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兒童智力篩查PPT課件
《0-6歲兒童智力篩查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0-6歲兒童智力篩查PPT課件(8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0-6歲兒童智力殘疾篩查工作規(guī)范,◆0-6歲殘疾兒童167.8萬人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預防出生缺陷和減少兒童殘疾工作 ◆我國殘疾兒童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干預的工作機制尚未有效建立,前言,前言,◆2013年,中國殘聯(lián)和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規(guī)范(試行)》,篩 查,方 法,轉 介,要 求,2,3,4,,目 錄,5,1,定 義,智殘國家標準,0-6歲兒童智力殘疾定義:智力殘疾是指在智力發(fā)育期間,由于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神經系統(tǒng)結構、功能障礙,智力顯著低于一般水平(發(fā)育商小于70),并伴有適應行為障礙。,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fā)育期間(18歲以下),由于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精神發(fā)育不全或智力遲滯(Mental Retardation-MR);或是智力發(fā)育成熟以后(18歲及以后)由于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智力損害或智力明顯衰退,我們稱為癡呆 (Dementia)。,智殘國家標準,智力低下定義,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可由各種影響腦發(fā)育的病因所引起,是小兒時期神經精神系統(tǒng)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表現(xiàn)感知、記憶、語言和思維方面的障礙。在幼兒時期主要表現(xiàn)大運動、語言、精細動作和適應性的全面落后;學齡期主要表現(xiàn)學業(yè)成績差,較輕的智力殘疾兒童一般只能接受小學教育,學習成績一般或差,很難接受初中教育。,智力低下對兒童發(fā)育進程有顯著而持久的影響。如能針對病因及早采取預防與治療措施則可能減少或減輕這種精神殘疾的發(fā)生,而社會支持及早期和持續(xù)性教育也可以促進兒童適應性行為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智力低下定義,智力低下的定義,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智力低下的診斷主要依據智測結果,直至1973年,美國智力低下協(xié)會(American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AAMR)首次將適應性行為缺陷包括在智力低下的定義與診斷標準內,提出智力低下是指”在發(fā)育時期內,一般智力功能明顯低于同齡水平,同時伴有適應行為的缺陷”。,在1983年,AAMR的智力低下定義包括: (1)智力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即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低于人群均值2個標準差; (2)適應行為缺陷(Adaptive Behavior Deficiency-ABD)主要是指個人生活和履行社會職責有明顯的缺陷; (3)表現(xiàn)在發(fā)育年齡,一般指18歲以下。,智力低下的定義,70年代以前,智力低下診斷主要依據智測結果,直至1973年,美國智力低下協(xié)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Deficiency-AAMR)首次將適應性行為缺陷包括在智力低下的定義與診斷標準內,提出“在發(fā)育時期內,一般智力功能明顯低于同齡水平,同時伴有適應行為的缺陷”。 1983年,AAMR的智力低下包括:1、智力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即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低于人群均值2SD;2、適應行為缺陷(Adaptive Behavior Deficiency-ABD)主要是指個人生活和履行社會職責有明顯的缺陷;3、 表現(xiàn)在發(fā)育年齡,一般指18歲以下。