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月光曲教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月光曲教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月光曲教案 北師大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月光曲教案 北師大版 教學目標: ⒈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說、譜寫、幽靜、純熟、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 ⒊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 ⒋初步感受聯(lián)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課前準備: ⒈為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 ⒉把生字讀正確、課文讀通順。 ⒊圈出不理解詞語,并嘗試解決。 教學:導讀法 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月光曲》錄音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導入 揭題質疑 ⒈讀題。 ⒉介紹貝多芬。 ⒊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二、初讀感知 自主學習 1、學生圍繞“《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自學。 2.組織交流。 說明:在揭示課題后,學生通過聽,了解與《月光曲》相關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了解傳說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 三、合作探究 精講點撥 (一)學習2—7自然段,體會人物情感。 ⒈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幽靜”,了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說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chuàng)作的思緒。 ⒉學習兄妹倆的對話。 ⑴引導學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 ⑵指導分角色朗讀。 ⑶根據要點概括對話的大意。 說明:課文第3小節(jié)作者重點描寫窮兄妹倆的對話,這既讓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又讓他感受到兄妹倆之間的真情,這是他為盲姑娘彈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師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在轉述對話、圈畫批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要點信息,簡要概括對話的大意,為達成本課時簡要概括《月光曲》譜成經過這一訓練目標作鋪墊。 ⒊了解貝多芬走進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學生交流。 ⒌圍繞“貝多芬為什么彈了一曲再彈一曲”深入研讀。 ⑴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里的想法。 ⑵組織交流,隨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 品讀盲姑娘的語言,體會她激動的心情,了解她不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的音樂。隨機理解“純熟”。 品讀貝多芬的語言,感受貝多芬小鎮(zhèn)遇知己時的心情及對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導朗讀對話。 ⑷小結貝多芬彈了一曲再彈一曲的原因。 說明:教學時,先讓學生抓住主要事件整體了解4-7小節(jié)這部份內容,再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由此了解貝多芬彈了一曲后又決定即興創(chuàng)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發(fā)展。 (二)感受意境,指導概括。 ⒈誦第8小節(jié),渲染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 ⒉出示第9小節(jié),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意境。 ⒊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的行為線索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 4.明確下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說明: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將學生帶入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觸發(fā)了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導學生簡要概括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回顧。 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二、朗讀感悟 體會情感 學習8—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魅力。 ⒈出示寫景句,理解“清幽”,指導“幽”的書寫。 ⒉播放《月光曲》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描述。 ⒊了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 ⑴自讀第9小節(jié),用直線劃出哥哥想象的內容,嘗試讀出感受。 ⑵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交流感受,體會旋律的變化和貝多芬的情感,隨機指導朗讀。 ⑶配樂,師生合作朗讀,嘗試背誦。 ⒋理解“恬靜”,從盲姑娘的神態(tài)中感受音樂給她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說明: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了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體會樂曲的美妙旋律和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并初步感受聯(lián)想的表達效果,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⒌引讀第10節(jié)描寫貝多芬的句子,結合“飛奔”感受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導朗讀。 ⒍想象貝多芬離開后兄妹倆的對話,續(xù)寫課文內容。 說明: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學習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寫好一段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人格魅力。 三、深化主題 拓展延伸 ⒈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開討論。 ⒉感悟人們賦予《月光曲》這一“傳說”的內涵。 說明: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過對“傳說”的深入理解,感受音樂家用高超的技藝、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為熱愛音樂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揭示課文主題。 月光曲 板書設計: 彈琴 聽 (發(fā)生) 談話 貝多芬 彈一曲 (發(fā)展) 彈 又彈一曲 (高潮) 記(記錄《月光曲》) (結束) 課后反思: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月跡 1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 《月跡》是一篇散文,內容充滿童真童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希望通過一堂課能達到以下教學效果: 一、疏通課文,讓學生能理清文章的主題線索。 二、讓學生把握住整篇文章的寫作風格,能品味出語言中蘊含著的童真與童趣。 三、讓學生能意識到文中“奶奶”這一人物的重要性。 四、在情感教育上能引領學生去領悟生活中的美好。 為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利用課件這一直觀教學,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通過各種“月”的展示,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的情境,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并由此從側面將文章的主題線索展示給學生。 二、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品味語言中蘊含著的童真與童趣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寫作風格。 三、適當的給與學生自讀的時間,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共同探究,在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的同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希望學生能自主地,發(fā)自內心地熱愛與向往美好的生活。 在結束了這一堂課的教學后,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以及聽取聽課教師的點評,我感覺我基本達到了上課前設定的教學目標,但與此同此也發(fā)現了一些存在的不足: 一、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上應該更突出主次。 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安排了很多的問題,希望能逐步引導學生去通讀,理解全文主旨,但事實上,過多的問題反而混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無法分辨出到底什么才是這篇課文的重點。我希望課堂能夠豐富多彩,結果卻是有些過分“豐富多彩”了,過多的問題設置使得很多內容都有些“蜻蜓點水”,沒有足夠的去挖掘一些精彩內容的內涵,如果是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其實有部分相對淺白的問題是可以濃縮,精簡一下后讓學生自己自由理解的,這可能會比我總結概括有更好的效果。這樣,就可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安排到重點的研討上。 二、在這堂課上還需要有個“精彩點”。 一堂課45分鐘,學生難免會有精神倦怠的時候,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的中后期,有個讓學生能興奮起來的精彩點。而我在這堂課上,由于安排了過多的內容,就忽視了這個問題,整堂課都是以一個平穩(wěn)的步子走了下去。其實在課文分析進入結尾部分的時候,有個讓學生討論“你眼中的月亮是什么”的問題,如果能讓學生當堂練習并交流起來的話,將會是讓學生精神為之一振的內容,但是由于在時間上沒有安排好,這一部分只好留在了課后交流,收到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 三、提倡學生的獨立思考時不能忽視合作學習。 這堂課上我主要是以提問來引導學生,但是在學生思考時,我多以學生讓通過自讀、思考來解答問題,這樣,雖然提高了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學生的發(fā)言機會。我試想,如果能在這堂課中增加適當的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可能會讓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讓一部分不習慣舉手的同學也能積極參與到這個課堂中來。通過學生的自由討論、發(fā)言,應該會有更加精彩的想法出現,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會遠比讓學生等抄老師筆記來得更為深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上冊 月光曲教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四年級 語文 上冊 月光曲 教案 北師大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57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