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匯報.doc
《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匯報.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匯報.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以紅色基地為依托 創(chuàng)新黨員教育新模式 八里莊街道紅色教育基地位于紅廟北里40號樓,占地1100平米,使用面積850平米,是在原地區(qū)托老所基礎上改建而成的。 從2006年年底開始,街道工委辦事處投資200萬元,建設地區(qū)黨員教育基地,對原樓體進行全面改造。通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在建黨86周年到來之際,建成了上下兩層達850多平米的黨員綜合活動中心——紅色教育基地,并定位為地區(qū)中心黨校。 街道工委在師資隊伍建設、骨干培訓、電化教學、資源整合、活動調控等方面,對社區(qū)黨校進行指導和引領,充分發(fā)揮紅色教育基地的黨員教育主陣地作用,努力形成“街道為中心、社區(qū)為主體、支部為基礎”的社區(qū)黨員教育網絡。 黨員紅色教育基地是繼社區(qū)服務中心、街道托老中心、體育健身中心、國防教育基地之后,街道建成的又一個功能明確、相對獨立、設備齊全的活動基地,與即將建成的地區(qū)文化活動中心形成了地區(qū)“兩基地四中心”的六大服務體系。 紅色教育基地外立面通體為紅色,正面鑲嵌“八里莊街道紅色教育基地”金色大字,凸顯了基地的功能和主旨。 2007年6月29日,八里莊街道紅色教育基地正式落成,并從即日起投入使用。朝陽區(qū)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力軍、區(qū)委街工委書記王智玲、區(qū)文明辦主任蘭學軍出席了揭牌儀式。紅色教育基地將成為地區(qū)黨員教育的主陣地,服務群眾的新結點,傳播文明的大課堂。 自揭牌以來,基地的教育培訓作用逐漸顯示出來,共接待本市和外省市有關單位46批、1681人次到基地參觀學習。 紅色教育基地在工作定位上突出教育、培訓、文體三大職能,圍繞三大職能,基地設有黨建研究室、電教室、黨員談心室、人大、政協、老干部接待室、書畫室、排練廳,并與朝陽區(qū)圖書館合作,建立了八里莊地區(qū)圖書借閱中心。此外,在認真調查了解黨員需求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集中培訓,認真調查分析黨員需求,科學制定培訓計劃,調動黨員參加學習培訓的內動力。堅持采取舉辦培訓班、上黨課、舉行報告會和組織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組織好黨員的集中學習,有效地滿足了地區(qū)6700多名黨員的多元需求。 紅色教育基突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電教室,電教室已經成為電化教學的示范點。 電教室面積約70平米,可容納70多人,教學設備齊全,完好率100%,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和兼職教員。為了充分發(fā)揮電教室的作用,規(guī)定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黨員培訓教育活動?!捌咭弧秉h的生日期間,在教育基地開展了“紅色經典”放映周活動。 作為地區(qū)黨建工作的主陣地,電化教育還與國防教育基地黨員電化教學課堂相互補充,在整合教育資源,發(fā)揮陣地作用,加強黨員管理教育方面,發(fā)揮了更大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紅色教育基地建成后,八里莊工委首先抓基地的制度建設,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的黨員教育機制。 工委先后制定了《關于黨員電化教育管理意見》、《電教室管理使用規(guī)定》、《基地管理人員職責》、《黨員電教片播放收看討論記錄制度》(見附錄)等相關制度規(guī)定,并以紅色教育基地為中心,將管理職能輻射到社區(qū)和社會單位,把基地培訓與社區(qū)課堂結合起來,把固定培訓與派駐培訓結合起來,建立起了黨員教育的長效培訓和管理機制。 黨員紅色教育基地建成以后,街道工委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以服務黨員群眾為根本,以社區(qū)文化建設為載體,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手段,以“三個突出”提升凝聚力和影響力。 1、突出黨員教育功能。 黨員教育功能集中體現在電教室的建設上。在電教室的建設中,抓住了四個方面: 一是抓片庫建設。 以市委組織部制作的《黨員電教》音像教材以及黨風廉政建設教學片為基礎,結合黨員的不同需要,充實了國際形勢、奧運知識、文明禮儀、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百部愛國主義教育片”等電教片,并根據八里莊街道黨員教育的特點,拍攝制作了街道“特色黨日”活動等反映社區(qū)黨組織活動的電教片,用自己的活動來教育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片庫資料已經達到370多套。 