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檢測(十)(含解析).doc
《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檢測(十)(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檢測(十)(含解析).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檢測(十) 一、專項練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試,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宮,屬吏咸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莫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钡勰弧I夙晱腿∽x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通讀畫波浪線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個選項,把選項兩兩分組,根據(jù)相同點的多少可知A、D兩項為一組,B、C兩項為一組。然后分析兩組不同之處:“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此處主語為“此人”,謂語為“有”,后跟賓語“癡名”,“聞”為動詞,后面需要跟賓語“其”。由此可見“癡名”后必定停頓,可排除A、D兩項。比較B、C兩項,不同點有兩處:“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和“僮仆亦奔散無留者”,語句“僮仆亦奔散無留者”兩種斷法皆可,重點分析“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此句中的“時”必定歸到上句,即“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由此可排除B項,確定答案為C項。 答案:C 參考譯文: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鄉(xiāng)試中舉,(海瑞)代理南平縣教諭。御史來到縣學學舍,屬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見,唯獨海瑞只作揖,說:“(按規(guī)定)在御史臺謁見御史,應當用屬官的禮節(jié),(可)這個廳堂是師長教誨生員的地方,不應該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縣知縣,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讓家中老仆種菜自給。當時世宗在位時日已久,不再上朝聽政,深居皇宮西苑,專心一意齋戒祀神。朝中大臣,自從楊最、楊爵(因上疏勸諫)獲罪后,沒有誰再敢議論時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唯獨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上,回頭對身邊的宦官說:“趕緊把他抓起來,別讓他跑了?!被鹿冱S錦在一旁說:“此人一向有癡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難免一死,就買了一口棺材,訣別妻子兒女,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打發(fā)走了沒有留一個,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笔雷诨实鄢聊徽Z。過了一會兒,皇帝又拿出奏章來看,(就這樣)一天之中看了多次,被感動而嘆息?;噬显?jīng)說:“此人可與比干相比,只是我不是紂王罷了?!?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郭璞,字景純,河東聞喜人也。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于建平太守。璞好經(jīng)術,博學有高才,而訥于言論,詞賦為中興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陰陽算歷。有郭公者,客居河東,精于卜筮,璞從之受業(yè)。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攘災轉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于建平太守。 B.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于建平太守。 C.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于建平太守。 D.父瑗/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終于建平太守。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通讀畫波浪線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個選項,按相同點的多少把選項兩兩分組:A、D兩項為一組,B、C兩項為一組。然后分析“尚書都令史時尚書杜預有所增損”,這里的“時”指當時的情況,可排除B、C兩項。比較A、D兩項,分析“瑗多駁正之以公方著稱”,此處主語為“瑗”,謂語為“駁正”,賓語為“之”,故在“之”后停頓,由此可排除A項,確定答案為D項。 答案:D 參考譯文: 郭璞字景純,河東郡聞喜縣人。父親郭瑗,任尚書都令史。