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課件)骨科疾病的生物力學相關知識上穿ppt演示課件
《(醫(yī)學課件)骨科疾病的生物力學相關知識上穿ppt演示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醫(yī)學課件)骨科疾病的生物力學相關知識上穿ppt演示課件(10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骨科疾病的生物力學相關知識,.,2,,診斷;急性期處理;手術技術;康復技術,組織愈合,關節(jié)活動度與關節(jié)穩(wěn)定,肌肉勢能,平衡與本體感覺,功能性運動,ADL能力,,,,,,,健康,營養(yǎng),患者教育,心肺功能,心理情況 與適應能力l,,.,3,一 脊柱疾病康復的基本理論與基本原則,.,4,(一 ) 脊柱穩(wěn)定性的概念,脊柱的功能:保護神經(jīng);作為身體運動的軸心承擔力、分散力、轉移力 對脊柱的力學要求:既堅固又靈活 脊柱穩(wěn)定性的概念:承受內在及外在負荷的情況下,組成脊柱的各個部分之間的相對位移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圍內,不會引起神經(jīng)的損害 脊柱不穩(wěn)定:機械性不穩(wěn)定;神經(jīng)性不穩(wěn)定,.,5,(二)運動單元的概念,.,6,影響脊柱穩(wěn)定性的因素,結構性穩(wěn)定器:椎體的形狀與大小,關節(jié)面的形狀、大小與方向 動力性穩(wěn)定器:韌帶、纖維環(huán)、關節(jié)面軟骨 流體力學穩(wěn)定器:髓核的膨脹度 隨意性穩(wěn)定器:外層肌肉(動力?。?、內層肌肉(穩(wěn)定?。?.,7,(三)脊柱穩(wěn)定的三亞系模型,.,8,脊柱穩(wěn)定性的三亞系模型,Panjabi的脊柱穩(wěn)定性“三亞系模型”(1992年):被動亞系(韌帶和骨骼)、主動亞系(肌肉)和神經(jīng)控制亞系(反饋和控制) 被動亞系特指關節(jié)和韌帶結構;主動亞系特指相關肌肉;控制亞系特指神經(jīng)肌肉運動控制系統(tǒng),它可以接受來自脊柱穩(wěn)定性有關肌肉的信息,然后控制主動亞系的有關肌肉活動,參與穩(wěn)定型維持 根據(jù)Panjabi的觀點,三個亞系分別是維持脊柱穩(wěn)定性的三個獨立性因素,通常某一因素的“虧損”(deficit),可以由其它要素加以代償。而各個亞系之間的功能無法代償?shù)臅r候,往往會造成脊柱穩(wěn)定性破壞,形成下腰背痛,.,9,(四)整體運動肌與局部穩(wěn)定肌,.,10,背部肌肉解剖,淺層肌肉:斜方肌、背闊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上后鋸肌、下后鋸肌 深層肌群骶棘?。貉辰钅ず髮?、骶髂骨韌帶和髂嵴上部,纖維向上,至肋下緣稍上,延展為三柱。髂肋?。ㄑ⑿?、頸三部);最長?。ㄐ?、頸、頭三部);最長最厚,胸最長肌止于腰椎的橫突和 副突、胸椎的橫突尖及肋骨附近棘?。褐饕山钅嫵蓹M突棘?。喊爰?、多裂肌、回旋肌腰部主要為多裂肌棘突間肌、橫突間肌,.,11,(五)脊柱的穩(wěn)定機制,.,12,Stability,,Passive subsystem,Active subsystem,Control subsystem,Panjabi 1994,MusclesTendons,CNSPeriferal nerves,Bony structuresLigamentsJoint capsulesIntervertebral discs,.,13,,Local stabilizers,Global stabilizers,,,Global movers,,Muscle stability,Stability demand,Hilde Fredriksen 2005,.,14,(六)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看脊柱疾病的病理過程,.,15,脊柱疾病的病理過程,——脊柱穩(wěn)定性的逐漸喪失,.,16,,,,Spinal motor control dysfunction,Pain,Repeated microtrauma,.,17,原因,外在負荷的影響:不正確的姿勢、過度負重 椎間盤的退變 肌肉功能的紊亂,.,18,肌肉功能紊亂的表現(xiàn),內層肌肉:萎縮、功能失調、肌肉失活小關節(jié)紊亂的原因?外層肌肉: 過度 工作,可出現(xiàn)痙攣、勞損、短縮為什么“腰肌勞損”?