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實錄《螳螂捕蟬》教學賞析.doc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實錄《螳螂捕蟬》教學賞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實錄《螳螂捕蟬》教學賞析.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實錄《螳螂捕蟬》教學賞析 生:刀郎。 師:你是實力派的!我也喜歡刀郎的歌。(板書:刀郎) 師:說起刀郎,我總?cè)滩蛔∫l(fā)笑。因為刀郎這個名字和一種昆蟲關系很近。 生:什么昆蟲? 師:刀螂唄?。ńo郎加蟲旁。) 師:有誰知道刀螂? 師: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假托的故事來說明某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大家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就會明白的。 生:(讀完課文) 師: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閱讀教學應從悅讀始。有刀郎而刀螂而螳螂,激活了學生的閱讀需求。在導入新課后,陳老師又從文體和文題入手來完成整體感知,真是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這樣設計,學生就有一個清晰的讀書思路,便于在大塊時間內(nèi)集中解決一個問題。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生:課文主要講吳王準備攻打楚國,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可他固執(zhí)不聽,并且說,誰敢來勸阻他,他就處死誰。后來,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給他講了一個螳螂捕蟬的故事,他聽后恍然大悟,決定不再攻打楚國了。 師:說得很概括,也很完整。大家像他這樣,同位之間互相說說。 生:(同桌互說) 師: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怎么說? 生: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他下了死命令不許大臣勸阻。后來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他,他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說得不錯,比剛才又精煉了。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 生:主要講了吳王和少年。 師:那能不能把剛才的內(nèi)容再減肥? 生:吳王不顧大臣的反對,下了死命令要攻打楚國,后來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他。 生:吳王不顧大臣的反對要去攻打楚國,后來一位少年讓他打消了攻打的念頭。 師:雙瘦了一大圈,還能再瘦一點嗎? 生:(無語) 師:想一想,吳王和少年,主要又寫誰? 生:主要寫少年。 師:為什么? 生:因為課文題目是螳螂捕蟬,而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也是因為少年講了螳螂捕蟬的故事,所以說主要寫少年。 師:有道理。還有別的理由嗎? 生:因為從課文的第二節(jié)開始,一起到最后,課文里都寫了少年的事,寫少年最多。 師:會看書。從字數(shù)上也能看出來,有道理。那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 【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陳老師沒有包辦,而是引導學生一步步把書讀薄,學生的概括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且滲透了整體部分整體的讀書方法。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的語言幽默風趣,顯示了教師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藝術!】 師:智勸!這個詞用得好!一篇600字的課文,同學們一句話就把它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了。這就叫把書讀薄。這一點,對于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下面,我還要讓大家把書讀厚。既然課文主要寫的是少年,那我們就仔仔細細地讀一讀,看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的,你認為這位少年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并說出理由來。這一遍我建議大家默讀,邊讀邊劃一劃,思考一下。 生:(讀)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說吳王。可是吳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辦呢?我覺得少年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因為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許別人來勸阻,他還要去勸說,說明他真有勇氣。 生:我想補充一下,我覺得從這里還能看出少年非常關心國家大事,如果不為自己的國家著想,他就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勸說吳王了。 師:說得好!一個是為國分憂!一個是勇氣可嘉! 生:讀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只彈弓,在王宮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從這里能看出,少年勸阻吳王的決心已下,說明他很有勇氣。因為他的衣裳和鞋子都被露水打濕了,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還在等待吳王的到來,可見他的決心確實很大。 