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可編輯,無水印,高清圖,壓縮包內(nèi)含CAD圖的預覽圖片,僅用于預覽,壓縮包內(nèi)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壓縮包內(nèi)的文件及預覽,所見即所得,請細心查看有疑問可以咨詢QQ:414951605或1304139763
汽車學院課程設計說明書
武漢理工大學
汽車學院
課程設計說明書
設計類型 工藝課程設計
設計題目
專業(yè)班級
學生姓名
完成日期
指導教師
說明書包含內(nèi)容及裝訂順序
1. 課程設計任務書
2. 工藝過程卡片
3. 機械加工工序卡片
4. 目錄
5. 正文(正文應包含:零件分析、工藝規(guī)程設計、夾具設計等內(nèi)容)
6. 結(jié)論
7. 參考文獻
目錄
第一章 生產(chǎn)目的 4
第二章 零件的分析 4
第三章 工藝規(guī)程的設計 5
3.1 確定毛坯的的制造形式 5
3.2 基面的選擇 5
3.3制訂工藝路線 6
3.4 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8
3.5刀具的選擇 9
3.6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9
第四章 專用夾具的設計 11
4.1 定位基準和夾具方案選擇 11
4.2 切削力和夾緊力計算 11
4.3 定位誤差的分析 13
4.4 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 14
4.5 夾具設計及簡要說明 15
總結(jié) 17
參 考 文 獻 18
第一章 生產(chǎn)目的
本次課程設計的任務之一就是針對生產(chǎn)實際中的一個零件——制動器杠桿。制定其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該零件的工藝過程中包括了銑平面、車外圓面、鉆孔、銑鍵槽等工序。其中,此道工序要為其銑13h12兩側(cè)設計一合適的夾具。 該零件生產(chǎn)按照其生產(chǎn)綱領和生產(chǎn)關系可知,其為大批量生產(chǎn),其毛坯制造、加工設備及工藝裝備的選擇應呈現(xiàn)大批量生產(chǎn)的工藝特點。
第二章 零件的分析
2.1零件的分析
圖2-1零件圖
制動器械桿有多處加工表面,其間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以φ24f9為中心的臺階軸類端面。本零件上由圓柱面、內(nèi)孔、軸肩圓、弧面、鍵槽、退刀槽等部分組成。零件車削加工成形輪廓的結(jié)構形狀較復雜、需兩頭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質(zhì)量要求都很高。該零件重要的徑向加工部位有φ24f9圓柱段(表面粗糙度Rɑ=0.8μm)、φ30f10圓柱段(表面粗糙度Rɑ=0.8μm)、R0.5mm圓弧、φ12D6的內(nèi)孔,退刀槽表面粗糙度Ra=12.5,其余表面粗糙度均為Rɑ=12.5μm,輪廓描述清楚完整。零件材料為45鋼,毛胚為φ40×145×110mm。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加工時應滿足基準統(tǒng)一原則,即先加工完一組表面,再以這組加工后的表面為基準加工另外一組。
第三章 工藝規(guī)程的設計
3.1 確定毛坯的的制造形式
由零件圖可知,其材料為45鋼,具體技術要求如下所示:
1硬度207-255HBW;
2φ24f9對φ30f10軸線的徑跳不大于0.04;
3尺寸13處的兩端面對φ24軸線的不垂直度在長度100以內(nèi)不大于1;
4鍵槽對φ24f9軸線的對稱線公差為0.05;
5不許有毛刺;
6沖壓抽模角為7,圓角半徑為3;
7杠桿端面上允許有中心孔;
8 A的測量相差不大于0.05;
9 未注明公差尺寸的公差按標準Q/SB123-64.