“腰肌勞損”的治療:燕子飛?,.,19,(七) 脊柱疾病的康復原則,健康教育 恢復脊柱穩(wěn)定性:運動訓練,支具 恢復脊柱序列:牽引、正脊、推拿、麥肯基技術 緩解疼痛:物理治療、按摩、藥物,.,20,廣義的肩關節(jié)組成,(1)盂肱關節(jié): (2)肩鎖關節(jié): (3)胸鎖關節(jié): (4)喙鎖關節(jié): (5)肩峰下間隙: (6)肩胛胸壁關節(jié):,.,21,,,,The Scapulohumeral Rythm,,,Allingham C. The shoulder complex. In: Zaluga M, Briggs C, Carlisle J et al: Sports Physiotherapy, applied science &practice, p.360. Churchill Livingstone, Melbourne 1995,.,22,Force couples,?,Allingham C. The shoulder complex. In: Zaluga M, Briggs C, Carlisle J et al: Sports Physiotherapy, applied science &practice, p.360. Churchill Livingstone, Melbourne 1995,.,23,一、關節(jié)盂: 盂的面積僅為肱骨頭面積的三分之一,上、下緣有盂上、下結節(jié),分別為肱二頭肌長頭和肱三頭肌長頭附著。盂面上覆以一層透明軟骨,厚2~3mm,中央薄,外周厚。盂的邊緣鑲以一圈致密的纖維束,稱盂唇。 盂唇上半松弛,具有活動性,除非有明顯的撕脫和剝離,應視為正常。盂唇前上部如有缺損也不能視為病變。相反,盂唇下半松弛則屬異常,下半剝離可致盂肱關節(jié)不穩(wěn)。,.,24,肩胛骨胸壁關節(jié),該關節(jié)無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軟骨等結構 肩胛前間隙:被前鋸肌分隔成兩部分 前肩胛前間隙:前鋸肌與胸壁之間前鋸肌內囊、前鋸肌下囊 后肩胛前間隙:前鋸肌與覆蓋肩胛下肌的肩胛下筋膜之間肩胛下動、靜脈肩胛下神經(jīng)、胸背神經(jīng) 運動:上提、下壓、內收、外展、內旋、外旋,.,25,肩峰下間隙,又稱第二肩關節(jié) 由肩峰、喙突和喙肩韌帶作為關節(jié)臼窩樣結構,肱骨大結節(jié)作為 杵狀突部分,其間肩袖各肌可看作關節(jié)內半月板,而肩峰下囊相當于關節(jié)腔,.,26,肩袖的功能,肩袖的共同功能是在任何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使肱骨頭與肩胛盂保持穩(wěn)定,使盂肱關節(jié)成為運動的旋轉軸心和支點,維持上臂的各種姿勢和參與完成各種運動功能。岡上肌、肩胛下肌的肌腱位于第二肩關節(jié)(肩峰下關節(jié))的喙肩弓下,在肩關節(jié)做內收、外展、上舉及后伸等運動時,上述二肌在喙肩弓下往復移動,易因受頭擠、沖撞而致?lián)p傷。岡上肌、岡下肌肌腱在止點近側的終末段1一1. 5cm范圍內是無血管區(qū),又稱危險區(qū)是肌腱近側端滋養(yǎng)血管的終末端與肌腱大結節(jié)止點部來自骨膜滋養(yǎng)血管的交界區(qū)域,是血供薄弱部位,也是肌腱退化變性和斷裂的好發(fā)部位。,.,27,這些有髓和無髓纖維分布于肩關節(jié)的韌帶和關節(jié)囊,并在滑膜上形成神經(jīng)網(wǎng)。 滑膜的刺激疼痛劇烈,韌帶和纖維層的疼痛定位不顯,關節(jié)面則無明顯的感覺。,.,28,肩胛骨的運動,上升:斜方肌的上部纖維、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 下降:胸小肌、鎖骨下肌、背闊肌、斜方肌的下部纖維、前鋸肌、胸大肌,.,29,盂肱關節(jié)的運動,1. 使肩關節(jié)屈曲的作用?。褐饕ㄐ卮蠹℃i骨部,喙肱肌、三角肌前部肌束、肱二頭肌等。 2. 使肩關節(jié)伸的作用肌包括三角肌后部,背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和肱三頭肌長頭等。,.,30,3. 使肩關節(jié)外展的作用肌 主要包括三角肌中部和岡上肌。 特點: 當手臂外展60°時,三角肌功率較低;在90°--180°時收縮效果最好;當手臂由下垂位外展20°內,三角肌不起作用。 當手臂置于體側,開始外展小于60°位置時,岡上肌的拉力比三角肌優(yōu)越,此時三角肌外展效率較低。而90°~180°之間時,三角肌則表現(xiàn)出最大的收縮效率。,.,31,,4. 使肩關節(jié)內收的作用肌 主要包括胸大肌、背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和肩胛下肌。,.,32,5. 