當時尚書杜預對朝廷制度進行了一些增減調(diào)整,郭瑗常常予以辯駁糾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稱,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經(jīng)書學術,學問淵博有大才,但不善于語言表達,他的詞賦從王朝衰落到重新振興以來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陰陽術數(shù)及歷法算學。有一個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東,精通卜筮之術,郭璞跟從他學習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書》九卷,由此他通曉五行、天文、卜筮之術,能攘除災禍,通達冥冥的玄機,就是京房、管輅這樣的人也比不上他。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篤,于鄉(xiāng)里合部曲數(shù)百人。篤卒,荊州牧劉表令峻攝其眾。表卒,峻率眾歸先主,先主以峻為中郎將。先主自葭萌南還襲劉璋,留峻守葭萌城。張魯遣將楊帛誘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辈送巳ァ:箬皩⒎鼋?、向存等帥萬余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數(shù)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廣漢為梓潼郡,以峻為梓潼太守、裨將軍。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詔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國欲行酹/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解析:解答此題,要注意運用排除法。首先把四個選項分為兩組:A、B兩項為一組,C、D兩項為一組,兩組不同之處是“遂親率群僚臨會吊祭”,主語是“先主”,動詞謂語為“率”“吊祭”,意思是“于是親自率領群僚聚集哀哭憑吊祭祀”,中間不應該斷開,排除C、D兩項;分析A、B,不同之處是“年四十卒還葬成都”,句子中主語為“霍峻”,意思是“擔任官職三年,四十歲的時候死去”,“卒”為“死”,不應該看作“最終”,排除B項。故選A項。 答案:A 參考譯文: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哥哥霍篤,在鄉(xiāng)里召集數(shù)百人組成軍隊?;艉V死后,荊州牧劉表令霍峻代管霍篤的部下。劉表死后,霍峻率領眾人投奔先主(劉備),先主讓霍峻擔任中郎將。先主從葭萌南返回攻打劉璋,留下霍峻守衛(wèi)葭萌城。張魯派遣將領楊帛誘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說:“我的頭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楊帛于是退去。后來劉璋的將領扶禁、向存等率領一萬多人從閬水進軍,攻圍霍峻,將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僅幾百人,等到他們懈怠的間隙,選精銳的士兵出擊,大敗了他們,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級。先主平定了蜀地,嘉獎霍峻的功勞,于是分割廣漢為梓潼郡,讓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將軍。擔任官職三年,四十歲的時候死去,回故鄉(xiāng)成都下葬。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召見諸葛亮說:“霍峻本來就是佳士,加上他對國家有大功,想要實行祭奠?!庇谑怯H自率領群僚聚集哀哭憑吊祭祀,然后在霍峻的墓地上留宿,當時的人們認為霍峻很榮耀。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陸九淵字子靜。生三四歲,問其父天地何所窮際,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寢食。他日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焙龃笫≡唬骸坝钪鎯?nèi)事乃己分內(nèi)事,己分內(nèi)事乃宇宙內(nèi)事。” 后登乾道八年進士第。至行在①,士爭從之游。言論感發(fā),聞而興起者甚眾。教人不用學規(guī),有小過,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懷于中而不能自曉者,為之條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聞其大概而得其為人。嘗曰:“念慮之不正者,頃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慮之正者,頃刻而失之,即為不正。有可以形跡觀者有不可以形跡觀人則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跡繩人則不足以救之?!背跽{(diào)隆興靖安縣主簿。丁母憂。服闋,改建寧崇安縣。以少師史浩薦,召審察,不赴。侍從復薦,除國子正。 注:①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宋都城臨安。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可以形跡觀者/有不可以/形跡觀人/則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跡/繩人則不足以救之。 