,智力低下的定義,目前醫(yī)學界廣泛采用的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0(1993)和美國精神病學會(APA)的DSM-IV) 的定義:①智力功能顯著低于平均水平:標準智力測驗IQ在70以下;②同時伴有適應技能障礙,在十大技能領域至少存在以下兩項缺陷。這十大技能領域包括溝通、自我照顧、居家生活、社會或與人交往技能、使用公共設施、我引導、學業(yè)、健康和安全、功能性學科能力、休閑娛樂和工作。③起病年齡在18歲以前。,智力低下的定義,定義的發(fā)展,*1921年法國杜爾(Doll)提出的: “智力低下的特征為社會無能,智力低常,發(fā)生在發(fā)育時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體原因,無法醫(yī)治?!? *1973年美國智力低下協(xié)會(AAMD): “在發(fā)育時期內,一般智力功能明顯低于同齡水平,同時伴有適應行為的缺陷”,198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馬尼拉召開了國際智力低下學術會議,制定了MR新定義:1、智力功能明顯低于一般水平。2、對社會環(huán)境日常要求的適應能力有明顯的缺陷。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定義有三條,缺一不可:1、智力功能明顯低于一般水平。2、對社會環(huán)境日常要求的適應能力有明顯的缺陷。3、發(fā)生在發(fā)育期.,定義的發(fā)展,200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全球推廣新的殘疾與健康分類系統(tǒng)-(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就是根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這一標準開展的。 智力殘疾是指智力功能明顯低于一般水平,并伴有適應行為的障礙。包括智力發(fā)育期間精神發(fā)育不全或智力遲滯和智力發(fā)育成熟以后的癡呆。,定義的發(fā)展,根據智力測驗和行為評定結果,進行智力殘疾程度的劃分,其中行為評定結果是更為重要的依據。一般將智力殘疾分為四級: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分級,輕度智力殘疾,IQ 55-69:約占全部智力殘疾的85%。早年的發(fā)育與正常兒童相似或相差不大,入學后被發(fā)現(xiàn)存在學習困難。此類兒童經過教育和訓練,可以達到小學6年級水平,極少數(shù)兒童可以初中畢業(yè)。 成年后,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所需的語言交往能力、簡單的閱讀和應用寫作能力計算能力、能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通過職業(yè)教育和訓練,可以從事簡單的勞動參與社會生活。在生活環(huán)境變化時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幫助。大多數(shù)難以找到明確的生物學病因。,中度智力殘疾,IQ 40-54:約占10%。嬰幼兒期發(fā)育可能已明顯落后,多數(shù)在學齡前就能發(fā)現(xiàn)。上學以后表現(xiàn)顯著的學習困難,大多數(shù)需要特殊教育能達到小學2-3年級學業(yè)水平。詞匯貧乏、理解力差、計算能力差,常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個別智力殘疾者通過訓練可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訓練后可以生活自理,但終生都需要支持性服務。在適當?shù)闹С窒拢霐?shù)可以在社區(qū)獨立生活和從事簡單工作,完全不能獨立生活者占20%。此類個體多數(shù)具有生物學病因。,重度智力殘疾,IQ 25-39: 約占全部智力殘疾的3-4%。多由一種或多種生物學病因引起,常同時存在神經精神系統(tǒng)異常表現(xiàn),如各種感覺、運動、構音、交流等異常。嬰兒期即有顯著的發(fā)育落后,生活自理訓練困難,交往能力差,常終生需要密切監(jiān)護和特別照顧。少數(shù)經過訓練在監(jiān)護下能從事極為簡單的勞動。,極重度智力殘疾,IQ 25以下, 約占1-2%。絕大多數(shù)可以找到生物學病因?;純涸谡J知、運動、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廣泛嚴重受損。在嬰兒早期即可呈現(xiàn)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常沒有語言或僅能偶爾說單字,生活常不能自理,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終生需要密切監(jiān)護和特別照顧。有些個體經過持久的康復訓練能夠自己進食和上廁所等。