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以科學觀念防治自然災害 第一節(jié) 深入理解減災防災教學設計 魯教版選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以科學觀念防治自然災害 第一節(jié) 深入理解減災防災教學設計 魯教版選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以科學觀念防治自然災害 第一節(jié) 深入理解減災防災教學設計 魯教版選修5.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以科學觀念防治自然災害 第一節(jié) 深入理解減災防災教學設計 魯教版選修5 ●課標要求 以一兩種自然災害為例,列舉適當的應對方法或應急措施。 ●課標解讀 1.以洪澇、干旱、臺風、寒潮等最新的氣象災害為例,說明應對方法和應急措施。 2.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最新的地質災害為例,說明應對方法和應急措施。 ●新課導入建議 2012年5月12日,我國迎來第四個國家防災減災日,主題為“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弊罱K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由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導入新課——深入理解減災防災。 ●教學流程設計 ??? ? 步驟6:先由學生自主總結本課時學習的主要知識,然后對照【課堂小結】以明確已掌握的內容。安排學生課下完成【課后知能檢測】。?? 課 標 解 讀 重 點 難 點 1.理解減災防災的內涵。 2.掌握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和應急措施。 3.了解國際社會在減災防災中的努力。 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或應急措施。(重難點) 減災防災的涵義 1.涵義:采取各種預防措施以減少災害的發(fā)生并減輕災害發(fā)生時的損失。 2.核心:在于“減”。就是在觀念上強調減少災害、減輕災情,而不是“戰(zhàn)勝自然”、“杜絕災害”。 3.減災的途徑 (1)有賴于經濟和科技發(fā)展水平的提高。 (2)有賴于人的觀念的進步。 (3)有賴于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4.減災防災的主要原則 必須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相結合,注意減災工程與周邊環(huán)境的協調。 1.“杜絕災害”是防治自然災害的最終目標嗎? 【提示】 不是。自然災害是地理環(huán)境(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客觀屬性,服從于客觀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防治自然災害的目標在于采取各種措施減少災害,減輕災情,而不可能戰(zhàn)勝自然,杜絕災害。 減災防災的社會行動和個人行為 1.社會行動 (1)加強自然災害科學研究,組織減災科技攻關。 (2)實施減災工程,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系統,提高災害預警和救援能力。 (3)制定減災規(guī)劃。 (4)健全災害管理法規(guī),把減災納入國民經濟計劃。 (5)開展社會減災教育,提高全民減災意識。 (6)加強國際合作等。 2.個人行為 (1)原則:拯救生命優(yōu)先。 (2)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3)采取正確的行動。 2.減災為什么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提示】 減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由災前、災中、災后三個子系統構成,其中政府的規(guī)劃與指揮是中心,將各個子系統、各個部門協調一致,共同完成減災這一復雜任務 。 減災防災的國際努力 1.國際減災十年 (1)時間:1990年~xx年。 (2)目的:通過國際社會協調一致的努力,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成就和開發(fā)新技術,提高各國減輕自然災害的能力,以減輕自然災害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3)減災活動重點:針對地震、颶風、海嘯、水災、火山爆發(fā)、森林災害等突發(fā)性自然災害。 2.國際減災戰(zhàn)略 (1)基本目標:提高社會對災害的防御能力,通過減災戰(zhàn)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結合,將原來對災害的簡單防御變?yōu)閷暮︼L險的綜合管理。 (2)主要減災戰(zhàn)略: ①提高公眾對災害危險性的認識。 ②政府對減輕災害損害做出承諾。 ③在減災實施活動中確保公眾的參與。 ④加強社區(qū)減災網絡建設。 減災防災行動 【問題導思】 1.災難來臨時為什么要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提示】 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才會鎮(zhèn)靜、激發(fā)生存的欲望、有責任心、有團隊精神,才會采取正確的行動,達到自救、互救的目的。 2.舉例說明什么是地震前兆? 【提示】 地震發(fā)生前常有不少異常的自然現象發(fā)生,如地下水異常變化(變色、變味、變溫等)、天氣和動物的異常反應、小震頻繁、地殼變形、產生地聲、地光等,叫做地震前兆。 3.