B.有可以形跡觀者/有不可以/形跡觀人/則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跡繩人/則不足以救之。 C.有可以形跡觀者/有不可/以形跡觀人/則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跡繩人/則不足以救之。 D.有可以形跡觀者/有不可/以形跡觀人/則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跡/繩人則不足以救之。 解析:首先將選項分為A、B與C、D兩組,兩組不同之處“有不可以形跡觀人”中,“以”是介詞,明顯與其后面的“形跡”組成介賓短語,故可排除A、B兩項。C、D兩項相比,“知人……”與“繩人……”明顯為對偶句式,故選D。 答案:D 參考譯文: 陸九淵字子靜。他三四歲的時候,就問他的父親天地的盡頭在哪里,父親笑笑卻沒有回答。陸九淵便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以至忘記休息和吃飯。有一天讀古書,讀到“宇宙”兩個字,書上解釋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标懢艤Y忽然醒悟說:“宇宙內(nèi)的事就是自己分內(nèi)的事,自己分內(nèi)的事就是宇宙內(nèi)的事?!? 后來,乾道八年陸九淵考中進士。到了臨安,讀書人爭相跟隨他并與之交往。他的言論能感動并啟發(fā)人,聽到而感動奮起的人很多。陸九淵教育人不用學校里的規(guī)范,弟子如有小過,能以理服人,有時使他們愧疚。有人心中包含著某種思想感情不能自己懂得的,則為之細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如那個人心中所想。也有的人在千里之外,陸九淵只要聽說那個人的大概情形,就能了解那個人的為人。他曾說:“想法不正的人,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知道了,可以使之糾正。想法正的人,如果在短時間內(nèi)失去了,就成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過他的行事來觀察他,有些人則不能這樣。通過行事來觀察人,終不足以體察他的品性或才能。一定要用行跡來約束人,則不足以挽救人?!标懢艤Y最初調(diào)任隆興靖安縣主簿。遭遇母親去世。服喪期滿后,改任建寧崇安縣主簿。因受到少師史浩的舉薦,受召審察,陸九淵未前往。侍從再次舉薦他,授國子正。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初為桓偉輔國主簿。宋武帝起義兵,累遷御史中丞。性剛直,甚得司直之體。時新制,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陰令父疾去職,鮮之因此上議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義疾理,莫此為大。謂宜從舊,于義為允。”從之。帝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與帝言,要須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時慚恧變色,感其輸情,時人謂為“格佞”。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帝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B.帝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C.帝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D.帝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 解析:解答此題,要注意運用排除法。首先把四個選項分為A、B和C、D兩組,兩組不同之處是“帝少事戎旅不經(jīng)涉學”,句子中主語是“帝”,謂語是“事”,“戎旅”是賓語,所以“帝少事戎旅”是個完整的句子,故排除C、D兩項;分析A、B,不同之處“時或談論人皆依違不敢難”,結合上下文,“時或談論”主語為“帝”,“皆依違不敢難”的應該是“人”,可排除B項。故選A項。 答案:A 參考譯文: 鄭鮮之字道子,滎陽開封人。起初做桓偉的輔國主簿。宋武帝興起義兵后,他逐步升為御史中丞。他性格剛直,很合乎司直的職務特點。當時的新制度規(guī)定,長吏因為父母的疾病離職,三年內(nèi)不準做官。山陰令由于父親生病探望而離職,鄭鮮之因此上奏說:“現(xiàn)在探望父母的疾病卻被加上罪名,違背道義傷害事理(的事情),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我以為應該依從舊章規(guī)定,在理義上才恰當?!背⒉杉{了他的建議。武帝少年時就從軍了,不曾涉獵學問,等做了宰相,很羨慕風流文采。有時談古論今,人們都是順著他的意思說,不敢辯駁。而鄭鮮之總是要駁難,而且一定切中要害,不曾放松寬容他。與武帝說話,一定讓他理屈詞窮,然后才罷休。武帝有時慚愧變了臉色,但還是感激他能誠心相待,當時的人們稱贊他是“糾正諂媚的人”。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高祖為丞相,尉迥稱兵作亂。滎州刺史宇文胄與迥通謀,陰以書諷動景山,景山執(zhí)其使,封書詣相府。高祖甚嘉之,進位上大將軍。司馬消難之以鄖州入陳也,陳遣將樊毅、馬杰等來援。景山率輕騎五百馳赴之。毅等懼,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與毅戰(zhàn)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鎮(zhèn)其城邑為消難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總管,進位柱國,前后賜帛二千匹。