生:露水打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說明他起得很早,不怕吃苦;一轉(zhuǎn)就是三個早晨,說明他有足夠的耐心;而且他還毫不介意,說明他一心只想勸阻吳王,其他的什么都沒放在心上。(掌聲響起。) 師:你有理有據(jù),連用三個說明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雄辯家的魅力! 師:還有別的看法嗎? 生:我覺得這位少年拿著彈弓在花園里轉(zhuǎn),并不是來打鳥,真正的意圖是要勸說吳王。這說明他已經(jīng)想好了勸說吳王辦法,他已經(jīng)胸有成竹了。 師:前面說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誰敢來勸阻他,他就處死誰。所以少年就沒有直接去勸,因為這樣就像飛蛾撲向火堆一樣,不但勸不成,還要丟掉自己的腦袋。那你覺得這位少年怎么樣? 生:這位少年很聰明。 生:他很愛動腦子。 生:他很有智慧,非常巧妙。 師:前面已有同學說這叫什么勸? 生:智勸。 師: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妙勸。 生:巧勸。 師:能用四個字說嗎? 生:拐彎抹角的勸。 生:旁敲側(cè)擊地勸。 師:從少年的勇敢和智勸,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足智多謀的人。 生:有勇有謀的人。 生:有膽有識的人。 生:膽識過人的人。 生:機智勇敢的人。 【教師以少年是一位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指導學生深入鉆研文本,在文本的深處和細處感悟人物特征,這不僅符合該類課型的特征,又符合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使文本的召喚結構和學生的閱讀期待相互交融,產(chǎn)生了和諧的共鳴、共振,使課堂極富張力和魅力。從這個教學片斷還可以看出,陳老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從某種意義上說,表達,是一種深刻的閱讀體驗。教學《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就要學習少年的言語智慧?,F(xiàn)在的閱讀教學不知怎么了,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應該說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取向之一。而目前的狀況是讀、寫有余,而聽、說不足。不知你注意了沒有,現(xiàn)在就是六年級的學生你讓他說一句話,或是概括一段話的意思,或是就一段話談感受等等,學生的言語表達就很成問題,要么語義模糊,要么用詞不當,要么表達不完整等。而陳老師就有敏銳的語文意識,結合課文的理解,也讓學生能言善辯,這是非常有眼光的!】 生:(讀)吳王問:你打著鳥了嗎?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來了興趣,問:什么事???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少年確實是足智多謀。他表面上說是打鳥,好像很悠閑的樣子,我覺得這是他故意不讓吳王發(fā)現(xiàn)他的用意,因為前面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不允許別人來勸他。 師:這叫不露聲色,沉住氣! 生:我覺得他很有計謀,很有方法。他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妙在他說一件挺有意思的事。這樣,就把吳王給吸引過來了。因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聽,吳王當然不會例外的。(掌聲) 【有句俗語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看來只要教師愿意領學生走進課文,學生還是有能力修煉的。以上片斷就已證明了這一點。閱讀是主體意識下的生命體驗活動。在陳老師的課上,我們看到了學生的自主體驗如花綻放!在學生的感悟、交流中,教師適時點撥、評價,好像課堂中連接著無數(shù)根磁力線,構成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動人情景。】 師:故意賣個關子,把吳王的好奇心給吊起來。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確實高明!這段對話,你們覺得應該怎么讀? 生:要不慌不忙地讀。 生:要很沉住氣地讀。 生:要不緊不慢地讀。 師:就按自己的體會,好好說說這段話。 生:(自由練讀。) 【披文以入情,情動而辭發(fā)。學生只有理解了文字間的感情,朗讀時才會賦予文字以感情。這種朗讀效果遠比告訴學生何時讀快些,何時讀慢些要好得多。陳老師就深諳這一點,真情隨讀而生,水到渠成。】 師:我們請三位同學合作,把這段話表演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師分配角色,一人讀吳王的話,一人讀少年的話,一人旁白。) 師:不看書,能表演出來嗎?誰愿意自告奮勇當吳王?少年? (有兩生在掌聲中上臺。) 師:(拿起一頂官帽,給吳王戴上。)您是吳王,官帽戴上。開始吧。(眾笑。) (學生繪聲繪色,表演較成功。) 師:掌聲歡送吳王和少年回座!你們倆做好思想準備啊,說不定哪一天某位大導演要來請你們拍電影呢!好,繼續(xù)交流前面的問題。(眾笑。) 【有效的、有情有趣的閱讀活動是學生的閱讀心境與文本語境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同化和順應。因此,要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一是在教學內(nèi)容上,注意活化教材,調(diào)制好教材與學生的相似關系,喚起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過教師的選擇、轉(zhuǎn)化,靜止的語言文字才能活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景相似,或者孩子向往的情景,情趣就來了。二是在教學方式上,注意兒童化,調(diào)制好學習方式與孩子的相似關系。上述教學就是通過表演將教學內(nèi)容還原成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學生是在學習著,也是在游戲著,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可以內(nèi)化文中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言語表達能力?!? 