根據(jù)零件材料確定毛坯為鍛件,已知零件的類型為大批量生產(chǎn),在加工過程中它對定位有一定保證作用,故采用鍛造成型。此外,為消除殘余應力,鍛造后安排調(diào)質(zhì)處理。該零件的形狀并不十分復雜,因此毛坯形狀與零件形狀應盡量相近。由《機械加工工藝手冊》查得該種鍛造公差等級為CT10~11,加工余量等級MA選擇H級。
3.2 基面的選擇
基面選擇是工藝規(guī)程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孢x擇得正確與合理可以使加工質(zhì)量得到保證,生產(chǎn)率得以提高。由圖可知φ24f9和Φ30外圓面的精度要求最高,而φ24f9也是該零件的設計基準、裝配基準與測量基準。所以以φ24f9圓端面是為定位基準加工Φ35端面然后以Φ35端面為基準加工階梯、槽和鍵。
3.3制訂工藝路線
(1)工藝路線方案一:
工序00:鍛造
工序10:退火(消除內(nèi)應力)
工序20:車Φ35圓左端面
工序30: 車左端面,打中心孔
工序40:車外圓端面,退刀槽和倒角,右端面
工序50:銑寬13h12的兩端面
工序60:鉆孔至Φ10.8,鉸Φ10.8至Φ12D6
工序70:銑鍵槽
工序80:鉆Φ4孔
工序90:半精車Φ30外圓面
工序100:磨Φ30的外圓面
工序110:清洗去毛刺
工序120:驗收
工序130:入庫
(2)工藝路線方案二:
工序00:鍛造
工序10:調(diào)質(zhì)處理
工序20:車外圓面、退刀槽和倒角
工序30:銑寬13h12的兩端面
工序40:鉆孔至Φ10.8,鉸Φ10.8孔至Φ12D6
工序50:鉆Φ4孔
工序60:精車Φ30外圓面
工序70:精車Φ24外圓面
工序80:磨Φ30外圓面
工序90:清洗去毛刺
工序100:驗收
工序110:入庫
(3)工藝方案的分析:
上述兩個工藝方案的特點在于:方案一與方案二的區(qū)別是:方案二沒有車左端面、鉆中心孔這道工序,車床的加工原理是:工件跟著花盤做高速旋轉(zhuǎn),如不用頂針頂住,工件的夾緊方式比較麻煩,如果加工了中心孔后,后面工序的加工,夾具設計相對簡單,減少了生產(chǎn)夾具的成本,提高了生產(chǎn)率,故采用方案一。
具體的工藝過程如下:
工序00:鍛造
工序10:退火(消除內(nèi)應力)
工序20:車Φ35圓左端面
工序30: 車左端面,打中心孔
工序40:車外圓端面,退刀槽和倒角,右端面
工序50:銑寬13h12的兩端面
工序60:鉆孔至Φ10.8,鉸Φ10.8至Φ12D6
工序70:銑鍵槽
工序80:鉆Φ4孔
工序90:半精車Φ30外圓面
工序100:磨Φ30的外圓面
工序110:清洗去毛刺
工序120:驗收
工序130:入庫
表3-1
3.4 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制動器杠桿”零件材料45鋼,毛坯的重量約為1.4g,生產(chǎn)類型為大批量生產(chǎn),采用鍛造成型。
1、左端面,表面粗糙度為Ra12.5,查《切削用量手冊》表2-8得,單邊總余量Z=0.5,車削一次即可滿足要求。
2、13h12兩端面,表面粗糙度為Ra12.5,查《切削用量手冊》表2-8得,單邊總余量Z=0.5,車削一次即可滿足要求。
3、Φ12D6孔,因孔的尺寸不大,很難鍛造成型,故采用實心鍛造
4、Φ4孔,因孔的尺寸不大,很難鍛造成型,故采用實心鍛造
5、不加工表面毛坯按照零件圖給定尺寸為自由度公差,由鑄造可直接獲得。
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以下稱《工藝手冊》表2.2和2.5,取端面長度余量均為12.5(均為雙邊加工)
銑削加工余量為1mm
粗銑 6mm
內(nèi)孔(φ12D6,φ4無鍛造孔)
工序尺寸加工余量充足
車(φ24f9、φ30f10、φ351.5)
其他尺寸直接鑄造得到,由于本設計規(guī)定的零件為中小批量生產(chǎn),應該采用調(diào)整加工。
3.5刀具的選擇
刀具的選擇是加工中的重要的工藝加工內(nèi)容之一,它不僅影響機床的加工效率,而且直接影響加工質(zhì)量。在制定切削用量時應首先選擇合理的刀具壽命,而合理的刀具壽命則應根據(jù)優(yōu)化的目標而定。
選取刀具時要使刀具的尺寸與被加工共建的表面尺寸和形狀相適應。根據(jù)零件的分析所選擇的刀具有:
1. 車端面選用硬質(zhì)合金鋼45°車刀、粗、精車用同一把車刀完成。
2. 粗、精車外圓硬質(zhì)合金90°車刀
3 車槽:選用硬質(zhì)合金車槽刀(刀長12mm,刀寬3mm)
4 銑兩側(cè):硬質(zhì)合金直齒端面銑刀
5 磨外圓:砂輪