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與毅戰(zhàn)/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鎮(zhèn)/其城邑為消難所/陷者/悉平之/ 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與毅戰(zhàn)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鎮(zhèn)其城邑/為消難所陷者/悉平之/ 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與毅戰(zhàn)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鎮(zhèn)/其城邑為消難所陷者/悉平之/ 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與毅戰(zhàn)/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鎮(zhèn)/其城邑為消/難所陷者/悉平之/ 解析:首先將選項分為A、B和C、D兩組。比較“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可知:“一日一夜”作為時間應修飾“行”,由此排除A、B兩項?!芭c毅戰(zhàn)于漳口”是介賓短語后置句,“于漳口”是完整的介賓結構,后面應斷開,排除D項,選C項。 答案:C 參考譯文: 高祖做丞相(的時候),尉迥興兵作亂。滎州刺史宇文胄與尉迥串通謀反,暗地里寫信游說鼓動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們的信使,封好書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贊許他,加封他為上大將軍。司馬消難率鄖州郡投降陳國,陳國派遣將領樊毅、馬杰等來接應。元景山率五百輕騎飛奔迎擊。樊毅等人心里恐懼,搶掠了居民就逃跑了。元景山追趕他們,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與樊毅等人在漳口作戰(zhàn),兩次交戰(zhàn)都勝利了。樊毅等人退守甑山鎮(zhèn)。那些被司馬消難攻陷的城邑,全都平定了。元景山被授予安州總管,又提升為柱國,前后賞賜(他)兩千匹絲帛。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張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歷十一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征授刑科給事中。寧夏用兵,請盡蠲全陜逋賦,從之。父喪除,起故官,歷工科左給事中。帝方營建兩宮,中官利干沒,復興他役,問達力請停止,不納。俄陳礦稅之害,言:“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典試山東,疏陳道中饑饉流離狀,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已,巡視廠庫。故事,令商人辦內(nèi)府器物,僉名以進,謂之僉商。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問達兩疏爭執(zhí),又極論守訓罪,并寢不行。進禮科都給事中。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B.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C.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D.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 解析:解答此題,要注意運用排除法。首先把四個選項分為兩組:A、B為一組,C、D為一組。兩組不同之處是“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至”,表遞進,應為“以至”,排除C、D兩項;分析A、B,不同之處是“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句子中主語“閹尹”,“甚”,表遞進,應為“甚至”,排除A項。故選B項。 答案:B 參考譯文: 張問達,字德允,陜西涇陽人。萬歷十一年進士。歷任高平縣、濰縣知縣,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給事中。寧夏打仗時,請求全部免去整個陜西省拖欠的賦稅,皇帝答應了。服完父親的喪禮后復官,擔任工科左給事中?;实壅跔I造宮殿,朝內(nèi)太監(jiān)侵吞公款從中獲益,又興建其他項目。張問達極力請求停工,皇帝不采納。不久陳述收取礦稅的弊病,說:“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檢舉彈劾地方長官的過失,甚至于督撫、按察使等重臣。而孫朝與程守訓、陳保一幫人相勾結,竟達到將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毀壞房屋、挖掘墳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詳細追查,將怎樣安撫全國各地的不滿情緒??!”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上疏陳述沿途饑餓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情形,請求趕快廢除全國的礦稅,都沒有上報給皇帝。不久,巡視廠庫。