使肩關節(jié)內旋的作用肌 主要包括三角肌前部,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 6. 使肩關節(jié)外旋的作用肌 主要包括三角肌后部,岡下肌、小圓肌。,.,33,ACL,平均長度38mm,平均寬度11mm 前內束和后外束 膝關節(jié)過伸和過屈時都緊張,半屈曲位時稍松弛。防止脛骨前移,同時防止膝蓋過伸、過屈及膝內翻 后外束在膝屈曲0-30度最緊張,對防止小腿過度內收內旋及脛骨前移負主要責任。前內束則于膝關節(jié)屈曲90度以后才緊張,有防止小腿外展外旋及脛骨前移的作用,.,34,,ACL在膝關節(jié)屈曲30度位限制向前活動中起85%的作用 上樓梯ACL的張力為67N慢性時為630N,下坡跑時應變變化很大,從屈曲30度到完全伸直應力有很大增加,特別是負荷位于小腿遠端時 正常活動時,工作負荷為500N-700N,完整的ACL最終失效強度在負荷沿脛骨軸時為1700N,在沿ACL軸時為2400N 支具保護ACL向前剪力約140N,.,35,膝關節(jié)韌帶低應力區(qū)域,內側副韌帶:20-60 外側副韌帶:20-130 ACL:20-80 PCL:20-100 20-60度為韌帶損傷后早期訓練的安全范圍,.,36,股四頭肌,止于髕骨上緣,止點分三層,直頭最淺,內外側頭腱次之,股中間肌腱最深 屈膝30度時四個頭合力最大,且此時髕股間的力矩最大,故運動發(fā)力多在此角度 股內側頭司伸膝的0-15度,外側頭15-90度,股直肌90-150度 股四頭肌的下面還有膝肌,.,37,膝關節(jié),ROM:0-140 屈曲90度:外旋0-45度,內旋0-30度 完成最基本生活活動:膝至少屈曲90度 完成幾乎所有日常生活動作:膝屈曲115度且完全伸直 平地行走:運動范圍5-75,.,38,OKC與CKC的生物力學基礎,被動OKC:30-45度時ACL應變最小;45-120度增大,120度最大 主動OKC:股四頭肌非對抗性收縮、產(chǎn)生向前剪力造成脛骨前移。30、45度脛骨前移,60和75度無移位(股四頭肌中立位),大于此角度脛骨后移。屈曲45-60度,ACL應變增加。屈曲60-120,ACL應變無明顯增加。因此,60-90主動OKC對移植物是安全的 研究顯示,CKC對ACL及髕股關節(jié)均較安全,但其恢復股四頭肌肌力的效果較差,.,39,ACL重建術后康復的病理學基礎——急性期,急性期:術后72h,全身和細胞成分的炎癥過程。 康復原則:減少創(chuàng)傷,避免組織愈合的急性期超過其自然的72h 能適應膝關節(jié)組織愈合的唯一的練習方式是等長練習 膝關節(jié)的等長練習與其他關節(jié)系統(tǒng)另外的練習形式共同進行(多角度等長與直腿抬高) 無痛的情況下進行等長收縮,.,40,亞急性期:72h-6w,去除額外副產(chǎn)品的吞噬細胞活動,和在損傷處合成新的膠原蛋白 原則:保證成熟組織適當發(fā)展,同時使膠原蛋白纖維適當排列,不會發(fā)展為無彈性的瘢痕 手段:直腿抬高、多角度等長、短弧等動、短弧開鏈運動練習、閉鏈運動練習,.,41,慢性期:6w-12m,膠原纖維再塑形,恢復膝關節(jié)的正常生物力學 手段:向心、離心訓練、等速訓練,.,42,移植物失效及其他,髕腱中1/3是自然ACL強度的168%,半腱肌70%,股薄肌49% 術后16周間質細胞增殖并形成膠原蛋白,術后一年移植物強度和硬度僅為自然的30%-60%。移植物最終失效負荷小于正常ACL的50%。多數(shù)醫(yī)生認為應保護ACL移植物承受應力3-6個月 少數(shù)研究顯示,術后三周移植物已經(jīng)有活性。早期強化康復不會造成較高的移植物失敗率 術后恢復全部競技運動平均6.2個月 自體髕腱重建術后8-12周髕骨骨折風險大,在此期間避免高應力活動 自體半腱肌重建,術后4-6周避免有阻力的膝關節(jié)屈曲練習使國繩肌瘢痕化。鼓勵牽拉國繩肌減少痙攣的發(fā)生 異體移植物結構性質衰減較多,.,43,,5-25%術后出現(xiàn)膝關節(jié)活動受限 伸直受限導致股四頭肌無力和可能的髕股關節(jié)疼痛、腫脹、骨擦音 膝關節(jié)過伸有困難主要問題為瘢痕充滿前方切跡,造成機械阻擋 屈曲受限多數(shù)可以通過康復解決,過伸受限則需要手術。強調術前獲得過伸,術后當天獲得過伸 髁間窩瘢痕是活動受限最常見的原因。