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9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語文版.doc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9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語文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9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語文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讀課文,識記重點文言詞語,增強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文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朗讀全文,感悟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2.梳理文章,了解文章的結構與順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諱疾忌醫(yī)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漸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韓非及其著作,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簡潔、寓理于事的寫法。 3.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工具】 教學PPT,朗讀音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分角色朗讀法。 3.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生病了,你們會怎樣做? (學生回答:看醫(yī)生,吃藥) 是的,有病求醫(yī)是基本的生活常識??墒蔷陀腥嗣髅饔胁。灿袟l件醫(yī)治,卻拒絕接受治療,最后病入膏肓死去。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扁鵲見蔡桓公》。 二、知識卡片 1.作者檔案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又稱韓非,戰(zhàn)國末期韓國(今河南省新鄭)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韓王室宗族,韓王歇的兒子。 《史記》記載,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寫出了《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韓非為文長于推論事理,詞鋒犀利,剖析入微,其峻刻峭拔的文風,與孟子、莊子、荀子相媲美。他利用大量歷史資料和寓言故事作論據(jù),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2.背景鏈接 《扁鵲見蔡桓公》選自《韓非子集解》。作者敘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說明老子“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這一觀點。 3.語基積累 (1)生難字 桓(hun) 腠(cu) 應(yng) 悅(yu) 湯(tng) 扁(biǎn) 鵲(qu) 髓(suǐ) 遂(su) 熨(wi) (2)通假字 望桓侯而還走(通“旋”,回轉,掉轉) (3)古今異義 臣是以無請也(古義:詢問;今義:請求,邀請) 使人索扁鵲(古義:尋找;今義:繩索,索取) 立有間(古義:一會兒;今義:中間) (4)一詞多義 應 桓侯不應(動詞,理睬) 河曲智叟亡以應(動詞,回答) 居 居十日(動詞,停留,經(jīng)歷) 面山而居(動詞,居?。? 病 君之病在肌膚(名詞,疾?。? 未果,尋病終(動詞,生?。? 屬 司命之所屬(動詞,隸屬,管轄) 屬予作文以記之(動詞,同“囑”,囑托) 故 桓侯故使人問之(連詞,于是) 既克,公問其故(名詞,緣故) 間 立有間(名詞,一會兒)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動詞,夾雜)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動詞,參與) 以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介詞,把) 臣是以無請也(連詞,因為,由于) 將 不治將恐深(副詞,將要)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動詞,扶,持) 之 君之病在肌膚(助詞,的) 桓侯故使人問之(代詞,扁鵲) 針石之所及也(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5)特殊句式 ①判斷句 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也”是判斷句的標志) ②省略句 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前省略主語“病”) 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使”的前面省略主語“桓侯”,“已”的前面省略主語“扁鵲”) 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在“以”的后面省略賓語“之”)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無奈何”前面省略主語“我”,指扁鵲) ③倒裝句 臣是以無請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裝) 三、整體感悟 (一)初步感知 1.文題探討 “扁鵲”,戰(zhàn)國時醫(yī)學家。姓秦,名越人,醫(yī)術高明,所以人們就用傳說中的上古名醫(y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安袒腹?,蔡國國君?!耙姟?,拜見,題目的意思是扁鵲拜見蔡桓公,交代了故事的內(nèi)容。 2.分層解讀 第一層(開頭至“桓侯又不應”):三見桓公,不予理睬。故事的發(fā)生。 第二層(“扁鵲出”至“臣是以無請也”):四見桓公,扁鵲還走。故事的發(fā)展。 第三層(“居五日”至“桓侯遂死”):扁鵲逃走,桓公病死。故事的結局。 (二)深層領悟 1.本文中多處對扁鵲和蔡桓公的語言、神態(tài)以及動作進行了描寫,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扁鵲和蔡桓公兩個人物。 (1)首先扁鵲三次進見蔡桓公都指出了他的病情正逐漸加重,而蔡桓公從開始的“寡人無疾”到“不應”又到后來的“又不悅”,充分體現(xiàn)了他諱疾忌醫(yī)的嚴重程度。 (2)而扁鵲第四次見蔡桓公時已知他無藥可救,便“望桓侯而還走”。作者這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使扁鵲的耐心規(guī)勸和蔡桓公的固執(zhí)己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增強了文章說理的生動性,從而使文章更易于被讀者理解和接受。 2.桓侯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桓侯的悲劇其實是其性格的悲劇。起初聽到病情,他一句“寡人無疾”,甚至是誣蔑醫(yī)生無中生有便顯出其諱疾忌醫(yī)、固執(zhí)己見的性格。當?shù)诙巍⒌谌温牭讲∏?,他依然“不應”甚至“不悅”,冷冷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繼而“又不應”“又不悅”,他的頑固使他的病終致無藥可救。他的死,是諱疾忌醫(yī)的結果。 3.課文是怎樣描寫扁鵲第二次、第三次進見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應的? 扁鵲第二次、第三次進見蔡桓公:先后指出“君之病在肌膚”“君之病在腸胃”,準確地判斷出了蔡桓公病情的發(fā)展;兩次說出“不治將益深”,表明了如果不治,病情將會越發(fā)嚴重;“將益深”,語氣肯定,勸告之中更包含警告的意味。 蔡桓公的反應:先是在扁鵲兩次警告之下,“不應”“又不應”,都不回答扁鵲,不理睬扁鵲的警告;后是在扁鵲離開后,兩次“又不悅”,更表現(xiàn)出對扁鵲警告他務必醫(yī)治疾病的不高興,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沒有病。 4.扁鵲在第四次見到桓侯時,為什么“還走”? 最后,扁鵲為什么要離開蔡國,逃到秦國去?扁鵲“還走”是因為桓侯的病由輕而重,終至不可救藥。扁鵲逃到秦國去是為了避免慘遭迫害,這體現(xiàn)了他的機警果斷,也從側面反映出桓侯為人十分的蠻橫與殘暴。 5.蔡桓公的病開始并不嚴重,為什么后來會變得無法醫(yī)治?從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因為扁鵲多次提出要幫桓侯治病,都屢遭拒絕,致使桓侯病情一步步加重,最后當桓侯真正發(fā)覺自己生病時,已是無藥可治。 啟示:如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yī);對待缺點錯誤,應該防微杜漸;不可主觀猜忌,切勿拒絕忠告;要避免禍患,必須見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 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和幫助。 【結束語】 本文通過講述蔡桓公拒絕扁鵲幾次忠告而致死的故事,說明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yī)的道理。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要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y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于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和幫助。 【板書設計】 扁鵲見蔡桓公 韓非 第一層 一見: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無疾,以為功 二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不應,又不悅 固執(zhí)自信 三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不應,又不悅 第二層 四望:病在骨髓已無藥可治,還走使人問 四答:在腠理、肌膚、腸胃,還能有法可治, 分析原因 今在骨髓司命之所屬,臣是以無請也 第三層 體痛:再派人四處尋找扁鵲,已逃到秦國了 遂死:因不聽勸告自釀悲劇,真是發(fā)人深省 自食惡果 切勿諱疾忌醫(yī)-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19 扁鵲見蔡桓公教案 語文版 九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五 單元 扁鵲 見蔡桓公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333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