過去的慣例,讓商人承辦內(nèi)府的器物,都要簽名然后送進去,叫作僉商??墒怯绣X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同意。張問達兩次上疏爭執(zhí),又極力論證程守訓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沒有消息。提升禮科都給事中。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裴懷古,壽州壽春人也。儀鳳中,上書闕下,補下邽主簿,頻遷監(jiān)察御史。姚、巂道蠻反,命懷古馳驛往招輯之申明誅賞歸者日千計俄縛首惡遂定南方蠻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為其徒誣告祝詛不道,武后怒,命按誅之。懷古得其枉,為后申訴,不聽,因曰:“陛下法與天下畫一,豈使臣殺無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狀,臣何情寬之?”后意解,得不誅。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命懷古馳驛往/招輯之/申明誅賞歸者/日千計/俄縛首惡/遂定南方/蠻夏立石著功/ B.命懷古馳驛往招輯之/申明誅賞/歸者日千計/俄縛首惡/遂定南方/蠻夏立石著功/ C.命懷古馳驛往/招輯之/申明誅賞/歸者日千計/俄縛首惡/遂定南方蠻夏/立石著功/ D.命懷古馳驛往招輯之/申明誅賞歸者/日千計/俄縛首惡/遂定南方蠻夏/立石著功/ 解析:解答本題要注意代詞“之”,“日千計”修飾“歸者”,“南方”后面應該停頓,主要理解句意斷句,句意:朝廷命令裴懷古從驛道兼程前往招徠安撫他們,說明賞罰的利害,歸附的人每天以千計算。不久捉住叛眾的首領,于是平定南方,蠻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記載他的功德。 答案:B 參考譯文: 裴懷古,是壽州壽春人。儀鳳年間,到京城上書,補授下邽主簿,多次遷升后任監(jiān)察御史。姚、巂道的蠻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懷古從驛道兼程前往招徠安撫他們,說明賞罰的利害,歸附的人每天以千計算。不久捉住叛眾的首領,于是平定南方,蠻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記載他的功德。恒州有位僧人被他的徒弟誣告說他詛咒當今的女皇帝而大不道,武后發(fā)怒,命令審問處死他。裴懷古審出那位僧人是被冤枉的,便給武后申述分析,武后不聽,于是他說:“陛下的法律應該與天下的人一致,難道教臣誅殺無罪的人而逢迎圣旨嗎?如果那個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狀,臣有什么臉面寬免他呢?”武后的怒氣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馬擊劍,好兵略。舉萬歷七年武鄉(xiāng)試。薊遼總督梁夢龍見而異之,用為昌平千總。復受知總督張佳胤,調(diào)薊鎮(zhèn)東路,轄南兵后營。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紅毛番長韋麻郎駕三大艘至澎湖,求互市,稅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由浙江游擊調(diào)天津,遷溫處參將,罷歸。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撫黃承元請?zhí)卦O水師,起有容統(tǒng)之,擒倭東沙。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 B.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 C.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 D.有容白當事/自請往諭見麻郎/指陳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還所賂/寀金揚帆去。 解析:在斷句時,可以根據(jù)句子結構、句子成分及句意理解來分析。本句中,根據(jù)句子結構,“有容白當事”一句中,“當事”作“白”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可排除B項;“悟”與“呼”表示兩種行為,前者是“麻郎醒悟”,語意已經(jīng)完整,后者則是“叫來高寀的使者”,語意完整,故中間要斷開,可排除C項;“索還”指“討要”,中間不能斷開,“所賂寀金”意為“賄賂高寀的金錢”,語意完整,中間不能斷開,可排除D項。 答案:A 參考譯文: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時就會騎馬擊劍,愛好用兵的謀略。萬歷七年考中武生鄉(xiāng)試。薊遼總督梁夢龍看見他認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為昌平的千總。又受到總督張佳胤的賞識,調(diào)到薊鎮(zhèn)的東路軍,管轄南方士兵的后營。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紅毛番長韋麻郎駕駛三艘大船到澎湖,要求互通貿(mào)易,他們是征收商稅的使臣高寀召來的。有容告訴當權的人,自己請求前往勸說他們。見到麻郎,指明陳述利害關系。麻郎醒悟,叫來高寀的使者,討回賄賂高寀的金錢,揚帆而去。從浙江游擊將軍任上調(diào)到天津,又調(diào)任溫、處參將,被罷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撫黃承元請求特別設立水師,起用有容統(tǒng)領,在東沙擒獲倭寇。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題目。