術后一周固定于完全過伸位使移植物減少在髁間窩內的出血,防止以后的髁間窩瘢痕,.,44,膝關節(jié)本體感覺,本體感覺定義為觸覺的感覺方式,包括關節(jié)活動(運動覺)和關節(jié)位置的感覺,并受韌帶損傷、外科手術和康復活動的影響快適應機械受體(QA):傳遞關節(jié)運動覺 關節(jié)運動覺:通過判斷被動活動的閾值判定 慢適應機械受體(SA):傳遞關節(jié)位置的感覺 關節(jié)位置覺:通過測量被動位置再生和主動位置再生判定,.,45,運動控制水平,脊髓反射:通過拮抗肌和協(xié)同肌協(xié)同收縮,在提供關節(jié)穩(wěn)定性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腦干:直立姿勢和維持平衡,此處傳入信息與關節(jié)本體感覺器的前中心和視覺輸入相結合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運動皮層、基底神經(jīng)節(jié)和小腦,.,46,關節(jié)位置覺和神經(jīng)肌肉控制的改善是首要的考慮因素,韌帶應變刺激了其中的特殊機械受體,從而提供反射性肌肉活動對抗復發(fā)性損傷。本體感覺缺陷,最終導致微損傷和再損傷模式。如:ACL受到直接應力后,產(chǎn)生國繩肌腱反射性激活 外科矯正手術后,關節(jié)囊韌帶結構適當張力的恢復可以直接促進損傷的關節(jié)結構的神經(jīng)支配的恢復。ACL術后,運動覺改善在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中段,而缺陷仍存在于范圍的終端 在任何全面的康復計劃中,關節(jié)位置覺和神經(jīng)肌肉控制的改善都是首要的考慮因素。在本體感覺成分完全恢復后,神經(jīng)肌肉通道的減退方可恢復 運動覺訓練計劃后觀察到動力平衡明顯改善,.,47,神經(jīng)反射、生物力學及其他,向心收縮:健康肌肉不易受傷 離心收縮:產(chǎn)生比等長收縮和向心收縮更強的力量;離心收縮快速比滿速力量大;同樣的張力和收縮速度時,效率更高、達到收縮峰值的時間更短。肌肉無準備時進行離心收縮更易受傷。目前有趨勢將離心收縮納入功能性的運動康復程序中 長度過伸收縮:預牽伸—易化,技巧性和靈活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48,訓練計劃,關節(jié)位置和運動覺:PNF技術 關節(jié)動力性穩(wěn)定:CKC 反應性神經(jīng)肌肉控制:CKC 功能性特殊活動:Plyometric,.,49,常用訓練理念,等長訓練:肌肉設置訓練(MS)和多角度等長練習(MAI) 10秒的等長原則:2秒上升至無痛活動的最大水平,持續(xù)6秒,2秒減少活動至放松期。放松持續(xù)10秒 MAI:BIODEX,20度,無痛,周期性訓練主動肌與拮抗肌群 短弧訓練:SAI,.,50,常用訓練理念與手段,2-4原則: 50%疲勞原則:峰值轉矩 DAPRE計劃 Plometrics(PE):用于膝關節(jié)康復的最后階段,.,51,,互換影響:健肢強度訓練可使患肢強度增加30% 大腿肌肉恢復70%:恢復非劇烈、非接觸性的運動如慢行 跳躍需恢復80%的力量 滑雪及接觸性運動需恢復85%,.,52,,CKC:主動肌和拮抗肌同時被加強 OKC: SAID:specific adaptation to imposed demands 對要求的特異性適應的原則 間斷訓練:工作與放松的比例1:1,.,53,二 髕股疼痛綜和癥(PEPS),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跑步者最常見的問題 髕股關節(jié)紊亂在所有的膝關節(jié)問題中占20-40% 髕股關節(jié)的膝外側部分比內側的要寬,外髁比內髁大,髕骨溝的外部比內側更高、更寬和更靠前。髕骨外側關節(jié)面比內側要大。在關節(jié)囊水平處,外側支持帶比內側要大 髂脛束、側方韌帶、髕股韌帶提供外側的牽拉力;股內肌、內側韌帶和髕股內韌帶向內牽拉 異常的應力來源于力線不正,而不是原發(fā)性關節(jié)軟骨損傷.危險因素:高位髕骨,Q角增大,髁間槽變淺、踝足內翻過度。最重要因素是內側與外側結構之間的平衡。,.,54,,髕骨最重要的作用,保護膝關節(jié)在半屈位置的穩(wěn)定性(此時膝兩側的韌帶及交叉韌帶和膝兩側的肌肉都處于松弛狀態(tài)) 髕骨有7個不平行的小關節(jié)面 膝屈曲小于90度時,僅是股四頭肌的直頭起主要伸膝作用,超過90度以后,其他三個頭才逐漸參與 30-50度伸膝力量最大,所有運動動作都在此期間發(fā)力,.,55,,髕股關節(jié)反應力(PEJRF):接近全伸展,等于零;屈曲90度,為體重的2.5-3倍。步行,0.5;上樓,3.3;下蹲,6-7 髕股關節(jié)反應應力(PFJRS):單位接觸面積上的PFJRF。 髕股關節(jié)接觸面:極?。嚱佑|-內側和外側關節(jié)面的下緣分擔負荷-超過90,額外的關節(jié)面接觸。接觸面30-90度最大,髕股關節(jié)負重在屈曲40-90度最大。因此,經(jīng)常在這個范圍負重時出現(xiàn)疼痛。 