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12(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12(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12(人教版必修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地球的圈層結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要求: 1.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jù) 2.使學生了解各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 二、能力要求: 1.使學生了解研究地球內部構造的方法,從而認識人類對未知事物所進行的探索實踐,激發(fā)同學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 2.了解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從宏觀上認識全球的整體面貌,形成地球系統(tǒng)觀念。 3.通過歸納、總結、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三、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教育,鼓勵學生獻身于科學教育事業(yè)。 【教學重點】 1.地震波的波速及傳播特點,區(qū)別橫波與縱波。 2.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特別是地殼的特點。 3.巖石圈概念,軟流層知識。 4.激發(fā)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地球系統(tǒng)觀念的形成。 【教學難點】 1.“地幔”的有關知識。 2.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及責任感,形成地球系統(tǒng)觀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具設計】 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投影片(或多媒體、圖片)。 【教具設計】 【講授過程】 【導入新課】“談天”是為了“說地”,“談天”中已知地球的形狀──球體,但它既不同于籃球──空心,也不同于鉛球──均質體,而是從里向外劃分為若干個球形的層次──圈層(出示“地球的圈層構造”示意圖)。地球有六大圈層:內部三個,外部三外,界限是固態(tài)的地表。六大圈層中,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有四個(“立足之地”──地殼、“空氣”──大氣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就主要講述這幾大圈層, 【板書】第四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 【過渡】首先我們學習地球的內部圈層: 【引發(fā)思考】地球內部因地殼的阻擋,對人類來說始終是神密的,我們怎么會知道地球內部是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的呢? 【討論】學生討論人類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 【學生回答】略。 【講解】鉆探取樣分析,火山噴發(fā)帶來的地球內部信息;地震波帶來地球內部信息等。 【提問】哪種方式能將地心的信息也傳遞出來呢? 【學生回答】地震波。 【討論】你知道其機理嗎? 【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解】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種機械波。同學們總結機械波特點,進一步歸納地震波特點。人類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變化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劃分了三層。 【板書】 一、劃分依據(jù)——對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點 1.縱波(P波):傳播速度較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橫波(S波):傳播速度較慢,只通過團體傳播 2.物質密度越大,傳播速度越快 【過渡】雖然人類限于巖石圖阻擋,目前對地球內部的了解僅是皮毛,但人類的認識潛力是無限的,人類會日益深入地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從而和諧地與之共存。人類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是:從了解宏觀結構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觀結構。對地球內部認識就是如此,首先通過研究地震波變化曲線了解其結構。 【板書】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讀投影片“地震波速度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分析: 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的物質性質而變化。根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的研究,人們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幾個圈層結構。分析P、S波的波速變化情況,由波速的突然變化引入不連續(xù)面的存在和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①兩條波速變化曲線,區(qū)別出P、S波(依據(jù):同一物質中P波速較S波快) ②總結P、S波速變化情況,歸納波速發(fā)生突然變化的層次及大致深度。 ③定義不連續(xù)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 【板書】(板圖邊講邊繪邊講述) 通過分析圖表總結(利用表解對比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備注:此部分可以用投影或電腦投到黑板上) 【注意】總結知識點時特別要落實巖石圈、軟流層范圍。 【難點講析】 (1)橫波如何通過軟流層? 誤區(qū):軟流層給人“液體”印象,但為什么能通過橫波? 解析:軟流層所在深度溫度、壓力極大,強大的壓力下,巖面處于一種潛在融熔態(tài),就像燒紅的玻璃,既不是液態(tài),又有可塑性,以巖漿形式噴出時,由于壓力減小,這種可塑性巖石轉化成液態(tài)。 (2)內核為何是固體? 誤區(qū):外核是液體,橫波不能通過,內核從課本圖中也沒有見到橫波通過,為何是固體? 解析:①縱波在地下5 000千米深處,傳播速度明顯增加,說明可能由液態(tài)轉為固態(tài);②圖上未表現(xiàn)出,橫波在5 000千米以下由縱波轉化而成,比較微弱,進一步證明內核為固態(tài)。 【過渡】要使我們更全面地認識地球整體面貌,除了需要對地殼結構的了解外,還需要對地球外部結構的層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層主要有哪些層次?它們各自范圍和作用是什么呢? 【板書】 【提問】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地球的外部圈層的主要層次及各自范圍和作用分別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歸納講解】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如圖所示),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自然環(huán)境。大氣圈包圍著地球,是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圈是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處于不間斷的循環(huán)運動之中。 生物圈是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它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 【板書】 三、地球外部圈層結構 1.大氣圈 2.水圈 3.生物圈 【課堂小結】 【探究性作業(yè)】P25活動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劃分依據(jù)——對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點 1.縱波(P波):傳播速度較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S波):傳播速度較慢,只通過固體傳播 2.物質密度越大,傳播速度越快 二、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三、地球外部圈層結構 1.大氣圈 2.水圈 3.生物圈 【教學反思】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球的圈層結構 高中地理 地球 結構 教案 12 人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841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