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張,鮮明地表現(xiàn)了《孟子》因勢利導,善于---------的寫作特點。 7、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勢利導,說服齊宣王采納“保民而王”的主張的過程。請根據(jù)課文,梳理文章思路,體會《孟子》的論辯特色,填寫其他的空白。 第一步引導:引導宣王拋開霸道而談王道。內(nèi)容要點:“無以,則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導方法:抓住宣王想統(tǒng)治天下的心理 第二步引導:引導宣王認識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條件。內(nèi)容要點:“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薄笆悄巳市g也。”引導方法:舉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第三步引導:引導宣王認識“不忍之心”為什么合于“保民而王”的條件。內(nèi)容要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推恩足以保四海。”引導方法:-------------A--------------------。 第四步引導:為宣王進一步說明沒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為”。內(nèi)容要點:“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币龑Х椒ǎ?----------------------B------------------。 第五步引導:指出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為”則“大欲”不能實現(xiàn)。內(nèi)容要點:“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引導方法:----------------------C------------------------------。 第六步引導:引導宣王認識行霸道必敗,行王道必勝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張。內(nèi)容要點:-----------------------------D--------------------------------------。引導方法:舉鄒楚之戰(zhàn)說明行霸道必?。ㄒ孕炒螅怨褦潮?,以弱敵強是自取其?。?;再舉“天下歸心之狀”說明行“王道”必勝。 第七步引導:闡述“保民而王”的具體措施。內(nèi)容要點:-------------------E----------------------------------------------。 B、層級檢測題 1、《孟子》善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善于洞察對方的心理因勢利導。結合課文,簡要概括孟子是怎么洞察齊宣王的心理因勢利導,讓他采納自己“保民而王”的主張的。 答: 2、《孟子》的語言言近旨遠,生動詼諧,常常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簡單的短語形式總結成人們喜聞樂見的成語,流傳至今。請指出下面的語段分別被概括為什么成語。 A、“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概括成語為:-----------------。 B、“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备爬ǔ烧Z為:---------------------。 3、閱讀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練習題。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乙]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兇:收成不好 B、填然鼓之 鼓:戰(zhàn)鼓 C、謹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學校 D、申之以孝悌之義 申:反復教導 (2)與“直不百步耳”的“直”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B、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C、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D、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3)與“寡人之於國也”中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B、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C、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D、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1/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A、兵器接在手,士兵們就丟下武器跑了。 B、兵器剛接觸,士兵們就丟下盔甲拖著兵器逃跑了。 C、兵器剛接觸,士兵們就丟下武器隨著部隊逃跑了。 D、兵器已經(jīng)握在手,士兵們就丟下武器跑了。 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A、頭發(fā)花白的人,不用在路上背東西了。 B、頭發(fā)花白的人,不必用頭在路上頂東西了。 C、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會肩扛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D、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5)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說明什么道理? 答: 4、小作文:以“批評要講究藝術”為題,采用比喻或寓言故事等方法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二、《齊桓晉文之事》檢測題答案 A層級檢測題: 1、 2、A、恐懼發(fā)抖的樣子B、贍養(yǎng)、奉養(yǎng)C、憎恨、痛恨D(zhuǎn)、等到;通“網(wǎng)”,活用為動詞,:張開網(wǎng)羅捕捉,引申為“陷害” 3、A、途--道路B、盍--何不(為什么不),返--回到C、型--作出榜樣D、臖--殺生取血涂物,用以祭祀 4、A、使動用法:使秦楚來朝見B、名詞活用為動詞: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C、名詞活用為動詞:施以刑罰D、名詞活用為動詞:穿 5、A、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B、介詞的代詞賓語前置C、介詞結構后置D、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6、《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齊宣王、霸道、“保民而王”、論辯 7、A、引《詩經(jīng)》“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說明“推恩”與“保民”的關系。B、以“挾太山以超北?!薄ⅰ盀殚L者折枝”為喻,說明民之未保,“非不能”,實“不為”。C、以“緣木求魚”為喻D、“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薄敖裢醢l(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E、“五畝之宅,樹之以?!?,“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百畝之田,勿奪其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B層級檢測題: 1、第一,把自己的“保民而王”的主張與齊宣王“王天下”的心理結合起來,使他對“保民”的主張產(chǎn)生興趣;第二,以宣王本身的事為例,由大及小、由近及遠地言及為政的大事,使之對“保民而王”產(chǎn)生信心;第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使齊宣王辨明是非利害,知所取舍。 2、明察秋毫/緣木求魚 3、B、A、C、BD、答——說明移民種粟皆非為國治本之策,只有施行仁政才是為國治本之策。 4、提示:比如,可以用這么一個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吹脫,北風猛吹,行人把衣服裹得更緊,南風溫暖地吹著,行人終于敞開了襟懷…… 齊桓晉文之事(魯人版高二必修) -------------------------------------------------------------------------------- 齊桓晉文之事(學案一) 學習目標 1、熟讀文本,總體感知全文 2、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 3、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4、學習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 學習重點難點: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 導入: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思想領域曾經(jīng)歷過一個輝煌的時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后任何一個時代,我們在思想領域的變革都沒有當時那么巨大,形式都沒有當時那么多樣,內(nèi)容都沒有那么自由。