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七 第18講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和經濟政策學案.doc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七 第18講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和經濟政策學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七 第18講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和經濟政策學案.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8講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和經濟政策 考試標準 考試內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報 ▲1.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 (1)“市”在歷代的發(fā)展 (2)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 d c (201811月,4)考查宋代的坊市制度與對外貿易 (20164月,4)考查唐代草市 (201610月,5)考查唐代長安商業(yè)經濟 (20174月,5)考查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絲瓷外銷 (201711月,4)考查古代絲綢之路 ▲2.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1)“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 (2)“海禁”政策及其影響 c c (201811月,33第一問)考查漢唐商人的社會地位 (20164月,6)考查明代后期商品經濟發(fā)展對“重農抑商”觀念的沖擊 (20174月,7)考查清代重農抑商的影響 (201610月,8)考查清代“海禁”政策的消極影響 考點一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 [梳理基礎知識] 一、“市”在歷代的發(fā)展(d) 戰(zhàn)國 有的城市已出現(xiàn)稱作“市井”的商業(yè)區(qū) 秦代 有管理“市”的法律規(guī)定,商品買賣必須明碼標價,政府嚴格管理 漢代 以繁榮的“市”為重要標志的全國性的商業(yè)中心已經形成;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長安有“九市” 南北朝 在離城鎮(zhèn)稍遠、交通便利的地點自然形成了民間集市“草市”,政府設“草市尉”進行管理 唐代 “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yè)中心;“夜市”比較繁榮,原有“市”的管理制度(指市場活動范圍和時間受官府嚴格限制,即坊市制度)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經濟形勢了 宋代 “市”突破了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形成繁榮的商業(yè)街;原先不允許設置“市”的城郊和鄉(xiāng)村,也出現(xiàn)了“市”,商業(yè)活動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監(jiān)管;“草市”已具有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明清 都市中的商業(yè)區(qū)相當繁華 二、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c) 1.商品市場形式多樣。如夜市、曉市、草市等。 2.城市商品經濟發(fā)達。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步增強;各朝代都興起不同數(shù)量和規(guī)模的商業(yè)大都市。 3.以絲綢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fā)達,構成了古代商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對外貿易由盛而衰。 4.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明朝中期后,白銀的廣泛使用促進了商業(yè)資本的積聚。 5.商人群體活躍,如明清時期的徽商、晉商等。 6.商業(yè)長期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占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 [突破核心要點] 要點一 唐宋的城市布局與“市”的變遷 史料 [識圖解史] (1)圖一中①指固定的長安“東市”“西市”。圖二中②指重要街道及商業(yè)繁華地區(qū)。圖示反映唐長安到宋汴京“市”怎樣的發(fā)展? 提示:突破原先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且出現(xiàn)專門市場,商業(yè)活動繁多。 (2)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種變化有何影響。 提示:促進了商品經濟的活躍,推動了商業(yè)都會的崛起。 要點二 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特點及認識 史料一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城市,如棉紡業(yè)發(fā)達的松江、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冶鐵業(yè)發(fā)達的佛山、長江的商品轉運碼頭漢口等。 [讀史用史] 史料反映出明清時期城市經濟有什么新特點? 提示:專業(yè)化城市出現(xiàn)。 史料二 史載,浙江新昌縣在“成化(明憲宗的年號)以前,平民不論貧富,皆遵國制,頂平定巾,衣青直身,穿皮靴,鞋極儉素。后漸侈,士夫峨冠博帶;而稍知書為儒童者,亦方巾彩履色衣,富室子弟或僭服之?!? [讀史用史] 史料中服飾變化反映了怎樣的經濟及社會信息? 提示:商品經濟發(fā)展沖擊了等級秩序。 [精練核心素養(yǎng)] 素養(yǎng)1 歷史解釋——古代絲綢之路對東西方交流的意義 1.(2017浙江11月選考)有學者認為,古代絲綢之路的意義不僅使中國的絲綢遠銷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貢獻還在于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下列項中反映東西方交流的有( ) ①中國造紙術經絲路傳到歐洲?、诿乐揆R鈴薯、玉米傳到歐洲?、壑袊∷⑿g沿海上絲路傳到日本?、苤袊善鹘浗z路遠銷歐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古代“絲綢之路”指從中國出發(fā),經中亞、西亞到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和經東南亞到達印度洋沿岸及非洲的海上“絲綢之路”,所以②與題干不符;③中的日本屬于東方中國文化圈。故答案為B。 答案 B 素養(yǎng)2 歷史解釋——宋代城市的發(fā)展 2.(2018臺州3月質評)法國漢學家謝和耐在《中國社會史》中指出:“11~13世紀(宋代),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與前代比較,沒有任何一個領域不顯示出根本變化……一個新世界誕生了,其基本特點已是近代中國的特點?!狈掀溆^點的是( ) A.冶鐵開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B.出現(xiàn)結構更為完備的曲轅犁 C.市突破原先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D.手工工場出現(xiàn)雇傭關系 解析 材料強調宋代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的變化。A項出現(xiàn)在漢代,故A項錯誤;B項出現(xiàn)在唐代,故B項錯誤;宋代經濟生活中,市突破原先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xiàn)夜市、早市、草市,故C項正確;D項出現(xiàn)在明清時期,故D項錯誤。 答案 C 素養(yǎng)3 歷史解釋——唐宋商業(yè)及商人狀況 3.(2016浙江10月選考)唐代元稹《估客樂》詩云:“經游(營)天下遍,卻到長安城。城中東西市,聞客次第迎。迎客兼說客,多財為勢傾。客心本明黠,聞語已心驚。先問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與主第,點綴無不精。歸來始安坐,富與王者勍(強)?!毕铝袑υ撛姷慕庾x,不合理的是( ) A.“長安城”有常設的商業(yè)區(qū) B.商人結交長安權貴 C.“估客”是財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估客是財力雄厚的商人,長安城中有“東西市”的商業(yè)區(qū),估客結交十常侍、公卿等權貴,因此排除A、B、C,選D項。 答案 D 素養(yǎng)4 史料實證——古代對外貿易 4.(2017浙江4月選考)日本所藏中國宋代提舉兩浙路市舶司(“公憑”官方文書)記載: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國”,隨船貨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絹十匹、白綾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該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貿活動不再受到官府的監(jiān)管 B.中日之間官民互惠貿易的繁榮 C.“朝貢”貿易體制尚未發(fā)展起來 D.“海上絲綢之路”商品外銷情況 解析 史料反映了輸往日本商船的商品情況,因此D項正確;其他選項在材料中均沒有反映出來。 答案 D 考點二 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梳理基礎知識] 一、“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c) 1.含義:強調發(fā)展農耕,限制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2.形成與發(fā)展: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是歷代王朝基本的經濟政策。 3.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鞏固統(tǒng)治。 4.表現(xiàn) (1)統(tǒng)治者反復強調農業(yè)為本,商業(yè)為末。 (2)(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權力,堵仕途之路;(經濟上)“重租稅以困辱之”,發(fā)展官營工商業(yè);(生活上)對其穿衣、建房、乘車等都有歧視性規(guī)定。(漢代具體措施) 5.影響 (1)積極:封建社會前期,促進了農業(yè)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保障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鞏固新興地主階級政權。 (2)消極:這一政策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fā)育。 