最希望康復的范圍:60-90;0-40,.,56,常見原因,股骨前傾和、或脛骨外旋 伸肌發(fā)育不良:發(fā)育不良的VMO難以產(chǎn)生必要的力補償外側結構施加的應力;即使結構正常,由于協(xié)調缺陷,可造成股內肌和股外肌出現(xiàn)對立狀態(tài).股內肌無力和外側韌帶、外側肌和髂脛束伸展欠佳會導致髕骨的外側移位,尤其在伸展的最后20度髕骨從股骨滑車槽脫離時易發(fā)生 后側肌肉伸展不良增加膝關節(jié)的屈曲 滑車發(fā)育不良 高位髕骨和髕骨發(fā)育不良:高位髕骨:髕骨在屈膝30度便咬合進滑車,如髕骨過高、其與滑車接合就被延遲,在其進入最大穩(wěn)定位置前,就有脫位的表現(xiàn),.,57,癥狀與體征,疼痛:前側或前內側。上樓梯,更常見于下樓梯或跑步時,或長時間坐位劇場體征 不穩(wěn)定:打軟腿、下樓時不安全感 膝關節(jié)假性絞鎖,.,58,康復訓練,疼痛控制:冰、微波 柔韌性:集中于大腿的外側。LBP通常伴隨著后方運動鏈的不平衡。 髕骨向內側滑動及傾斜以伸展外側支持帶:Mezieres姿勢 肌肉力量和在功能活動中的相互協(xié)調:生物反饋、電刺激和等長訓練 等長訓練無痛時,逐步CKC訓練。最初ROM限制在45度,負重1/6-1/8 OKC:無痛。高速??稍黾恿α康珪黾芋x股關節(jié)反應力 不穩(wěn)定踏板進行本體感覺訓練,.,59,康復訓練,急性期:避免膝屈曲大于40度的活動;冷療,電刺激。按摩 康復期:運動鏈的伸展性和力量性的問題應糾正 股內側肌訓練:CKC,0-45度。 牽伸訓練與TAPING 支具,.,60,OKC與CKC的比較,CKC:更好的保護髕股關節(jié),提供更可靠的本體反饋,更類似于日常生活 OKC:PFJRF太大 49患者隨機兩組五周訓練,3個月及五年評估,.,61,五年隨訪(OKC-CKC),Pain free:9/24,10/25 主動參與體育運動:22/24,15/25 改善以下癥狀時OKC占優(yōu):關節(jié)腫脹,下樓時疼痛,夜間疼痛 CKC占優(yōu):坐位時膝痛(5年時比3個月加重) Kujala評分、肌肉力量兩組無差異 CKC 無痛最大彎曲角度更好,.,62,運動訓練的生物力學原理,,.,63,第一部分 肌力和耐力的訓練,,.,64,PROPERTIES of MOTOR-UNITS,TONICtype I (‘slow twitch’) red muscle fibresnumerous mitochondriadense capillary networkinnervation A-a2 neuronstetanic frequency 20-30 Hzfatigues slowlystatic,PHASICtype II (‘fast twitch’)white muscle fibresfew mitochondrialight capillary networkinnervation A-a1 neuronstetanic frequency 50-150 Hzfatigues quicklydynamic,.,65,基本概念,肌力:肌肉收縮時所能施出的最大力量 耐力:有關肌肉持續(xù)進行某項特定任務(作業(yè))的能力 力量訓練:發(fā)展肌力的練習與發(fā)展耐力的練習有不少共同之處,統(tǒng)稱力量訓練,.,66,鍛煉原則,超量負荷原則:所給負荷應略高于現(xiàn)有能力水平,要使病人在訓練時不是輕而易舉地便能完成動作,而是需要努力或給予一定的工作條件才能完成。 肌力訓練負荷量要相當大,能完成的動作重復次數(shù)比較少,一般采用相當于肌肉產(chǎn)生最大強度收縮所需負荷量的60%,持續(xù)至少6周。 耐力訓練采用重復次數(shù)較多而負荷量相對較小,中等強度(最大耗氧量的40%-70%),也稱有氧訓練。,.,67,肌力訓練的類型1,等張性訓練:在肌肉拉長或縮短時,通過關節(jié)可動范圍抵抗持續(xù)不變的阻力或負荷而進行的 1、向心性與離心性:向心性使肌肉起止點靠近,如屈肘時的肱二頭肌收縮;離心性使肌肉起止點遠離,如下蹲時的股四頭肌收縮。 2、開放鏈與收縮鏈:開放鏈指肢體遠端自由活動的運動;收縮鏈指肢體遠端固定時身體產(chǎn)生的運動。如步行周期中擺動相和站立相時脛骨前肌的功能。,.,68,肌力訓練的類型2,等長性訓練:最大負荷下不產(chǎn)生關節(jié)活動時肌肉的最大收縮,且每次收縮應保持若干秒,應用于關節(jié)疼痛和關節(jié)不允許活動的情況下的肌力訓練。 等速性訓練:由儀器限定了肌肉收縮時肢體的運動速度,使其始終保持角速度相等。這種儀器就叫做等速肌力測試訓練儀。,.,69,肌力訓練方法選擇的原則1,被動運動:用于肌力0級。方法同“被動性ROM訓練”,目的是為了強化患者對運動的感覺,動作要慢,注意力要集中。 