這個時代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家能舉出當時比較有代表性的派別嗎?其中的儒家思想對我國文化乃至政治的影響都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們分別被稱為“圣人”和“亞圣”??鬃哟蠹叶挤浅J煜ぃ鴮λ脑賯鞯茏用献泳涂赡懿惶私饬?。有誰能說說孟子的有關情況。 關于孟子: 1、 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 孟子是戰(zhàn)國時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人,30歲左右收徒講學。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時被稱為“亞圣”。 2、《孟子》其書 《孟子》共七篇,分別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章又都分為上下兩篇。作為一部語錄體著作,它記錄的是有關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論。 到南宋時,朱熹把它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把讀經(jīng)的傳統(tǒng)推向更加狹窄的胡同,成為后世(如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據(jù)。 3、 孟子思想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為堯舜) ②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 ③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封建時代士大夫出世進退的準則) 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國君傲然視之) ⑤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義也 [思考:為什么孟子的思想會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種哲學,都會創(chuàng)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國寡民、佛家的因果報應來說,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則誘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樂、仁義并施的王道樂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圖景。這對于王者來說,自然是最好不過了,有什么比百姓歸附,國力強盛更令他們滿意的呢?對于老百姓來說,也是如此,有誰不樂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時代意義 當時的社會背景: ①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時 代 意 義 :孟子的思想具有著明顯的進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貴君輕,在今天看來,它至少包括重視國家利益,反對特權意識、保護人民等多方面的含義。這種社會變革時期的新觀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義精神,至今在我們的思想領域里有著重大影響。孟子的追求是一種對社會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們學習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極高,作為文化精粹,我們當然有研究、借鑒、繼承和發(fā)揚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這是先秦時代一對相對的概念?!巴醯馈笔侨寮姨岢龅囊匀柿x治天下的政治主張;霸道指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勢等進行統(tǒng)治。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沿著霸道的方向前進的,凡是行法家主張,講求耕戰(zhàn),富國強兵,便取得勝利。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說:“當世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6、 解題: 戰(zhàn)國時期,列強紛爭,以征伐為能事,各諸侯國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對外連年征戰(zhàn),對內(nèi)盤剝?nèi)嗣?,致使廣大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 而齊國在東方諸侯中又號稱強國,齊宣王野心勃勃,擴置學官,招攬學士,任其講學議論。孟子這時在齊宣王身邊供職。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齊宣王問有關齊桓晉文稱霸之事的時候,針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闡發(fā)他的“發(fā)政施仁”、改革政治,實行王道的主張,這就是著名的《齊桓晉文之事》。 學習過程 一、溫故知新 : 回憶孟子經(jīng)典名句1、窮則獨善其身, 。 2、生于憂患, 。 3、人之患在 。 4、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 5、得道多助, 。 二、感知文本 1、聽錄音,正字音,總體感知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注音: 則王 胡龁 觳觫 褊小 彼惡知之 忖度 便嬖 放辟邪侈 庠序 畜妻子 孝悌 頒白 4、 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5、 孟子的中心觀點是什么? 三、文本探究 :研讀課文(開始——王請度之)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guī)律; (一) 學生朗讀課文 (二)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翻譯文本,疏通文意 (三)指名學生翻譯課文; (四) 教師點撥歸納: (五)重要句子翻譯,解釋加點詞語 1、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4、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5、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6、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7、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8、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9、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10、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類也。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如諸彼而已。 12、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 四、成果展示 五、質(zhì)疑問難 六、小結 七、達標檢測 (一)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無以,則王( )乎 將以釁( )鐘 彼惡( )知之 予忖度( )之 語( )人曰:“我不能?!薄”沔裕? )不足于使令于前與? 吾惛( ) 不能進于是矣 放辟( )邪侈( ) 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蒞( )中國 謹庠( ?。┬蛑? (二)解釋下面加點詞。 1、道 A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B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C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E .任重道遠 F.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2、若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B、若無罪而就死地也 C、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D、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E、若是其甚與? F、其若是,孰能御之? 3、然A然,誠有百姓者也 B然則一羽之不舉 C物皆然,心為甚 4、愛 A.