地震和洪水中的救助重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提示】 地震中救助的重點在于自救,因為地震的發(fā)生是瞬間的,只有先救自己才能救別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點在于互救,因為洪水的發(fā)生具有可預報性和一定的滯后性,轉移過程中的互救顯得尤為重要。 4.龍卷風、臺風等風災的自救重點是什么? 【提示】 風災自救的重點是不要外出,盡快回家,隱蔽在室內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處。5.減災防災為何要加強國際合作? 【提示】 (1)自然災害是沒有國界的;(2)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地方,往往是發(fā)展中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3)通過國際社會協調一致的努力,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科學技術成就,提高各國減輕自然災害的能力,從而減輕自然災害給世界各國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1.減災的措施體系 2.地震中的自救與互救 地震是最不可預知且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之一,掌握相關自救與互救的知識,可以減少自己及周圍人在地震中的傷亡。具體圖解如下: 3.洪水中的自救與互救 洪水一般與連降暴雨相關,具有可預報性和一定的滯后性,做好防洪準備,洪水發(fā)生過程中的自救與互救非常重要。具體圖解如下: 4.泥石流發(fā)生時的自救 泥石流多發(fā)生于持續(xù)暴雨后的山地丘陵地區(qū),遇到泥石流發(fā)生時應掌握正確的自救方法: (1)發(fā)現跡象馬上轉移疏散。 (2)設法同外界聯系,求得救助。 (3)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兩邊跑。 (4)向未發(fā)生泥石流的高處逃避。 (5)扎營時,不能選在谷底排洪的通道及河道彎曲、支流匯合處。 黃金12秒預警時間 地震發(fā)生時,縱波先到達地表,橫波后到達地表。所以,人們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顛簸,但這時地震造成的破壞并不大。然后,橫波到達,房屋前后晃動并倒塌。人從感覺晃動到意識到地震發(fā)生往往需要3~5秒,所以,留給人躲避的時間只有7~9秒。 (xx安徽文綜)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亞洲冷高壓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冬半年的天氣。受其影響,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經歷一次暴雨過程。下圖表示2006年9月3日20時地面氣壓場。 該天氣過程在四川盆地邊緣可能引發(fā)哪些地質災害?若野營遇此情況,應如何防范和自救? 【思路點撥】 由材料和圖中所含信息可知四川盆地地質災害頻繁;再結合所學知識確定答案。 【解析】 四川盆地邊緣多山地,每當暴雨季節(jié)易引發(fā)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暴雨及其引發(fā)地質災害的防范和自救一方面要了解各種災害發(fā)生發(fā)展的機制及特點,另一方面要有強烈的災害意識并提出和設想各種災害發(fā)生時可能的防范自救措施。 【答案】 滑坡、泥石流 扎營時,避開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彎曲和匯合處,以及懸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高處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護頭部。 [圖表展示] 教材P74圖4-1-4 減災系統工程框圖 [解圖精要] 1.由框圖中內容可知減災防災的核心是減少災害和減輕災害損失。 2.減災作為一項社會行動,政府應統一規(guī)劃與指揮,進行強有力的領導和高速率的運作。 [圖表應用] “國際減災戰(zhàn)略”倡導的科學減災觀念是( ) ①減少災害?、趹?zhàn)勝災害?、鄱沤^災害?、軠p輕災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減災防災的核心是“減”,強調“減”就是在觀念上強調減少災害、減輕災情而不是“戰(zhàn)勝災害”“杜絕災害”。 【答案】 C 教材第76頁活動 1.不正確。過分夸大自然的威力,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宿命論的表現。 2.不正確。減災防災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減災防災工程的實施既需要政府領導下的全社會行動,也需要廣大社會公眾的個人參與。 3.不正確。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分布非常復雜,要尊重事實,不能只憑主觀臆斷。 4.不正確。評析與3相同。 5.不正確。災難救助中,不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財產,更要關心他人的生命、財產。 6.不正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 7.不正確。要尊重事實,不能心存僥幸。 8.不正確。面對自然災害不該畏懼、逃避,而是應該積極應對。 9.不正確。過分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防災工程只能減輕、減少災情,而不能“戰(zhàn)勝自然”“杜絕災害”。 10.正確。災前措施是減災防災的重要組成部分?!耙苑罏橹?,防抗救相結合”是減災防災的基本方針。 (xx北京高考)下圖是某地區(qū)大地震后救災工作程序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所示救災工作程序還可能適用于( ) A.鼠害 B.洪澇 C.旱災 D.