3.6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粗銑φ26寬13h12的左右兩端面的加工余量
1.加工條件
工件材料:ZG45
加工要求:粗銑兩端面面,留精加工量0.5mm
切削速度:參考有關手冊,確定v=0.45m/s即27m/min
采用高速鋼鑲齒三面刃銑刀,=80mm,齒數(shù)z=10。則
現(xiàn)采用臥式銑床X62W,根據(jù)機床使用說明書(見《工藝手冊》表4.2-39),取=37.5r/min,故實際切削速度為
當=37.5r/min時,工作臺的每分鐘進給量應為:
==0.08×20×37.5=60mm/min
查機床說明書,剛好有=60mm/min,故直接選用該值。
切削工時:由于是粗銑,故整個銑刀刀盤不必銑過整個工件,利用作圖法,可得出銑刀的行程=250mm,則機動工時為
精銑
切削速度:參考有關手冊,確定v=0.45m/s即27m/min
采用高速鋼鑲齒三面刃銑刀,=80mm,齒數(shù)z=10。則
現(xiàn)采用雙銑床,根據(jù)機床使用說明書(見《工藝手冊》表4.2-39),取=37.5r/min,故實際切削速度為
當=37.5r/min時,工作臺的每分鐘進給量應為:
==0.08×20×37.5=60mm/min
查機床說明書,剛好有=60mm/min,故直接選用該值。
切削工時:銑刀的行程=250+225mm,則機動工時為
第四章 專用夾具的設計
利用本夾具主要用來加工為了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保證加工質(zhì)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決定設計銑13h12兩側(cè)的夾具。加工時除了要滿足粗糙度要求外,還應滿足兩側(cè)間和寬度的公差要求。為了保證技術要求,最關鍵是找到定位基準。同時,應考慮如何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降低勞動強度。為了提高勞動生產(chǎn),保證加工質(zhì)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本夾具將用于雙面銑床。
4.1 定位基準和夾具方案選擇
由零件圖可知:在對銑兩側(cè)面進行加工前,零件的φ24外圓和φ35端面已加工,因此選擇φ 35的端面為定位基準。定位方案如下:
以兩個短V型塊組合,限制工件軸4個自由度(兩個平動和兩個轉(zhuǎn)動),然后一個φ35端面限制工件的軸向移動,在工件的φ26圓面設置一固定V型塊,限制一個自由度(工件沿軸向轉(zhuǎn)動), 共限制6個自由度,符合六點定位定理。
為了提高加工效率及方便加工,防止切削力作用工件移動使定位失效,準備采用手動螺旋夾緊機構。
為了使定位誤差達到要求的范圍之內(nèi),這種定位在結(jié)構上簡單易操作。
4.2 切削力和夾緊力計算
刀具:直齒端面銑刀(硬質(zhì)合金)
刀具有關幾何參數(shù):
由參考文獻[5]5表1~2~9 可得銑削切削力的計算公式:
有:
根據(jù)工件受力切削力、緊力的作用情況,找出在加工過程中對夾緊最不利的瞬間狀態(tài),按靜力平衡原理計算出理論夾緊力。最后為保證夾緊可靠,再乘以安全系數(shù)作為實際所需夾緊力的數(shù)值,即:
安全系數(shù)K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為各種因素的安全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5]1~2~1可知其公式參數(shù):
由此可得:
所以
由計算可知所需實際夾緊力不是很大,為了使其夾具結(jié)構簡單、操作方便,決定選用手動螺旋夾緊機構。
選用夾緊螺釘夾緊機 由
其中f為夾緊面上的摩擦系數(shù),取
F=+G G為工件自重
夾緊螺釘: 公稱直徑d=20mm,材料鋁合金鋼 性能級數(shù)為6.8級
螺釘疲勞極限:
極限應力幅:
許用應力幅:
螺釘?shù)膹姸刃:耍郝葆數(shù)脑S用切應力為
[s]=2.5~4 取[s]=4
得
滿足要求
經(jīng)校核: 滿足強度要求,夾具安全可靠,
使用快速螺旋定位機構快速人工夾緊,調(diào)節(jié)夾緊力調(diào)節(jié)裝置,即可指定可靠的夾緊力
4.3 定位誤差的分析
為了滿足工序的加工要求,必須使工序中誤差總和等于或小于該工序所規(guī)定的尺寸公差。
與機床夾具有關的加工誤差,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由參考文獻[5]可得:
(1)中心線對定位件中心線位置精度
. 取.