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B.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C.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D.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六國論》) (三)翻譯下列句子 1、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2、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齊桓晉文之事(學案二) 學習目標 1、熟讀文本,總體感知全文 2、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 3、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 4、學習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 學習重點難點: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學習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 學習過程 一、溫故知新:學生朗讀從開頭 到“王請度之”, 翻譯下列句子: 1、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2、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3、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4、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5、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二、:整體感知:研讀課文(“抑王興甲兵”—— 最后) 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詞語和特殊句式,并歸納其規(guī)律; (一) 學生朗讀課文 (二)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翻譯文本,疏通文意 (三)指名學生翻譯課文; (四) 教師點撥歸納: 三、文本探究: 重點句子翻譯 1、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2、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3、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 4、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5、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6、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7、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六)歸納整理: 1、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 2、與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不同的句子 四、成果展示 五、質(zhì)疑問難 六、小結 七、達標檢測 1、《齊桓晉文之事》節(jié)選自《 》。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 勸說 放棄 ,采納“ ”的主張發(fā)政施仁的經(jīng)過。生動準確地闡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張,鮮明地表現(xiàn)了《孟子》因勢利導,善于 的寫作特點。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A、吾不忍其觳觫 B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C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E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F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G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H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 I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J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都是通假字,請寫出其本字,并解釋它在句中的意思。 A無以,則王乎? B王說,曰: C為長者折枝 D刑于寡妻 E則盍反其本矣 F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G 皆欲赴愬于王 H 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I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試加解釋 A、朝秦楚,蒞中國, 而撫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C、然后從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指出其各屬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 B、何以異? C、樹之以桑。 D、臣未之聞也。 閱讀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練習題。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移其粟於河內(nèi);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乙]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兇:收成不好 B、填然鼓之 鼓:戰(zhàn)鼓 C、謹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學校 D、申之以孝悌之義 申:反復教導 (2)與“直不百步耳”的“直”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B、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C、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D、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3)與“寡人之於國也”中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於河東。 B、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C、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D、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1、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A、兵器接在手,士兵們就丟下武器跑了。 B、兵器剛接觸,士兵們就丟下盔甲拖著兵器逃跑了。 C、兵器剛接觸,士兵們就丟下武器隨著部隊逃跑了。 D、兵器已經(jīng)握在手,士兵們就丟下武器跑了。 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A、頭發(fā)花白的人,不用在路上背東西了。 B、頭發(fā)花白的人,不必用頭在路上頂東西了。 C、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會肩扛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D、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會背著或頭頂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5)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說明什么道理? 答:-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齊桓晉文之事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八篇重點文言文急訓六齊桓晉文之事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重點 文言文 急訓六 齊桓晉文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253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