,成年后可達到的狀況,成年后狀況 程度IQ ++ 有而且良好,+ 有, +/- 有/無 輕度(50-70) 讀寫能力+ ;自理能力++;良好語言能力 ++ ; 半熟練工作能力+. 中度(IQ 35-50) 讀寫能力+/- ; 自理能力+; 家用語言能力 +; 有或無監(jiān)督的不熟練工作+. 重度(IQ 20-35) 協(xié)助下自理+ ;很少的語言能力+; 協(xié)助下做家務+. 極重度(IQ小于20) 語言+/- ; 自理能力+/-,流行病學,各國患病率差別很大,主要受定義、研究方法、人群特征(性別、年齡、種族等)、地區(qū)特征(經濟、文化、科學發(fā)展水平、自然環(huán)境及疾病流行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定義是決定因素。 70年代以前,智力殘疾的診斷常采用單一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根據心理測驗所得的智商。從理論上可以看出智力殘疾患病率應該是2.27%。1962年美國總統(tǒng)智力殘疾小組采用單一標準,人群的智力殘疾的患病率為3%,其中輕度占87%;中度占10%;重度和極重度占3%。,80年代,智力殘疾的診斷常采用雙重標準,挪威患病率為0.6%,輕度:重度之比為1:1.25。1988-1989年印度,2-9歲兒童調查,其患病率為1.9% 。 90年代,美國健康訪談調查估計美國兒童智殘患病率約為0.78%。 1995年瑞典3-16歲智力殘疾兒童調查,重度(重度和極重度)患病率歐裔為0.37%,非歐裔為0.59%。,流行病學,1987年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智殘患病率1.27%,其中兒童智力殘疾患病率為2.00%。(成人是雙重標準-韋氏成人智力測驗量表、成人智殘評定量表;兒童為單一標準-韋氏兒童智力測驗量表)。 1988年我國智力殘疾兒童調查總患病率為 1.2%,城市為0.70%,農村為1.41%。男孩智力低下患病率為1.24%;女孩為1.16%。患病率還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幼兒期最低(0.76%),學齡前期開始增高(1.10%),學齡期最高(小 學期1.44%;初中期1.50%)。,流行病學,1996至1997年“中-瑞合作項目”在全國八省十四個縣缺碘地區(qū)開展了智力殘疾兒童調查。0-6歲智力殘疾兒童患病率1.12%。 2001年全國五省一市0-6歲殘疾兒童抽樣調查,0-6歲智力殘疾兒童患病率為0.93%。 2004年北京市殘疾人聯(lián)合會組織的北京市殘疾兒童抽樣調查,0-6歲智力殘疾兒童患病率為0.93%。,流行病學,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智力殘疾患病率有明顯降低,這主要是因為:①第一次抽樣調查殘疾標準雖然采用了雙重標準,但15歲以下年齡段缺少適應行為評定方法,兒童智力殘疾患病率很高。②成人由于采用了我國自己專為抽樣調查編制的智力殘疾評定量表,癡呆患病率兩次抽樣調查結果相差不大。③本次抽樣調查又將癡呆歸為精神殘疾。 患病率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下降,但不應有很大的變化。,流行病學,0-6歲兒童智殘?zhí)厥庑?兒童早期大腦發(fā)育的可塑性、代償性特點,部分評估為智力殘疾的兒童在發(fā)育期間可能轉歸正常。 評定方法采用發(fā)育量表 隨訪的研究結果: 2007年對2004年診斷兒童的追訪結果顯示評定的可變性,兩個基本組成 智力明顯低于一般水平 對社會環(huán)境日常要求的適應能力有明顯的損害 評定包括兩部分 ?IQ ? 社會適應能力,0-6歲兒童智殘,2007年 2004年智力殘疾兒童殘疾程度 診斷結果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合計 正常 112(74.17) 12(22.64) — — 124(52.32) 輕度 29(19.21) 16(30.19) 1(7.14) — 46(19.41) 中度 10(6.62) 16(30.19) 3(21.43) 3(15.79) 32(13.50) 重度 — 7(13.21) 4(28.57) 5(26.32) 16(6.75) 極重度 — 2(3.77) 6(42.86) 11(57.89) 19(8.02) 合計 151(100) 53(100) 14(100) 19(100) 237(100),0-6歲智殘兒轉歸分析,結論: 0-6歲兒童智力殘疾應理解為 發(fā)育性殘疾,篩查,根據轉介流程要求,及時轉介轄區(qū)內疑似殘疾兒童,以確保疑似殘疾兒童的殘疾評估以及康復安置。 做好轄區(qū)兒童殘疾篩查的信息登記、上報和管理工作,衛(wèi)生計生委、殘聯(lián)共享確診殘疾兒童信息。