主動輔助(助力)運動:用于肌力1級及2級肌力。根據(jù)助力來源分為徒手助力和懸吊助力運動。 1、徒手助力運動:治療者幫助患者進行主動鍛煉。隨主動運動能力改善,治療者逐漸減少幫助。,.,70,肌力訓練方法選擇的原則2,2、懸吊助力運動:運用繩索、掛鉤、滑輪等簡單裝置,將運動肢體懸吊起來,以減輕肢體的自身重量,然后在水平面上進行運動鍛煉。肌電生物反饋電刺激法:將肌肉主動收縮時產(chǎn)生的肌電電流轉化成能感覺到的光、聲音、顏色等信號,并轉變?yōu)榈皖l脈沖直流電同時刺激該肌肉引起肌收縮,帶動某一關節(jié)活動。,.,71,肌力訓練方法選擇的原則3,主動運動:用于肌力3級,一般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全身狀況有一定恢復的患者。由患者自己進行運動,治療師給以適當?shù)闹甘竞捅匾谋O(jiān)督。使要訓練的肌肉置于抗重力位,其運動速度、次數(shù)、間隔時間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 抗阻運動:用于肌力4、5級,是克服外加阻力的主動訓練方法。多用沙袋、啞鈴、彈簧或橡皮條給予一定的負荷,或由治療師或患者本人徙手施加抵抗,使患者主動作肌肉收縮抵抗負荷。,.,72,肌力訓練的常用方法1,漸進抗阻訓練:測某一肌群對抗最大阻力完成10次動作的重量(只能完成10次,作第11次時已無力完成),這個量稱為10RM(repeated maximum),以該極限量為基準,分3或4組訓練。 1、10RM重量的1/4量,重復練習10次; 2、10RM重量的1/2量,重復練習10次; 3、10RM重量的3/4量,重復練習10次; 4、 10RM全量,重復練習10次。 每組訓練之間需休息1分鐘,每天訓練1次。每周重新測定1次10RM量,作為下周訓練的基準。,.,73,肌力訓練的常用方法2,短暫等長訓練:給肢體以最大抵抗,使承受抵抗的肌群以等長收縮形式(即肌肉收縮對抗負荷,但不縮短長度,也不產(chǎn)生關節(jié)活動),維持5-10秒,重復20次,每次間隔20秒。 短暫最大負荷訓練:給肢體以從0.5kg起達最大抵抗,使肌肉先完成關節(jié)運動(等張收縮),繼而維持等長收縮5-10秒,每天1次。 等速訓練:采用等速訓練器(Cybex/Biodex/Lido)進行訓練,始終保持運動的角速度相等。儀器昂貴,不適用于社區(qū)。,.,74,肌力訓練的注意事項1,心血管反應:等長抗阻力運動,特別是抗較大阻力時,具有明顯的升壓反應。等長運動常伴有閉氣,易引起Valsalva效應,對心血管造成額外負荷。因此,有高血壓、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應禁忌在等長抗阻運動時過分用力或閉氣。 選擇適當?shù)挠柧毞椒ǎ涸鰪娂×Φ男Чc選擇的訓練方法是否恰當直接有關。訓練前,應先評估訓練部位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和肌力,根據(jù)等級選擇運動方法。,.,75,肌力訓練的注意事項2,阻力施加及調整:阻力通常加在需要增強肌力的肌肉遠端的附著部位,以較小的力量產(chǎn)生較大的力矩。阻力的方向總是與肌肉收縮使關節(jié)發(fā)生運動的方向相反。每次施加的阻力應平穩(wěn),非跳動性。 掌握好運動量:肌力訓練的運動量以訓練后第二天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宜。根據(jù)患者全身和局部狀況選擇訓練方法,每天訓練1-2次,每次20-30分鐘,可以分組練習,中間休息1-2分鐘。,.,76,耐力訓練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項1,行走:簡單易行、卓有成效、強度較小、便于調節(jié),適用于術后患者的康復、心肺疾患、代謝障礙疾患的防治。 根據(jù)速度分為慢速(60-80步/分)、中速(80-100步/分)、快速( 100步/分以上)。 根據(jù)形式分為平地行走和坡地行走。坡地行走需定量,即規(guī)定地面坡度、步行距離和速度、上坡次數(shù)、休息次數(shù)、活動總時間。 注意事項:先從平地行走開始;避免惡劣氣候;采取經(jīng)鼻呼吸方式;出現(xiàn)疲勞、劇烈喘息、心跳明顯加快、頭暈、心前區(qū)疼痛,應立即停止,休息15-20分鐘。,.,77,耐力訓練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項2,健身跑(慢跑):安全、節(jié)省時間、中等強度、見效快、運動量容易掌握,適于中老年或慢性疾病患者長期鍛煉。 