二、“海禁”政策及其影響(c) 1.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免受威脅,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這種政策產生和存在的經濟基礎。 3.表現(xiàn) (1)明朝建立“朝貢”貿易體制,禁阻民間出洋貿易。 (2)清朝繼承并發(fā)展了閉關鎖國政策,順治年間頒布“海禁令”和“遷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準在粵海關一口貿易。 4.影響:扼殺了對外貿易推動經濟進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國社會在19世紀以極端保守和封閉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突破核心要點] 要點一 “重農抑商”政策的表現(xiàn)及目的 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商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孫(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為吏。 ——《史記平準書》 [讀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漢高祖以怎樣的措施“抑商”? 提示:課以重稅;人格貶低;不得入仕等。 史料二 民舍本而事末則其①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②無有居心。 ——《呂氏春秋上農》 [讀史用史] 史料二中①指財產輕便,②指不能長期安定的居住。史料體現(xiàn)了“重農抑商”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強調商人的流動性,不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治。 要點二 明清(前期)時期的對外政策 史料 漫畫:清朝(前期)的對外政策 [識圖解史] 該漫畫反映出清朝前期的對外政策是什么?有何影響? 提示: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練核心素養(yǎng)] 素養(yǎng)1 歷史解釋——商業(yè)與商業(yè)觀念 1.(2017浙江4月選考)清初兩淮和兩浙的鹽商家庭總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鹽商家庭卻已產生了280余名進士,占全國進士總數(shù)的1.88%。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 ) A.商人謀求轉變社會地位 B.鹽商經濟實力迅速提高 C.士貴商賤觀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優(yōu)厚待遇 解析 材料信息鹽商家庭產生大量進士,反映了鹽商希望自己的后代走仕途道路,A項正確。 答案 A 素養(yǎng)2 歷史解釋——“重農抑商”政策及其影響 2.(2018嘉興3月測試)有史家描述:西漢時“經商為富的,雖富而不榮;耕讀傳家的,雖貧而尊。一旦顯揚,遠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給,便急于改業(yè),讓他們的兒子離市場,進學校?!边@一現(xiàn)象主要反映了當時( ) A.商人謀求政治地位 B.工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C.農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學獨尊地位確立 解析 由材料“商人只要家境粗給,便急于改業(yè),讓他們的兒子離市場,進學校”可知商人希望通過子輩讀書做官來提升政治地位,故A項正確;材料是關于商人的社會地位及商人對子輩的培養(yǎng)內容,與工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無關,故B項錯誤;C項僅反映材料前一層信息,片面,故C項錯誤;材料是關于商人的社會地位及商人對子輩的培養(yǎng)內容,與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無關,故D項錯誤。 答案 A 素養(yǎng)3 史料實證——重農抑商觀念和政策 3.(2016浙江4月選考)明代后期,有學者謂:江南一帶,以前“四民各有定業(yè),百姓安于農畝,無有他志……今去農而改業(yè)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 ) A.士、農、工、商結構被徹底打破 B.自然經濟逐漸瓦解 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沖擊人們的觀念 D.政府放棄抑商政策 解析 材料顯示明后期四民經營“工商”“三倍于前”,說明傳統(tǒng)重農抑商觀念受到商品經濟發(fā)展的沖擊;C項符合題意。A項表述錯誤;B項應在鴉片戰(zhàn)爭后;封建政府一直奉行抑商政策,D項錯誤。 答案 C 素養(yǎng)4 歷史解釋——“海禁”政策及其影響 4.(2018溫州3月測試)明代某士人指出:“閩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邊海之民,皆以船為家,以海為田……一旦禁止,則利源阻塞,生計蕭條……萬一乘風揭竿,揚帆海外,無從追捕,死黨一成,勾連入寇?!边@一言論意在說明( ) A.閩省之民皆以海為生 B.閩省漁業(yè)發(fā)達的原因 C.沿海貿易網絡的形成 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 解析 “閩省之民皆以海為生”只是交代背景,而材料中重點在于“一旦禁止,則……萬一乘風揭竿,揚帆海外,無從追捕,死黨一成,勾連入寇”,與“意在說明”不符,故A項錯誤;B項與材料中重點不符,故B項錯誤;題目沒有涉及沿海貿易網絡,與材料中“閩省”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以海為田……一旦禁止,則利源阻塞,生計蕭條”表明是海禁政策,“勾連入寇”反映了弊端,故D項正確。 