,篩查程序,初篩:公衛(wèi)機構,復篩:區(qū)縣婦幼保健院,診斷:市婦兒中心智力殘疾診斷中心,市殘聯(lián)及康復機構,,,,,,,殘疾篩查:初篩,初篩,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通過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進行智力殘疾初篩,疑似殘疾者轉介至區(qū)(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適用于0-3歲兒童。 檢查有無相應月齡的預警癥狀,發(fā)現(xiàn)相應情況在“□”內打“√”。 該年齡段任何一條預警征象陽性,提示有發(fā)育偏異的可能。,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0-6歲兒童智殘篩查,初篩工具: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 初篩方法:相應篩查年齡段任何一條預警征象陽性,提示有發(fā)育偏異的可能。 轉介指標:兒童發(fā)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陽性,復篩 區(qū)(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對轄區(qū)內轉介兒童采用標準化發(fā)育篩查量表進行復篩 復篩陽性者轉介至智力殘疾評估機構進行評估,0-6歲兒童智殘篩查,復篩工具,標準化發(fā)育篩查量表,包括小兒智能發(fā)育篩查量表(DDST)或0-6歲兒童發(fā)育篩查量表(DST),復篩方法,采用標準化發(fā)育篩查量表,操作人員需嚴格按照操作指導語施測篩查結果為可疑時,需在1個月內復查,以排除因養(yǎng)育方式不當造成的兒童暫時性發(fā)育落后,轉介指標,標準化發(fā)育篩查量表篩查結果異常兒童?篩查結果可疑兒童在一個月內復查,復查仍為陽性者轉診,環(huán)境相對安靜,僅放置測查桌子、椅子、測查床、小樓梯等,四壁勿做任何裝飾,以免分散兒童注意力。 測查桌面干凈,測試時僅有測試工具放于桌面,不用的物品及測試工具放于小兒看不到的地方。,篩查環(huán)境要求,發(fā)育診斷與篩查量表,由于學齡前兒童缺乏標準化的可靠的智力測驗方法,經常難以根據定義做出智力低下的診斷。臨床上通常以各種發(fā)育量表進行發(fā)育篩查與診斷 。 發(fā) 育 診 斷 量 表 評 估 結 果 以 發(fā) 育 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表示。 發(fā)育評價是對兒童神經發(fā)育的成熟度與完整性的評價。僅靠發(fā)育評價難以準確地做出智力低下的診斷。發(fā)育商(DQ)也不能準確地預測兒童的智商(IQ)。,①格塞爾發(fā)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 Scale)。 ②貝利嬰幼兒發(fā)育量表(Beyley Scale of Infat Developmental- BSID)。 ③丹佛發(fā)育篩選測驗(DDST)。 ④兒童心理發(fā)育診斷量表(兒心)。 ⑤中國兒童發(fā)展量表(CDCC),發(fā)育診斷與篩查量表,評估機構,1、技術:掌握兒童發(fā)育進程,能夠使用Gesell發(fā)育診斷量表和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2、設備: (1) Gesell發(fā)展診斷量表及測試工具,輔助設備包括適合測試的桌椅、圍欄床小樓梯、進行大運動的場地等 (2) 嬰兒-初中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手冊及記錄表,評估機構,評定工具,“蓋塞爾發(fā)展診斷量表(Gesell)” “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16歲人群)”,蓋塞爾發(fā)展診斷量表,1、由美國兒科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Gesell研制、設計的,于1940年在耶魯大學發(fā)表,主要用于評價嬰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 此量表分別在1975年及1982年由北京市兒童保健所(現(xiàn)稱北京婦幼保健院)及項目協(xié)作組完成0-3歲、4-6歲階段發(fā)育診斷的國內標化工作,,,量表能區(qū),全量表分4個能區(qū) 個人-社交:這些項目表明小兒對周圍人們應答的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精細動作-適應性:表明小兒看的能力和手的動作能力以及手眼協(xié)調能力 ? 