(3分)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后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文帝嘗曰:“人仕宦非唯須才,亦須運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嘗不先憶羊玄保?!?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后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B.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后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C.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后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D.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后常必見/思不營財處/家儉薄。 解析:“廉素寡欲”為并列短語,形容羊玄保的品質(zhì),中間不能斷開。據(jù)此可排除A、D兩項?!笆凇睘閯釉~,“名郡”為名詞,應作“授”的賓語,所以“授”后面不能斷開。據(jù)此可排除B項。 答案:C 參考譯文: 羊玄保,是泰山南城人。文帝因為羊玄保廉潔樸素沒有貪欲,所以頻頻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職。為政雖然沒有特殊的治績,而離開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經(jīng)營錢財利益,家產(chǎn)儉省微薄。文帝曾經(jīng)說:“一個人做官不僅必須要有才干,也必須要有運氣;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 二、綜合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19分)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也。深沈有干局。梁新渝侯蕭映為郡將,召為主簿。盧子略之反也,恪拒戰(zhàn)有功,除中兵參軍。高祖與恪同郡,情好甚暱,蕭映卒后,高祖南討李賁,仍遣妻子附恪還鄉(xiāng)。侯景圍臺城,恪率所領入臺,隨例加右軍將軍。賊起東西二土山以逼城,城內(nèi)亦作土山以應之,恪為東土山主,晝夜拒戰(zhàn)。以功封東興縣侯,邑五百戶。遷員外散騎常侍。京城陷,恪間行歸鄉(xiāng)里。高祖之討侯景,遣使報恪,乃于東起兵相應。賊平,恪謁高祖于京口,即日授都軍副。尋為府司馬。及高祖謀討王僧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龕鎮(zhèn)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眾及龕平,世祖襲東揚州刺史張彪,以恪監(jiān)吳興郡。高祖受禪,使中書舍人劉師知引恪,令勒兵入,因衛(wèi)敬帝如別宮。恪乃排闥入見高祖,叩頭謝曰:“恪身經(jīng)事蕭家來,今日不忍見許事,分受死耳,決不奉命?!备咦婕纹湟?,乃不復逼,更以蕩主王僧志代之。高祖踐祚,除吳興太守。永定二年,徙監(jiān)會稽郡。會余孝頃謀應王琳,出兵臨川攻周迪,以恪為壯武將軍,率兵逾嶺以救迪。余孝頃聞恪至,退走。高宗即位,加散騎常侍、都督廣、衡等十八州諸軍事。恪未至嶺,前刺史歐陽紇舉兵拒險,恪不得進,朝廷遣司空章昭達督眾軍討紇,紇平,乃得入州。州罹兵荒,所在殘毀,恪綏懷安緝,被以恩惠,嶺表賴之。太建四年,征為領軍將軍。及代還,以途遠不時至,為有司所奏免。后主即位,以疾改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其年卒,時年七十四。贈翊左將軍,詔給東園秘器,仍出舉哀,喪事所須,并令資給。謚曰元。 (節(jié)選自《陳書沈恪傳》)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及高祖謀討王僧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龕鎮(zhèn)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眾/ B.及高祖謀討王僧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龕鎮(zhèn)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眾/ C.及高祖謀討王僧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龕鎮(zhèn)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眾/ D.及高祖謀討王僧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龕/鎮(zhèn)吳興/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又使恪還武康/招集兵眾/ 解析:解答此題,要注意運用排除法。首先把四個選項分為兩組,A、C為一組,B、D為一組,兩組不同之處是“恪預其謀時僧辯女婿杜龕鎮(zhèn)吳興”,“時”,應為“這時”,指時間,前文“恪預其謀”意思是“沈恪參與了策劃”,這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排除B、D;分析A、C,不同之處是“高祖乃使世祖還長城立柵備龕”,“長城”作“還”的賓語,后文“立柵備龕”的主語是“世祖”,排除A。