寒潮 2.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應采取主要防災減災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區(qū)劃?、谡{整產業(yè)結構?、廴丝谕膺w ④房屋加固?、萁M建志愿者隊伍?、薇転淖跃燃寄芘嘤朅.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 第1題,圖示反映了災害對建筑物等基礎設施毀壞嚴重,四個選項中,只有洪澇災害符合題意。第2題,降低震后救災活動強度的唯一辦法就是事先做好預防工作,減小災后損失。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往往是附加值高的產業(yè)所占比重升高,財富密度加大,同等強度地震經濟損失會更大。人口外遷不會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災活動強度。 【答案】 1.B 2.D 3.請寫出下列各圖中所反映的正確避震方法。 A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的避震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一組避震圖,向人們展示了常見場合中(家中、劇院、教室里、行駛的汽車內、百貨商場里、室外等)的正確避震方法。 【答案】 A: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面或跨度較小的房間;B:在影劇院,可躲在排椅下;C:在教室里,可躲在書桌下或墻角處;D:在行駛的汽車內,抓牢扶手,以免 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后再下車;E:在百貨商場里,選擇結實的柜臺或柱子邊,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櫥窗或柜臺;F:要避開高大建筑物如煙囪、水塔,避開危險物如變壓器、電線桿、廣告牌等。 4.讀下圖,完成相關問題。 (1)上圖中的A、B、C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請判斷其中哪種方向是對的?哪種方向是錯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怎么做? 【解析】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切勿驚慌,更不能盲目的順著泥石流方向跑,泥石流前進的速度很快,順著跑大多會出意外。泥石流一般發(fā)生在山谷中,且面積一般不會很寬,所以我們可以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尤其是向未發(fā)生泥石流的高處逃避。 【答案】 (1)往A、B方向跑是對的,往C方向跑是錯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要向垂直泥石流前進的方向跑,切忌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 一、選擇題 1.在地震發(fā)生時成功避險,關鍵之一是充分利用逃生時間。地震防災中,有一個名詞叫“黃金12秒”具體指( ) A.橫波到達并造成破壞前的時間 B.縱波到達并造成破壞前的時間 C.人在地震中從意識到地震到躲避所用的最短時間 D.人從感覺晃動到意識到地震的時間 【解析】 地震來臨時,人從感覺晃動到意識地震發(fā)生需要3~5秒,然后以最快速度躲避的時間也只有7~9秒,這個時間被稱為“黃金12秒”。 【答案】 C 2.下列室內避震方法,正確的是(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谠谟皠≡?,應迅速離開劇院,到室外開闊空地?、墼诮淌依?,可躲在書桌下或墻角處?、苓x擇室內空間大的房間躲避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地震來臨時,不同地點應選擇不同的避震方式:在家里、教室、影劇院里,如果不能立刻出去,應選擇牢固的遮擋物,“伏而待定”,如果能迅速離開,則應盡快到室外開闊空地;應選擇物體結實、有支撐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間、開間小的地方。 【答案】 D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發(fā)生的頻率高,因而在自然災發(fā)生的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據此完成3~4題。 3.搶救溺水者的步驟是( ) ①清除口、鼻腔內的異物?、谂湃苋塍w內的水?、凵洗蜿懙亍、芩歪t(yī)院搶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4.被洪水圍困時,正確的做法是( ) A.抱緊電桿 B.躲在巨石之后 C.盡量逃向高處、大樹、山丘和高坡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洶涌時游泳逃生 【解析】 第3題,搶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內異物才有利于排水,緊急救助之后再送醫(yī)院;第4題,抱緊電桿易被電擊,躲在巨石之后可能會遭巖石傾覆砸傷,洪水洶涌時危險太大,游泳難度系數高。 【答案】 3.D 4.C 5.當遇到下列情況時,不正確的做法是( )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往旁邊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時,若在高樓內,俯身躲在堅固的家具旁或狹小空間,等待救援 C.陷入沼澤地時,用一根長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時,就近尋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解析】 A項泥石流在山谷中向下沖擊,向旁邊的山坡上跑可避開泥石流;B項,地震時在狹小空間可避免被建筑物等砸傷;C項,竹竿受力面積小,若用力上爬不但不能救助自己,反而會越陷越深;D項龍卷風在近地面影響范圍小,且風向以水平為主,在低洼地躲避受到的影響較小。 