語言:表明小兒聽、理解、表達的能力 大運動:表明小兒軀干、四肢的活動能力,項目排列的順序展現(xiàn)了小兒發(fā)育生長過程 的順序 測查項目:全量表104項;年齡線壓線項目+線左側最近的3項 項目評定:P、F、R、NO;遲緩項目 結果:正常、可疑、異常、無法解釋 測查順序:根據小兒狀態(tài);一般順序 精細→適應性→語言→個人社會→大運動,性質為篩查性的,并非IQ的測定,對小兒目前和將來適應環(huán)境能力和智力高低并無預言作用 提示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處理方法,不能提示診斷名稱 為保證結果的有效性,測查方法、工具必須按照標準規(guī)定,檢查者須經嚴格訓練,評定工具:DST,包括120個項目,內容采取運動、社會適應及智力3個能區(qū)的模式 運動能區(qū)主要測定神經肌肉成熟狀況,延遲可能為嬰幼兒神經系統(tǒng)異常 或腦癱的早期跡象 社會適應能力也是反映智能發(fā)育的一個側面,智力能區(qū)包括語言和操作(3歲以下成應物能)兩方面。語言與操作合在一起全面反映兒童的智力發(fā)育 結果以發(fā)育商表達運動、社會適應及智力3個能區(qū)的總分以全面評價小兒的發(fā)育,MI表達智力能區(qū)得分 85分以上正常,70-84為可疑,<70為異常;不用于診斷,評定工具:DST,繪人試驗,繪人試驗是1926年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古德依納夫(Goodenough)首先提出,并編制了繪人試驗的評分標準。繪人試驗工具簡單、指導語明確、能進行集體測驗,是一種比較好的智力篩查方法。此種測驗方法雖然受到不同程度文化背景的影響,但在不發(fā)達的地區(qū),繪人試驗與其他智力篩查方法相比,仍然是一種可靠的篩查方法。適用于2歲6月至成人智力篩查。北京兒科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標準化工作,其測驗最小年齡為5歲。,0-6歲兒童智殘評定,嬰幼兒行為系統(tǒng)的建立是一個順序發(fā)展的過程 反映神經系統(tǒng)不斷完善和功能的成熟 每個成熟階段的行為模式作為發(fā)育診斷的依據 包括適應、大運動、精細、語言、個人社會領域 發(fā)育水平應用發(fā)育商DQ表示,而不是用IQ 適應行為DQ低于75(70)應懷疑智能發(fā)育落后,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 (6月-16歲人群),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是日本心理—適應能力研究所等單位編制的。 1987年,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等單位完成了在中國的再標準化工作,以適應我國醫(yī)學及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需要。,量表包括六個領域132個項目,獨立生活能力 運動能力 作業(yè) 交往 參加集體活動 自我管理,獨立生活能力(Self-Help):進食、衣服脫換、穿著、料理大便,個人和集體清潔衛(wèi)生情況(洗澡、洗臉、刷牙、洗頭、梳頭、剪指甲、打掃和裝飾房間等) 運動能力(Locomotion):包括走路、上階梯、過馬路、串門、外出玩耍、到經常去的地方,獨自上學,認識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guī)則,利用交通工具到陌生地方去等,作業(yè)(Occupation):包括抓握東西、亂畫,倒牛奶,準備和收拾餐具,使用漿糊、剪圖形、開起瓶蓋,解系鞋帶,使用螺絲刀、電器、煤氣爐,燒水、做菜,使用縫紉機、修理家具等 交往(Communication):包括叫名轉頭,說話、懂得簡單指令,說出自己姓和名、說出所見所聞、交談、打電話、看并理解簡單文字書、小說和報紙。寫便條、寫信和日記、查字典等,參加集體活動(Socialization):包括做游戲,同小朋友一起玩、參加班內值日、校內外文體活動、組織旅游等 自我管理(Self-Direction):包括總想自己獨自干、理解“以后”能忍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撒嬌磨人、獨自看家、按時就寢、控制自己不提無理要求、關心幼兒和老人、注意避免生病,獨立制定學習計劃等,評定方法,1、蓋塞爾發(fā)展診斷量表的實施 ⑴ 詢問病史:一般情況、孕產情況、發(fā)育史、疾病史、養(yǎng)育環(huán)境、行為描述、神經異常、動作協(xié)調情況、語言理解表達情況、視、聽覺問題。,檢查程序和方法,依據被試狀態(tài)確定首先測試的能區(qū)。如果被試狀態(tài)良好,先測適應性能區(qū)、精細動作能區(qū),而后是語言能區(qū)和個人社交能區(qū),最后測試大運動能區(qū)。 依據被試年齡或被試對出示的測試工具的行為表現(xiàn),確定主測年齡。 實施測試方法,直至五能區(qū)均能出現(xiàn)最低水平和最高水平為止。