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下《禮記二則》導學案
《語文八年級下《禮記二則》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八年級下《禮記二則》導學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語文八年級下《禮記二則》導學案 雖有嘉肴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本課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疏通文意。 3.理解并體會本文論述的道理。 知識鏈接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jīng)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又叫《小戴禮記》。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 內(nèi)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寫作于戰(zhàn)國晚期,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 《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關系。 二、自主學習 1.注音 嘉肴( ) 自強( ) 兌命( ) 學學半( ) 教學相長( ) 2. 解釋下列詞語 旨: 至道: 困: 達到: 學學半: 三、整體感知 給文章斷句,理清文章大意。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四、合作探究 1. 本文論述了哪兩者之間的關系? 提示:教和學的關系 。 2. 本文說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實踐出真知,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五、拓展延伸 1. 文章是怎樣論證觀點的?請結(jié)合相關語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類比,然后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jié)到“教學相長”這個結(jié)論。 2.文章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請你具體說說 “教學相長”的原因。 提示:類比論證和引用論證。知道自己的不足,這樣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大道之行也》 一、學習目標 1.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二、自主學習 1. 基礎字音 選賢與能( ) 講信修睦( ) 矜寡孤獨( ) 男有分( ) 貨惡其棄于地也( ) 門閂( ) 2. 解釋下列詞 大道: 分: 歸: 亂賊: 作: 大同: 鰥寡孤獨: 選賢舉能: 講信修睦: 三、整體感知 給文章斷句,劃分節(jié)奏,理解文章大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已。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四、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提示: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 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2.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3.“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點? 提示:有?!笆劳馓以础钡木辰缡歉鶕?jù)“大同”社會的體制構(gòu)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xiàn)“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導學案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學案 語文八年級下導學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72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