答案 D 課時作業(yè) 一、選擇題 1.(2016浙江4月選考)唐詩云:“江春鋪網闊,市晚鬻蔬遲?!勾瑲w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將來相問,兒童競啟關。”這反映出( )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鎮(zhèn)興起 C.村寨出現(xiàn)草市 D.專業(yè)市場出現(xiàn) 解析 由材料中關鍵信息“夜船歸草市”可知唐代草市中出現(xiàn)了夜市。 答案 A 2.(2018江蘇單科,1)被孟子稱為“賤丈夫”的民間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場上去交易。他們只能在野外找個土崗,“以左右望”,獲取利益。后來,民間商人向政府納過稅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了。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政府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民間商人推動商業(yè)市鎮(zhèn)崛起 C.政府不再監(jiān)管商業(yè)活動 D.民間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解析 材料中民間商人由“不能到城里市場上去交易”到“可以在城里的市場上進行交易”,即由“最初是不合法的”到后來納過稅就“合法”。民間商人從“在野外找個土崗”交易到在城里的市場上公開交易,可見“納過稅”后他們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項正確。依據所學可知,從戰(zhàn)國到清末,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所以A、C兩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商業(yè)市鎮(zhèn)的發(fā)展情況,排除B項。 答案 D 3.(2016浙江10月選考)清朝黃遵憲在《番客篇》中寫道:“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借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毕铝斜硎龇献髡咚枷氲氖? )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間曾短暫實行對外開放 C.“海禁”的目的是嚴禁外國商人到中國經商 D.“海禁”扼殺了對外貿易推動經濟進步的可能性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作者認為“海禁”政策影響了海外貿易,妨礙了社會進步,因此D項正確。 答案 D 4.(2018杭州二中月考)下圖是描繪集市生活場景的東漢畫像磚。在這一歷史時期( ) A.政府對“市”進行嚴格的管理 B.“市”的交易時間已不受限制 C.“坊”與“市”的界限已經被打破 D.“市”內出現(xiàn)瓦子等休閑娛樂場所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政府對“市”進行嚴格的管理。 答案 A 5.(2018杭州高三期末)北朝《木蘭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狈从吵龅恼_信息有( ) ①各種商品買賣都有固定的場所 ②政府對“市”實行行政管理?、奂械靥幗煌ū憷帯、懿菔幸呀浹葸M為地方商業(yè)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木蘭分別在不同的市場買不同的裝備,說明商品買賣有固定的場所,故①正確;宋代以前政府對“市”進行嚴格的管理,故②正確;集市地處交通便利之處,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故③正確;隋唐時期農村集市貿易發(fā)展起來,材料不能看出草市成為地方商業(yè)中心,故④錯誤,A項符合題意。 答案 A 6.(2018浙江名校協(xié)作體3月聯(lián)考)歷代王朝對工商業(yè)始終執(zhí)行嚴格的管理制度,政府專門設置機構對市場進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職中主要負責市場行政管理的有( ) ①“五均”官?、诓菔形尽、凼惺鹆睢、苋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五均”官是王莽時期設立的控制市場物價的官員,故①正確;草市尉是南北朝時期設立的專門對草市進行管理的官員,故②正確;市署令是唐朝時期設立的管理市的官員,故③正確;宋代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負責中央財政,并不管理市場,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 答案 A 7.(2018寧波十校期末聯(lián)考)《隋都城圖》題記:“畦分棋布,閭巷中繩墨,坊有墉(墻),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而朝廷宮寺、民居市區(qū)不復相參,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見隋都城設計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強官府的嚴格控制 D.