,⑶ 發(fā)育檢查表記錄: 被試能夠完成的項目記錄為“+”; 不能完成的項目記錄為“-”; 偶爾能完成的項目記錄為“±”, 但計算時按未完成項目計算; 當因運動、感知覺的障礙導致未能完成項目時,需要記錄相應的障礙,以輔助診斷,檢查程序和方法,,⑷ 發(fā)育評價: 按操作手冊的計算方法,首先依據測試結果,計算發(fā)育年齡(DA)、發(fā)育商(DQ) 依據五能區(qū)發(fā)育商的情況進行發(fā)育評價 實際年齡計算時,一個月按30天計算,一周按7計算,周換月、月?lián)Q周時,均需先換成天數(shù) ⑸ 診斷: 依據被試發(fā)育商及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及分級,2、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16歲人群)的實施 ⑴指導語: 此項檢查是為了了解您孩子的各種生活能力而進行的,與幼兒園或學校的成績無關。其中有些項目可能不能完成,因為您的孩子還小。請考慮您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后,認真的回答。我們對您的真誠合作表示感謝。,檢查程序和方法,⑵ 回答人: 本量表的回答人可以是孩子的父母,每天照料孩子的人或經常與孩子接觸的老師。 ⑶ 檢查的起始年齡: I 6個月—1歲11個月) II (2歲—3歲5個月) III 3歲6個月—4歲11個月) IV (5歲—6歲5個月) V (6歲6個月—8歲5個月) VI (8歲6個月—10歲5個月) VII(10歲6個月以上),檢查程序和方法,具體檢查方法,檢查時,從相應的年齡階段開始檢查。從該年齡階段的第一項開始提問,如連續(xù)10項通過,則認為這以前的項目均已通過,可繼續(xù)向下提問,直至連續(xù)10項不能通過,則認為這以后的項目均不能通過,檢查即可結束。 如開始十項未能全部通過,應繼續(xù)向前提問,直至連續(xù)十項均能通過,即認為前面項目全部通過,可以繼續(xù)向后提問,直至連續(xù)十項不能通過,則認為這以后的項目均不能通過,檢查即可結束。,⑸評價和記錄方法 通過:是孩子對該項目會或基本上會,或認為有機會就會(根據測查對象的整體水平判斷)。 不通過:是指孩子對該項目不會或不太會,或認為有機會也不會(根據測查對象的整體水平判斷)。,3、操作時間和診斷結果 (1) 蓋塞爾發(fā)展診斷量表的診斷時間和結果 診斷時間約為40-60分鐘。 評定標準:以適應性水平為主 輕度智力殘疾:55≤DQ≤75; 中度智力殘疾:40≤DQ ≤54; 重度智力殘疾25≤DQ≤39; 極重度智力殘疾:DQ<25,(2) 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16歲人群)的診斷時間和結果 診斷時間約為15分鐘。 每通過一項算一分,計算方法:將最后得分的項目號數(shù)減去此項目前不得分的項目數(shù),即為總得分。 根據年齡和得分,查出對應的標準分。根據標準分查表,對受檢兒童做出社會生活能力的評價。 評定標準:極重度≤5、重度=6分、中度=7分、輕度=8分。,蓋塞爾發(fā)展診斷量表的注意事項 ⑴ 測試過程中需觀察被試的精神狀況、行為表現(xiàn),以保證測查的順利進行,以及輔以判斷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和影響因素; ⑵ 當被試的測試體位為坐位時,要求其雙臂及雙手不受限制; (3) 嚴格按照操作指導語進行每一項目的施測,⑷ 測試工具一定按操作指導語的要求使用,不可用其他工具代替,出示時方法正確; ⑸ 測試項目需由家長報告判定時,應通過家長的描述,辨別其報告的客觀性; ⑹ 注意量表中,暫時模式與成熟模式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xiàn)邏輯錯誤; ⑺ 每個測試工具用畢,及時收回,以避免影響被試的注意力。,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6月~6歲人群)的注意事項 ⑴ 評定結果的可靠性依賴于評定者的量表掌握熟練程度。因此,量表使用熟練、評定嚴格時其評定結果較為準確、可靠。 ⑵ 要嚴格按每項的具體要求進行評定,既使回答者認為小兒能完成的項目,也要讓回答者舉例說明項目完成的情況。如果對回答有疑問,應詢問其他人,評定方法,采用“蓋塞爾(Gesell)發(fā)展診斷量表”對兒童智力狀況進行評估; 處于邊界值或檢查不配合的兒童應結合“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評估結果確定智力殘疾及其分級 1歲以內兒童除已經確診患有影響智能發(fā)展的疾病或綜合癥時,原則上不做智力殘疾診斷,智力殘疾早期干預,篩查陽性兒童及家庭 養(yǎng)育及發(fā)育問題進行殘疾預防咨詢指導 干預訓練 確診智力殘疾的兒童及家庭 指導家長進行病因學檢查與診斷 指導家庭選擇適宜的醫(yī)療、康復服務機構 指導家庭采用家庭康復與機構康復的結合 提供相關的康復資源信息,0-6歲兒童殘疾初篩登記表,篩查程序,初篩:公衛(wèi)機構,復篩:區(qū)縣婦幼保健院,診斷:市婦兒中心智力殘疾診斷中心,市殘聯(lián)及康復機構,,,,,,,謝 謝 聆 聽,-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兒童智力 PPT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35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