故選C。 答案:C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高祖,通常指開國皇帝的廟號。而廟號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一個皇帝可有多個廟號。 B.邑,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后來也指一種榮譽性的賞賜。 C.受禪,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舊帝讓給的帝位,傳位的叫“封禪”,被傳位的叫“受禪”。 D.東園秘器,古代的高級葬具,起初僅指皇帝的棺木,后也可作為一種榮耀賜予大臣和外戚。 解析:“傳位的叫‘封禪’”錯,“封禪”中,“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 答案:C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沈恪深受信任,盡享哀榮。在南征李賁時高祖讓妻子兒女隨沈恪還鄉(xiāng);沈恪辭世,皇帝甚至親自出宮前往舉哀,以示悼念。 B.沈恪氣度非凡,重情重義。作為梁朝舊臣,在蕭家王朝滅亡時,高祖命令他護送梁敬帝離開正宮去別宮,他不忍看到梁亡而拒受。 C.沈恪體恤百姓,穩(wěn)定局面。歐陽紇被平定之后,沈恪進入廣州,面對殘破毀壞的境況,安置流民,廣施恩惠,嶺表地區(qū)得以安定。 D.沈恪屢立戰(zhàn)功,很有威望。先后在討伐侯景、王僧辯的過程中立下戰(zhàn)功并受到封賞;余孝頃出兵攻打周迪,聽聞沈恪到達,便主動撤退。 解析:“在討伐侯景、王僧辯的過程中立下戰(zhàn)功并受到封賞”錯,原文并沒有提到他在討伐王僧辯時立下戰(zhàn)功并受到封賞。 答案:D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京城陷,恪間行歸鄉(xiāng)里。高祖之討侯景,遣使報恪,乃于東起兵相應。(5分) 譯文: (2)及代還,以途遠不時至,為有司所奏免。(5分) 譯文: 答案:(1)京城陷落后,沈恪從小路回到故鄉(xiāng)。高祖討伐侯景時,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東方起兵響應。(關鍵點:“間”“報”“東”,大意) (2)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畢后他才返回朝廷,卻因為路程太遠沒能按時到達,被有關官員奏劾而免任。(關鍵點:“代還”“時”及“為……所”被動句,大意) 參考譯文: 沈恪字子恭,吳興武康人。沈恪生性深刻沉著而富有辦事的才能氣度。梁朝新渝侯蕭映擔任郡將時,征召他為主簿。盧子略反叛,沈恪抗御有功,被任命為中兵參軍。高祖與沈恪是同郡人,感情好很親近,蕭映去世后,高祖向南征討李賁,于是讓妻子兒女隨沈恪還鄉(xiāng)。侯景圍困臺城,沈恪率領所部人員進入朝廷禁省守御,依隨條文慣例加任右軍將軍。賊兵在東西方向壘起兩座土山來攻城,城內(nèi)也堆土成山相應對峙,沈恪為東面土山的主將,晝夜抗擊。因有戰(zhàn)功被封為東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升任員外散騎常侍。京城陷落后,沈恪從小路回到故鄉(xiāng)。高祖討伐侯景時,派人告知沈恪,沈恪就在東方起兵響應。平定侯景后,沈恪到京口拜見高祖,當天被任命為都軍副。不久又擔任帥府中的司馬。當高祖定計誅討王僧辯時,沈恪參與了策劃。這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鎮(zhèn)守吳興,高祖就派世祖回到長城,設立柵欄防備杜龕,又派沈恪回到武康,招集兵員。到平定杜龕后,世祖襲擊東揚州刺史張彪,派沈恪監(jiān)理吳興郡。直到高祖受禪時,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召調(diào)沈恪,命令他帶兵進入宮中,保護梁敬帝離開正宮去別宮。沈恪就推門進去見高祖,叩頭請罪說:“我沈恪曾經(jīng)為蕭家王朝服務過,今天不忍心目睹它的滅亡,我甘愿受死,也不接受這道命令。”高祖嘉許他的心志,就不再強迫他,另外調(diào)蕩軍的主帥王僧志代替他。高祖登上帝位后,任命他為吳興太守。永定二年,調(diào)他監(jiān)理會稽郡。適逢余孝頃謀劃接應王琳,從臨川出兵攻打周迪,于是高祖任命沈恪為壯武將軍,率兵越過東興嶺救援周迪。余孝頃聽說沈恪到了,就退走了。高宗即位,沈恪加任散騎常侍、都督廣州、衡州等十八州諸軍事。沈恪赴任還沒有到互嶺,前刺史歐陽紇發(fā)兵在險要之地拒守,沈恪受阻前進不了,朝廷派遣司空章昭達統(tǒng)率各軍討伐歐陽紇。歐陽紇被平定之后,沈恪才得以進入廣州。州內(nèi)遭遇戰(zhàn)火和災荒,處處都殘缺破損,沈恪收集安置流民并加以安撫關切,廣施恩惠,嶺表地區(qū)依靠他才得以平安穩(wěn)定。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入朝擔任領軍將軍。等到新老刺史交接完畢后他才返回朝廷,卻因為路程太遠沒能按時到達,被有關官員奏劾而免任。后主即位,沈恪因患疾病調(diào)任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這一年去世,時年七十四歲。追贈為翊左將軍,天子下旨賞給皇家棺木,接著又出宮前往舉哀,喪事所需財物,全部由國庫資助供應。謚號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屆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 專題檢測十含解析 2020 高考 語文 一輪 復習 專題 檢測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390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