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第1節(jié)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18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第1節(jié)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第1節(jié)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第一節(jié) 一 地質作用 1 概念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的作用 就是地質作用 2 分類 根據(jù)能量來源分類 內(nèi)力作用 外力作用 二 內(nèi)力作用 1 能量來源 來自地球內(nèi)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的熱能 2 進行速度 迅速激烈 極其緩慢 瞬間改變地表形態(tài) 經(jīng)漫長的地質年代 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顯著變化 P69 3 表現(xiàn)形式 地殼運動 巖漿活動 變質作用 1960年 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fā) 熔巖流從高處奔騰而下 注入大海 迅速在海邊填造了一塊約2平方千米的新陸地 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fā) 大約4000萬年前 喜馬拉雅山開始隆起 當時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 05厘米 20世紀最后30年 喜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達到了最大 也只有5厘米 經(jīng)4000萬年的抬升 喜馬拉雅山終于成了世界最高大山脈之一 喜馬拉雅山的形成 4 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 垂直運動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巖層發(fā)生水平位移 彎曲變形 綿長的斷裂帶或巨大的褶皺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東非大裂谷 大西洋 巖層隆起或凹陷 地勢起伏 海陸變遷 臺灣海峽 同時存在 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 相互滲透 不同時期和不同區(qū)域有主次之分 就全球而言 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 以垂直運動為輔 水平運動 東非大裂谷 喜馬拉雅山 5 內(nèi)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形成大陸與洋底 高山與盆地 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 三 外力作用 1 能量來源 2 表現(xiàn)形式 地球表面的風 流水 冰川 海浪 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 它們統(tǒng)稱外力作用 來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陽輻射能 風化 侵蝕 搬運 堆積 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四種方式 固結成巖 外力作用與地貌 風化 侵蝕 搬運 堆積 峽谷 瀑布 喀斯特地貌 黃土高原的溝壑 風蝕蘑菇 風蝕洼地 風蝕城堡 冰斗 角鋒 U型谷 海蝕柱 海蝕崖 天生橋 三角洲 沖積扇 沖積平原 沙丘 黃土高原 冰磧丘陵 沙灘 花崗巖球狀風化地貌 風化 最典型的是花崗巖地區(qū)球狀風化地貌 球狀風化進行中 瀑布 峽谷 黃土高原的溝壑 喀斯特地貌 流水侵蝕地貌 風蝕洼地 風蝕蘑菇 風蝕柱 風蝕城堡 風力侵蝕地貌 冰川侵蝕地貌 冰斗 角峰 U形谷 冰蝕湖等 冰蝕湖 角峰 U形谷 角峰 冰斗 刃脊 海蝕柱 海蝕崖 天生橋等 海水侵蝕地貌 在我國天山山麓 太行山東部山麓 祁連山北部山麓有較大面積的沖積扇 流水的堆積地貌 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有較大面積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分布 在沙漠 沖積扇邊緣往往形成綠洲 山麓沖積扇 長江三角洲 風力沉積地貌 沙丘 黃土 黃土高原 新月型沙丘 黃土高原 冰川堆積地貌 海水堆積地貌 沙灘 4 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把高山削低 低地填平 使地表趨于平緩 1 流水作用 物理侵蝕 化學溶蝕 黃土高原溝壑 江南丘陵 喀斯特地貌 侵蝕作用 濕潤 半濕潤地區(qū)較強 2 風力作用 風力侵蝕 干旱區(qū) 我國西北 海濱風蝕蘑菇 風蝕柱 風蝕洼地 3 冰川作用 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qū) 冰川侵蝕 北美五大湖 挪威峽灣 東歐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侵蝕平原 太陽輻射能 地殼運動 巖漿活動 變質作用 風化 侵蝕 搬運 堆積 形成高山和盆地 使地表高低不平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趨于平緩 相互聯(lián)系 同時進行 共同塑造地表形態(tài) 一般內(nèi)力作用起主導作用 地球內(nèi)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chǎn)生的熱能 內(nèi)力作用 外力作用比較 小結 活動 P70 1 公元79 15世紀 那不勒斯灣海岸處于下降運動中 判斷依據(jù)是三根大理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蓋部分看不見了 2 公元15 18世紀 那不勒斯灣海岸處于上升運動中 判斷依據(jù)是三根大理石柱有被海水長期浸泡和海生生物鉆孔的痕跡 3 說明地殼運動具有循環(huán)往復的特征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 四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巖漿 侵入噴出 外力作用 變質作用 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 巖漿巖 成因 巖漿侵入地殼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 常見巖石 噴出巖 含有氣孔 玄武巖 侵入巖 不含氣孔 花崗巖 沉積巖 成因 各種巖石經(jīng)風化 侵蝕 搬運 沉積 固結成巖而成 化學沉淀物或生物遺體堆積而成 常見巖石 礫巖 砂巖 頁巖 石灰?guī)r 成因 成因 典型特征 層理構造 分層結構 和含有化石 四 巖石 變質巖 成因 已生成的巖石在高溫高壓條件下變質而成 常見巖石 大理巖 石灰?guī)r在高溫條件下變質而成 大理巖的主要成分為方解石 板巖 頁巖在高壓條件下變質而成-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第1節(jié) 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18 高中地理 第四 地表 形態(tài) 塑造 營造 力量 課件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65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