1、技術要求:姿勢動作:具體見書P98呼吸節(jié)奏:呼吸與步伐頻率2:2,“二步一吸,二步一呼”的方法,呼吸多用鼻和半張口同時呼吸。 2、方法:A 走跑交替鍛煉法:先走后跑交替進行。適合年老體弱者。初次訓練時1/1。經(jīng)過1-2周適應后,過渡到常規(guī)健身跑。,.,78,耐力訓練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項3,B 間歇健身跑:慢跑和行走相交替的過渡性訓練,跑/走 30s/60s,逐漸增加慢跑時間。反復進行10次,總計10-20分鐘。1周后根據(jù)體力恢復情況再增量。 C 常規(guī)健身跑:初跑距離1000m,時間6-8分鐘,半個月后再增加500-1000m,速度同前。最后距離達到3000-5000m。 功率自行車鍛煉法:可顯示蹬車時的心率、速度、距離、時間、能耗。提高心肺功能、鍛煉下肢肌力、協(xié)調能力、增強全身耐力。初次練習60-70次/分,90次/分為中等強度。按照年齡開不同運動處方。見P99。,.,79,耐力訓練的運動處方,概念:對準備接受或參加運動療法的患者,通常由??漆t(yī)生通過必要的臨床檢查和功能評定后,根據(jù)所獲得的資料和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性別、平時對運動的愛好及對運動治療的耐受能力,為患者選擇一定的運動治療項目,規(guī)定適宜的運動量并注明在運動療法中的注意事項。,.,80,,內容:選擇運動項目、確定運動強度、運動頻度和運動時間。 運動強度:運動處方定量化的核心,直接代表運動中能量消耗的水平,影響著運動效果和安全等問題,與運動頻度、運動總時間構成了總負荷量(運動量)。一般用以下指標來確定其大?。孩傩穆剩菏谴_定運動治療強度的可靠指標,和運動強度之間呈線性關系。在制定運動處方時,應注明最高心率和靶心率。根據(jù)心率可以將運動治療量分為大(80%)、中(70%) 、?。?0%)三種。,.,81,,②最大攝氧量百分法:單位時間內攝入的最大氧氣量,通過有氧代謝產(chǎn)生的最大能量值。分為大強度(70%),中等強度(50-60%),小強度(40%)。 ③代謝當量:用運動時代謝水平為安靜時代謝水平的倍數(shù)來表示的方法,安靜時為一個代謝當量。最適量的運動強度為本人60-80%的最大代謝當量。 ④主觀感覺:患者身體運動治療量的反映。適宜的運動治療強度是在治療中患者感覺或者稍微有氣喘,但呼吸節(jié)律不紊亂。,.,82,,2.運動頻度:每周參與或接受運動治療的次數(shù)。小運動治療量應每日一次,大運動治療量應隔日一次。 3.運動持續(xù)時間:每次運動連續(xù)的時間。運動強度越低,運動持續(xù)時間越長,才能產(chǎn)生一定的運動效果。,.,83,,4.每次運動程序的安排:每次運動訓練分為準備(10-15min)、訓練(30min±) 、結束(5-10min)。 5.總體訓練程序的安排:指整個運動目的確定以后,為實施而制定的全過程訓練計劃和方法。分為:①開始期: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體操、散步,運動持續(xù)時間10-20min,以后逐漸增加,維持一月。②改善期:2-3周使運動強度逐漸達到最大功能水平的60-80%,需4-6個月。③維持期:實施維持性運動量的訓練。,.,84,Thera-Band漸進抗組訓練,——面向病癥的訓練方法,.,85,前十字韌帶重建康復計劃 (Bynum 1995),訓練方法: 0-8周 雙側微蹲訓練、坐式推腿訓練、腘繩肌屈曲訓練 6周 室內功率車訓練、本體感受訓練 8周 單側微蹲、負重行走和負重慢跑訓練 12周 負重,緩慢進行深度左右跳躍訓練 16周 抗阻推腿和深蹲訓練; (運動員可開始進行特定的抗阻訓練) 24周 漸進奔跑(運動員可開始進行特定的運動訓練) 9個月 非剪性(non-cutting)的跳躍和轉動訓練(pivoting) 12個月 運動類型不再受限,.,86,平衡板訓練,第一階段,首先進行力量訓練與平衡訓練,平衡訓練應保證一天數(shù)次,但每次無需進行過長時間,在rocker board上完成??赏ㄟ^由單腿支撐變?yōu)殡p腿支撐,或由睜眼訓練變?yōu)殚]眼訓練遞進訓練難度。 第二階段,進入動態(tài)訓練階段,如:Thera-Band踢腿,深蹲訓練,上臺階訓練等,當訓練者平衡能力增強后,可遞進至wobble board訓練。平衡訓練應保證一天數(shù)次,但每次無需進行過長時間。,.,87,平衡板上的Plyometrics訓練,第一階段,雙腳跳上、跳下rocker board。(跳下后,雙腳應當仍并攏在rocker board一側)訓練時可變換rocker board的角度。逐漸遞進到單腳跳上跳離rocker board。最后在wobble board上進行同樣的訓練 第二階段,遞進到從rocker board上跳下。