促進城市的商業(yè)活動 解析 由材料“坊有墉(墻),墉有門”可知隋都城設計沒有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提供道路交通情況,因而無法得知隋都設計是否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故B項錯誤;由材料可知隋都城設計坊市分開,朝廷宮寺、民居市區(qū)各有分區(qū),這樣方便政府的管理與控制,故C項正確;材料中坊市分開,因而不利于城市的商業(yè)活動,故D項錯誤。 答案 C 8.(2018溫州六校高二期中聯(lián)考)《太平寰宇記》記載,洪州分寧縣“本當州之亥市(隔日交易一次的定期集市)也?!劢鹾樘端闹葜?,去武寧二百余里,豪富物產充之,唐貞元十六年置縣?!边@能從側面說明唐代( ) A.鄉(xiāng)村中“草市”開始出現(xiàn) B.一些“草市”成為地方商業(yè)中心 C.縣大都由“市”發(fā)展而來 D.“市”必須設置在州縣所在地 解析 由材料“本當州之亥市(鄉(xiāng)村定期市集)也……置縣”,說明“草市”的發(fā)展,故選B項。 答案 B 9.(2018紹興高一期末)《新唐書》記載:“唐制……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fā),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起?!标懹巍独蠈W庵筆記》載:“京都街鼓今尚廢,后生讀唐詩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這一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 ) A.坊市制度已經崩潰 B.都城人口急劇增長 C.城市管理更加嚴格 D.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解析 材料顯示了唐坊市有時空限制,到了宋“街鼓今尚廢……”體現(xiàn)了坊市制度的崩潰;故選A項。 答案 A 10.(2018浙江4月仿真三)唐代的市制有日中擊鉦二百下開市、日落前擊鉦三百下關市的慣例,而宋代卻是每晚“人物嘈雜,燈火照天”,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市,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這一變化說明宋朝( ) A.夜市和曉市繁榮 B.對市進行嚴格管理 C.市突破時間限制 D.海外貿易非常發(fā)達 解析 材料顯示唐代坊市有時間限制,到了宋代已經沒有時間限制了,故選C項。 答案 C 11.(2018余姚中學高一4月檢測)下列現(xiàn)象與下圖中“市”的發(fā)展不符的是( ) A.“市”突破時空限制 B.“市”有廟會集市 C.“市”出現(xiàn)繁榮的商業(yè)街 D.“市”始設專門管理機構 解析 圖中的夜市、瓦肆、商業(yè)繁華區(qū)主要沿街道而設,可以知道坊市的界限已經被打破,體現(xiàn)“市”突破時空限制,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圖中有瓦肆,體現(xiàn)“市”有廟會集市,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圖中商業(yè)繁華區(qū),主要沿街道而設,體現(xiàn)“市”出現(xiàn)繁榮的商業(yè)街,故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市”始設專門管理機構是可上溯周秦時代,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 答案 D 12.(2018“七彩陽光”聯(lián)盟期中聯(lián)考)“抑商”并不是自古就有,它肇始于戰(zhàn)國,至秦漢漸成體系。下列關于抑商政策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 A.西漢確立商人一入市籍不得為官的制度 B.唐朝規(guī)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 C.宋代打擊富商大賈,強化官營商業(yè) D.明清禁止民間貿易,推行朝貢貿易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B項應為漢代;C項應為漢武帝時期;D項為明朝。A項符合題意。 答案 A 13.(2018寧波3月模擬)沉沒于唐代的阿拉伯“黑石號”商船于1998年在印尼海域被打撈出水。船上的文物中有一種瓷質執(zhí)壺(見下圖)是中國傳統(tǒng)的器物造型,壺表面裝飾的“椰棗”多產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島,紋飾下方襯有褐色彩繪。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 A.說明印尼沿海海況較為兇險 B.反映唐代制瓷融入異域工藝 C.證明唐朝已經引進外來物種 D.表明外貿具有文化交流價值 解析 由材料中壺面裝飾的“椰棗”多產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島,表明當時外貿具有文化交流價值。 答案 D 14.(2018紹興3月測試)成書于東漢的《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數(shù)學著作。其中《均輸章》有一題:“今有人持米出三關,外關三而取一,中關五而取一,內關七而取一,余米五斗。問本持米幾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贝瞬牧蠌谋举|上反映了當時( ) A.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B.閉關政策下農民負擔重 C.地方對“市”嚴格管理 D.各關口的稅率不盡相同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漢朝對米商征收重稅,實行“抑商”政策,故A項正確;漢朝實行相對開放的對外政策,且材料未提及漢朝對外政策,故B項錯誤;材料未提及東漢的市場管理政策,故C項錯誤;各關口稅率不同是表象而非本質,故D項錯誤。 答案 A 15.