【答案】 C 6.為減輕地震災害的損失,下列防震、抗震的可行性措施,不正確的是( ) A.加強地震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jiān)測預警系統 B.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 C.加強工程防御措施,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等 D.鼓勵地震多發(fā)區(qū)居民外遷 【解析】 本題要求找出不正確的選項。地震多發(fā)區(qū)的居民外遷與防震抗震無關,與題意不符,故選D項。 【答案】 D 當地時間2010年3月2日,在智利強震發(fā)生整整三天后,救援人員在重災區(qū)康塞普西翁市一座倒塌的大樓廢墟中,一次救出79名幸存者。據此完成7~8題。 7.被埋三天后能夠生還關鍵是有正確的自救措施。下列關于震后自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震對人的傷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對人的埋壓和砸傷,所以學會處理外傷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當人被壓埋在廢墟下時,要盡力呼救,以尋求援救 C.當人被壓埋在廢墟下時,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氣和頑強的毅力,挑戰(zhàn)生命極限 8.關于震后互救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遠?、谙染壤先?、小孩,后救其他人?、巯染取吧?,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護支撐物,但搶救時可以不考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7題,被壓在廢墟下時,要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喊,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第8題,災后互救應先救近,后救遠;先救醫(yī)務人員、青壯年;先救“生”,后救“人”。 【答案】 7.B 8.C 9.下列屬于個人或家庭防洪準備的是( ) ①訓練爬高能力 ②預備鋼制家具?、勐犙雌谔鞖忸A報?、鼙┯昙竟?jié)不去山區(qū)郊游?、輰W會游泳?、迣W會救生演習的知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 【解析】 鋼制家具易沉入水中,不適宜防洪,其他都可以。 【答案】 B 10.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災,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使用沾濕的毛巾遮住口鼻,順風逃離 B.如果火勢突然減弱,則可以放心休息 C.選擇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機逆風突破林火包圍圈 【解析】 煙火隨風走,順風時不易逃離煙霧區(qū),故A不正確,D正確;火勢突然減弱應迅速逃離,不應放心休息,故B不正確。二氧化碳易在低洼處堆積,造成缺氧,不可在此躲避,故C不正確。 【答案】 D 二、綜合題 11.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我國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區(qū)”。 材料二 “泥石流示意圖”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圖”。 (1)當泥石流發(fā)生時,在泥石流的流經區(qū)和堆積區(qū)的游客,應該如何正確逃生? (2)由于本地區(qū)地質災害密集,在進行大型工程建設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解析】 泥石流順勢下流,逃生應向垂直于河道兩岸的高山地區(qū)跑。本地區(qū)地質災害密集,工程建設要加固以應對地震的頻發(fā),同時應盡量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多發(fā)地帶施工。 【答案】 (1)只要聽到泥石流的聲音和發(fā)出的泥石流警報,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兩岸的高山地區(qū)逃跑,直到跑到相對安全的高度。 (2)大型工程建設要加固,要有防震結構;盡量不要在容易發(fā)生泥石流的地段施工。 12.讀下圖,回答問題。 (1)個人在災難中應注意什么重要問題? (2)根據圖示內容說出在火災中應怎樣逃生? 【解析】 本題以插圖的形式考查了個人應對災難時應注意的問題及在火災中逃生的主要手段,解題時注意從圖中分析相關逃生手段和注意問題。 【答案】 (1)①遵循拯救生命優(yōu)先的原則;②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③科學地開展自救和互救行動。 (2)①勿乘電梯,走安全門;②濕被蒙頭;③發(fā)出求救信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單元 以科學觀念防治自然災害 第一節(jié) 深入理解減災防災教學設計 魯教版選修5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第四 單元 科學 觀念 防治 自然災害 深入 理解 減災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267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