師:你怎么理解不堪設想的? 生:不知道會怎么樣。 師:可以這樣理解。還可以怎么說? 生:不能夠想像得到。 師:對!單看這個堪字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生:能。 師:對!能,能夠。還能怎么講? 生:可,可以。 師:非常正確!可以,能夠就是堪的意思。那后果不堪設想的意思就是 生:后果不可以預料。 生:后果不能夠想像。 生:后果無法想像。 師:如果吳王真的攻打楚國,這不堪設想的后果是怎樣的? 生:其他諸侯國會乘著吳國的兵力不足,對他們偷襲,可能吳國自己也保不住了。 生:可能吳國四面都是敵人,弄到滅亡的地步。 生:即使不會亡國,吳國肯定會大傷元氣了。 師:是啊!國家滅亡,遭殃的是誰呀? 生:遭殃的是那些的打仗的士兵。 生:遭殃的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民。 生:遭殃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 生:遭殃的是無辜的老百姓。 生:遭殃的是可憐的兒童和老人。 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啊?。ò鍟翰粦?zhàn)。)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不少收獲吧? 生:我們要學習少年的聰明機智。 生:我們要學習少年的遇事冷靜,善于思考。 生:從吳王身上得到的教訓是:遇事不能固執(zhí)已見,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生:我從吳王身上得到的教訓是,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有什么事情的話,還能亡羊補牢,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危險。 生:從從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我得到這樣一個啟示: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淺,不然的話就會吃大虧。 生:一門心思去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身后隱伏著的危險,是很愚蠢的! 【語文課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實就蘊含在對課文的理解中,對課文的朗讀中,蘊含在學生的答題中。不難看出,學生在語文訓練的同時已受到課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在這里得到了統(tǒng)一?!? 師:看來,大家是真正讀懂了這則寓言故事。老師還有個問題? 你們說,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他會對大臣們怎樣解釋這一新決定呢?來,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為吳王設計一個講話稿,待會兒每組推薦一位吳王上早朝,看哪位吳王得到的掌聲最熱烈。 師:(待學生討論差不多了。)差不多了吧?哪位吳王愿意先聲奪人,第一個早朝? 生:各位愛卿,幾天前,本王決定攻打楚國??珊髞恚业胶蠡▓@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給我講了個螳螂捕蟬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說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準備捉它。那么螳螂拱著身子,舉起爪子,要去捕蟬,卻沒想到有只黃雀在它的背后正要啄食它。聽了這個故事,我恍然大悟,我若攻打楚國,其它諸侯國必然乘虛而入,那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今天,我決定不再攻打楚國了! 師:大王英明?。ㄕ坡?,笑聲。) 師:這位吳王把改變決定的過程說得很具體。還用上了書上的許多詞語,還是一位很有文采的大王啊!來!掌聲歡迎第二位吳王閃亮登場! 生:諸位卿家,寡人原想攻打楚國,擴大我國疆土,并對你們下了死命令。 【總評】 本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1)以簡潔的線條拉動了豐富的信息。教者沒有沿著課文內(nèi)容一路講下去,而是抓住課文重點,設計了三個大的問題,留出大塊的時間圍繞這三個問題品讀課文,訓練讀書。目的明確、思路清晰、線條流暢、行如流水。在粗線條勾勒課堂結構的同時,不忘在課文的細節(jié)處細細描繪,使學生既積累了語文知識,又經(jīng)歷了學習語文的過程,為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時,始終是引路人的角色,將學生置于憤、悱狀態(tài),層層深入、欲罷不能。(2)以輕松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最有分量的收獲。在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自主體驗成為常態(tài),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樣一個人,以至后來理解寓言的寓意,學生都是在較大的自主空間內(nèi)完成任務的。學生的思想自由而不散漫,時間自由而不無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注意發(fā)揮集體智慧,小組內(nèi)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小組間互相取長補短,良性競爭。從而培養(yǎng)了彼此的合作意識。整堂課,學生沒有接受別人的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扎扎實實地探究文本,積累知識,豐富情感,表現(xiàn)出較強的探究意識。從師生精彩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本課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激動的。 10 / 10-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螳螂捕蟬 小學語文 三年級 教學 實錄 賞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440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