(2018臺州3月質評)據統(tǒng)計,英使馬戛爾尼及其隨行人員送給清朝的“貢品”,計有布蠟尼大利翁大架一座、座鐘、天球全圖、地球全圖、試控氣候架、車二輛、軍器數(shù)件等十九件。然乾隆皇帝傳諭徵瑞:“可于無意間向彼閑談,爾國所貢之物,天朝原亦有之?!睋伺袛嗾_的是( ) A.清政府注重維護朝貢貿易體制 B.清朝統(tǒng)治者仍以天朝上國自居 C.中國的科技成就遠落后于西方 D.中國允許與西方開展貿易往來 解析 材料關鍵信息是“爾國所貢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朝貢貿易體制是通過朝貢和賞賜完成的,材料中只有清政府強調的朝貢,故A項錯誤;材料關鍵信息反映出,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自己無所不有,仍以天朝上國自居,故B項正確;材料只有英國的工業(yè)品,無法比較中西方科技差距,故C項錯誤;材料關鍵信息反映出,清朝統(tǒng)治者不愿意和西方開展貿易往來,故D項錯誤。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16.(2018臺州高三期末)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中國進一步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 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在東亞直到非洲東海岸之間一系列港口組成的海上貿易網絡,貿易交流和航海科技的傳播促成了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tài)勢。然而,時至明清,中國封建社會已經步入衰世,封建統(tǒng)治者所關心的,不是如何向外開拓,而是執(zhí)著于閉關自守。 ——《拓展海上絲綢之路復興海洋文明》 材料二 當世界走進中國時,曾因地理條件所限,長期獨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國,做出了激烈抵抗,歷經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才得以恢復并確保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改革開放,讓中國從拒絕世界,轉為主動向世界開放。古老國度在不斷適應國際化沖擊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經濟高速發(fā)展和社會巨大進步,并因此思路越來越清晰,心態(tài)越來越平和。 ——顧駿《大國方略:中國怎樣走向世界》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促成“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tài)勢”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明清統(tǒng)治者“執(zhí)著于閉關自守”所產生的影響。(6分) (2)閱讀材料二,指出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的標志性事件。結合所學,試從經濟角度概括中國在改革開放后走向世界的具體表現(xiàn)。(4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原因”,結合宋代經濟發(fā)展的史實,從經濟基礎、技術條件、政府政策等方面總結概括促成“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榮態(tài)勢”的主要原因;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明清“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說明明清統(tǒng)治者“執(zhí)著于閉關自守”所產生的影響。第(2)問,第一小問“事件”,從材料二“改革開放,讓中國從拒絕世界,轉為主動向世界開放”,可知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的標志性事件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第二小問“表現(xiàn)”,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領域與世界聯(lián)系的史實,可知中國在改革開放后走向世界的具體表現(xiàn)。 答案 (1)原因:傳統(tǒng)經濟的繁榮;造船技術的進步;指南針的應用;政府重視海外貿易。(任答三點得3分) 影響:扼殺了對外貿易推動經濟進步的可能性(或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使中國在19世紀以極端保守和封閉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主權。(3分) (2)事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分) 表現(xiàn):推進新型區(qū)域合作,參加和主辦APEC會議;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浙江選考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專題七 第18講 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和經濟政策學案 浙江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專題 18 古代 中國 商業(yè) 經濟 經濟政策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631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