⑵ 夾緊誤差 :
其中接觸變形位移值:
查[5]表1~2~15有。
⑶ 磨損造成的加工誤差:通常不超過
⑷ 夾具相對刀具位置誤差:取
4.4 零、部件的設計與選用
定向鍵安裝在夾具底面的縱向槽中,一般兩個一塊使用。通過方向鍵的協(xié)調(diào)與銑床工作臺的T型槽,使工作表面定位元件夾具工作臺的進給方向具有正確的位置。方向鍵可以下產(chǎn)生的扭矩銑削時,螺栓夾緊夾具可以降低負荷,加強加工夾具牢固。
GB2207—80定向鍵結(jié)構如圖所示:
圖4-1夾具體槽形與螺釘
根據(jù)T形槽的寬度 a=18mm 定向鍵的結(jié)構尺寸如表4.1:
表4-1 定向鍵
B
L
H
h
D
夾具體槽形尺寸
公稱尺寸
允差d
允差
公稱尺寸
允差D
18
~0.012
~0.035
25
12
4
12
4.5
18
+0.019
5
對刀裝置由對刀塊和塞尺組成,用來確定刀具與夾具的相對位置。
塞尺選用平塞尺,其結(jié)構如圖4..2所示:
圖4-2平塞尺
塞尺尺寸參數(shù)如表4.2:
表4-2 塞尺
公稱尺寸H
允差d
C
3
~0.006
0.25
4.5 夾具設計及簡要說明
本工件采用三固定V型塊,一手動螺旋夾緊機構,以及一個支承釘來實現(xiàn)工件的定位和夾緊,這樣操作更加簡單和迅速,特別適合大批量生產(chǎn),總體來說滿足批量生產(chǎn)要求。
夾具裝配圖如下:
圖4-3裝配圖
夾具體圖如下:
圖4-4 夾具體
總結(jié)
設計已經(jīng)結(jié)束,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對我來說受益匪淺。通過這次設計使我們不再是只知道書中的空理論,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進行實實在在的設計,使我們不僅鞏固了理論知識而且掌握了設計的步驟和要領,使我們更好地利用圖書館資料,更好地更熟練利用我們手中的設計手冊和AUTOCAD等制圖軟件,為我們踏上社會打下了好的基礎。
這次設計使我受益不小,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和良好的基礎。但是,查閱資料的時候尤其是切削手冊的時候,數(shù)據(jù)存在大量重疊,由于經(jīng)驗不足,在數(shù)據(jù)上存在一些問題,不過我的指導老師,每次都耐心地向我提出寶貴意見,為我指明了方向,最終使我順利地完成了設計工作。在此,我衷心感謝老師的指導。
參 考 文 獻
1.《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作者:李益民 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2《機械夾具設計教程》主編:何慶 李郁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3《機床夾具設計實用手冊》主編:吳拓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4《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主編:王伯平,出版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5
評 語
成績 指導教師(簽名) 日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