二是抓好集中播放。 從播放場次看,按照《電教課程安排表》,平均每天播放1.3場,每月不少于40場的集中播放收看。 從播放內容看,推行了“1+X”播放法。所謂“1+X”播放法,“1”是指播放黨員教育片或政治教育片,“X”是指根據實際需要加播科技教育、法律法規(guī)、文明禮儀、專業(yè)知識等方面內容,這樣既達到了黨課教育的目的,又滿足了黨員的多元需要。 三是抓形式創(chuàng)新。 八里莊社區(qū)黨員數量大、居住分散、結構復雜,邊遠社區(qū)集中到基地參加活動難度很大,對這些黨員的教育必須另想辦法。 因此,除基地集中播放以外,還要有“分散播放”。這就必須加大投入,更新社區(qū)黨校設施,在邊遠社區(qū)開設了7個黨員電化教育播放點,使黨員就近參加,提高“到課率”,擴大了覆蓋面,增強了吸引力。 四是抓層面拓展。 為充分發(fā)揮電化教學的作用,我們將教育對象由黨員干部擴展到社區(qū)居民,還積極引導“兩新”組織中的非黨人員接受教育,不斷擴大電化教育覆蓋面。2008以來,共播放142場,收看的黨員群眾達7100多人次。 2、突出基地培訓功能。 在抓好黨員教育工作的同時,街道工委還注重挖掘黨建陣地的潛力,突出在骨干培訓、居民培訓方面下功夫。每季度開展一次以支部書記、黨小組長為主體的骨干黨員培訓班,傳達上級及街道工委的工作重點,使骨干隊伍掌握中央和市委的精神,更好地結合區(qū)情和街情,在引領廣大黨員、群眾參與責任崗等活動中更加有的放矢。 掛牌以來,教育基地共舉辦社區(qū)黨委書記、社區(qū)黨務干部、社區(qū)紀檢干部、社區(qū)文體骨干、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10次,達514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時,還以黨員群眾日常需求為工作出發(fā)點,把工作拓展到民生的其他方面,先后開展了攝影學會組織的攝影培訓、社區(qū)健康課堂、手工編織、家庭安全防護知識等培訓,受眾人數每季度達500人。通過基地的技能培訓,25名下崗黨員、下崗職工以及殘疾人,自制手工作品,自食其力,擺脫困境,贏得了社會尊重。如:社區(qū)聾啞人剪紙畫一幅就賣到300多元,深受人們喜愛。 3、突出文化引領功能。 街道工委積極推廣在文體隊伍中建黨支部工作,在條件成熟的僑星藝術團、金風合唱團、楓葉紅時裝模特隊、紅袖舞蹈隊、中老年合唱隊、十二樂坊民樂隊、越劇隊等15支文體隊伍中成立黨支部、黨小組,加強了文體的隊伍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確保了文體隊伍發(fā)展方向。 八里莊地區(qū)黨組織的文化活動的引領表現在各個方面。 第一,引入專業(yè)力量加強對文體隊伍的指導,著力提升文化活動的品位。 第二,通過這些骨干隊伍走向社區(qū),走進群眾,帶動并吸引更多的黨員群眾參與。 2008年上半年共安排文體隊伍活動343場次,有9816人次參加。此外,基地還吸納區(qū)域內外人才,開辦了書畫函授學校,開設了社區(qū)圖書館,并舉辦“同樂園”周末相聲專場,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深受群眾歡迎。 第三,為奧運作貢獻。 奧運期間,老年十二樂坊作為區(qū)文明辦唯一推舉的一支群眾性文藝團體參加了“人文奧運朝陽之旅”精品線路推介活動;遠洋天地社區(qū)腰鼓隊參加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迎奧運圣火大型群眾文化演出;僑星藝術團舞蹈隊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集體晨練和奧運會閉幕期間群眾文化展示活動,并將參加殘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大型群眾文化演出活動。 紅色教育基地建成以后,逐漸形成了以紅色教育基地為中心的輻射狀黨員教育體系,形成了有特色的基地教育模式,即建立以滿足黨員多元需求為重點的黨員教育模式。 街道工委堅持從黨員群眾需求出發(fā):一是通過電化教學、黨建研討、組織生活等滿足廣大黨員政治需求;二是通過文體活動、書畫活動等滿足大家的文化需求;三是通過圖書閱覽、專題講座等滿足知識需求;四是通過老電影、談心、心理疏導等滿足情感需求;五是通過技能培訓、手工藝交流等滿足技能需求;六是通過黨組織、老干部、人大、政協、僑聯接待日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滿足大家的生活需求,形成了多元手段和多元需求相適應的教育模式。 圍繞教育、培訓、文體三大職能。在黨員教育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基地中心校帶動作用,指導、引領社區(qū)黨校、市民文明學校、黨支部、黨小組深入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使1個中心、7個分校、121個支部、302個黨小組成為完整的教育鏈,形成了“基地為中心、社區(qū)黨校為支撐、黨支部為基礎”的輻射狀社區(qū)黨員教育體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黨員 紅色 教育 基地 匯報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917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