(跳下后,左腳和右腳應分別置于rocker board兩側)最后,遞進到Wobble board上進行同樣的訓練。,.,88,訓練計劃(一) 二級踝部扭傷訓練計劃(Wester 1996),傷后一周經(jīng)過急性期護理后開始訓練 訓練每天一次 告知訓練者盡量避免可能導致踝關節(jié)外韌帶緊張的活動,并且只有在完成每天日常活動后無痛感發(fā)生時再恢復運動,.,89,第一階段,第一周-第三周,每天在Wobble Board上進行訓練(前提條件是無痛)雙腿站立在Wobble Board上,盡力使Wobble Board前傾(使其前端幾乎于地面接觸);而后盡力使Wobble Board后傾(使其后端幾乎于地面接觸),連續(xù)進行15秒鐘后,休息10秒鐘,重復十次。 雙腿站立在Wobble Board上,盡力使Wobble Board向左傾斜(使其左端幾乎于地面接觸);而后盡力使Wobble Board向右傾斜(使其右端幾乎于地面接觸),連續(xù)進行15秒鐘后,休息10秒鐘,重復十次。 雙腿站立在Wobble Board上,盡力使Wobble Board前傾(使其前端幾乎于地面接觸);然后盡力使Wobble Board向右傾斜(使其右端幾乎于地面接觸);然后盡力使Wobble Board向左傾斜(使其左端幾乎于地面接觸);最后盡力使Wobble Board后傾(使其后端幾乎于地面接觸)。連續(xù)進行60秒鐘訓練,休息20秒。重復5次。,.,90,第二階段,第四周至第六周進行,每天一次,在Wobble Board上完成,訓練前提條件無痛感 膝部彎曲,手放在后腰部完成以上三種訓練,每種訓練30秒鐘而后休息20秒,重復五次。 單腿站立在Wobble Board上,保持Wobble Board水平7秒鐘。重復5次。 單腿、閉眼站立在Wobble Board上,保持4秒鐘,重復5次,.,91,(一)背部力量強化與康復計劃(第一階段),訓練開始時首先進行力量強化與平衡訓練,訓練遵循一天數(shù)次,每次時間不宜過長的原則 通過閉眼、單腳站立遞進訓練難度 訓練時注意髖部的控制,并且時時注意保持穩(wěn)定 背部處于自然、放松位置,.,92,(三)訓練球康復計劃 1.伸展,.,93,(三)訓練球康復計劃 2.力量強化,.,94,(三)訓練球康復計劃 3.平衡與穩(wěn)定性,.,95,老年人預防摔倒 嚴重性與迫切性,在美國,三分之一以上在社區(qū)居住的65歲老年人每年都會摔倒一次 摔倒是老年人發(fā)生創(chuàng)傷引發(fā)死亡(injury- related death)的首要因素 2000年,美國發(fā)生1800萬人/次摔倒現(xiàn)象,其引發(fā)的頭部創(chuàng)傷、軟組織損傷、脫位與半脫位以及骨折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直接經(jīng)濟損失高達164億美元,.,96,第一部分:健身的最好選擇 —— 有氧運動為主的運動,.,97,如何進行體育鍛煉,一、有氧運動(耐力運動)1、提高心肺功能(心血管體操)2、調節(jié)血脂、降低血壓、降低血糖3、減重4、安全 二、無氧運動(力量運動)1、提高肌肉力量2、健美形體 三、拉伸練習1、熱身和整理活動,預防運動損傷2、增加肢體活動幅度,使人靈巧、敏捷四、三種運動缺一不可,以有氧運動為主,.,98,如何進行有氧運動鍛煉,一、什么是有氧運動有氧代謝為主,全身、大肌肉群參與二、有氧運動的兩個層次糖代謝脂肪代謝 (有氧代謝的黃金時間段,健身效果顯著的 時間段)三、如何做到脂肪代謝中等運動強度 (最大心率的65%-85%、“談話實驗”法)在中等運動強度狀態(tài)下,堅持20分鐘以后的時間四、運動的頻率每周三到五次,每次一個小時,.,99,怎樣避免運動損傷:以預防骨關節(jié)病為例:(患病數(shù)據(jù))1、避免體重過大2、鍛煉時,避免過度使用3、保持適度的鍛煉,有撞擊性運動(增加軟骨營養(yǎng),增強肌肉韌帶,提高關節(jié)穩(wěn)固性)4、采用對關節(jié)壓力小的運動,或使用手杖減輕關節(jié)壓力(中年用手杖,是為了老年不用拐杖),.,100,注意的問題:1、增加身體活動,不能代替體育鍛煉2、有氧運動為主,力量練習和拉伸聯(lián)系都要有。3、參加有氧運動項目,不一定保證實現(xiàn)有氧運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醫(yī)學 課件 骨科 疾病 生物力學 相關 知識 ppt 演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42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