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下冊 8.1 牛頓第一定律學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下冊 8.1 牛頓第一定律學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下冊 8.1 牛頓第一定律學案(新版)新人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下冊 8.1 牛頓第一定律學案(新版)新人教版 學習 內(nèi)容 第八章運動和力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第1課時)課型:新授課 教學 目標 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含義;2.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法;3.理解慣性,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并能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 重難點: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理解慣性; 時間 分配 導課2分、展示10分、評價5分、凝難解惑10分、測評8分 、反饋、總結(jié)5分 課堂 過程 一導課: 在二戰(zhàn)時,法國飛行員在2000米高空飛行時,發(fā)現(xiàn)旁邊一個“蟲子”在蠕動,他就伸手抓住蟲子一看,發(fā)現(xiàn)是一顆子彈,為什么?(當時戰(zhàn)斗機的時速500-600Km/h,約180米/秒,當子彈也是這個速度時,處于飛機上看子彈就幾乎是靜止的就可實現(xiàn)。) 二學生展示: 1展示學案上牛頓第一定律,檢查自主學習情況; 2展示學案上慣性,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 三學生評價: 1由各小組組長評價組員的自學情況; 2個小組互評自學情況 四解凝答惑: 1正確理解牛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1)物體不受力時候的運動狀態(tài)—靜止或運動;(2)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理解慣性;(1)慣性不是力,是一種性質(zhì),不能說慣性的“作用”;(2)任何物體都有慣性,不管物體受力情況、運動情況、所在的位置;(3)慣性的影響因素; 五課堂檢測: 六組內(nèi)批閱: 七各組反饋、小結(jié): 八布置作業(yè) 練習冊P7練習一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教學反思 第八章運動和力第一節(jié)牛頓第一定律 姓名_______ 【學習目標】 1.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含義; 2.理解慣性,能利用慣性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 【預習提示】 1.牛頓第一定律。 2. 慣性。 3.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 4.控制變量法。 【自主學習】 一、牛頓第一定律 1.閱讀課本,想一想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會停下來。通過所學的知識分析出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課本,了解一下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頓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上述觀點哪一個是正確的,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課本上的實驗叫“伽利略斜面小車實驗”在這個實驗中,再次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實驗中讓每次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讓小車在進入水平表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這樣才能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情況。如下圖所示,是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終停下的位置。 小組討論: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寫完整.(填“大”、“較大”或“小”) 表面狀況 阻力的大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速度減小的越___。如果小車不受阻力,小車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實驗證明_______的觀點是正確的.后來,_____國物理學家________總結(jié)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二、慣性 1.閱讀課本,找出慣性的概念,并填寫下空。 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慣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慣性。 2.閱讀課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塊橡皮,放在一張紙條上,快速把紙條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現(xiàn)象? 3.閱讀課本,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見的慣性現(xiàn)象,學會解釋現(xiàn)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課本,自己試著用慣性的知識解釋一下,最后再考慮一下下面的問題: (1)當汽車開動時,站在車上的人為什么向后仰? (2)解釋一下課本圖中錘頭為什么能緊套在錘柄上? 4.閱讀課本的“想想議議” 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會落在哪里,為什么? 課堂檢測 1.在下圖所示的實驗中,每次必須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滑行時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車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進一步推理可得出這樣得結(jié)論: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體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關(guān)于“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它是通過日常生活推導出來的 ;B.它是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 C.它是通過實驗直接證明的;D.它是以實驗事實為基礎(chǔ),通過推理而概括出來的; 3.用繩子拴住一個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若繩子突然斷裂,小球?qū)? ) A.保持原來的圓周運動狀態(tài) ; B.保持繩斷時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C.小球運動速率減小,但保持直線運動狀態(tài); D.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4.在校春季田徑運動會上,同學們奮勇拼搏.下列情景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A.短跑運動員跑到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B.跳遠運動員要助跑一段距離才起跳; C.投擲鉛球,鉛球離開手后繼續(xù)向前運動;D.跳高運動員跳過桿后從最高點落向軟墊; 5.關(guān)于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物體在靜止時不容易推動,所以物體在靜止時比在運動時慣性大 B.物體在高速運動時不容易停下來,所以物體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當物體沒有受到力作用時,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物體不受外力時才有慣性 D.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6.一杯水放在列車內(nèi)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發(fā)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則列車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 ( )A.列車突然向右啟動 B.列車突然向左啟動C.列車向右運動時突然剎車D.列車向左運動時突然剎車 7.目前人類發(fā)射的探測器已飛出了太陽系,如果探測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測器將 ( )A.沿原路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C.沿原方向做加速運動; D.沿原方向做減速直線運動; 8.許多高檔轎車中安裝了安全氣囊,特定情況下它會“蹦”出來,以免身體直接撞到車身上而受傷,安全氣囊最有可能“蹦”出來的情況是轎車在 ( ) A.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駛時 B.盤山公路上緩慢行駛時 C.剛開始突然啟動時 D.與前方物體發(fā)生猛烈碰撞時 9.要想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對物體施以____的作用,力是___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10.馬路上的汽車突然啟動時,站在車上的乘客將會________傾倒,行駛的汽車急剎車時,站在車上的乘客將會向_______傾倒,這兩個現(xiàn)象都是由于人有_______而造成的。 11.雖然物體不受外力作用的情況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__的基礎(chǔ)上的,經(jīng)過________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確的。12.在平直軌道上行駛的列車車廂內(nèi),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個小球,突然小球向前運動,這時列車是在____________行駛。(填“加速”或”減速”) 13.下列說法中正確是( ) A.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改變物體的形狀; B.運動的物體沒有慣性,當它由運動變?yōu)殪o止時才有慣性 ; C.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的作用,并且這兩個力三要素相同,那么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不改變 ;D.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站在車上的人在水平方向一定受到一對平衡力作用;-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下冊 8.1 牛頓第一定律學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 2020 年級 物理 下冊 牛頓第一定律 新版 新人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330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