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輔導第三套第十一講 如何寫好一事一議的文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作文輔導第三套第十一講 如何寫好一事一議的文章(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作文輔導第三套第十一講 如何寫好一事一議的文章
第十一講 如何寫好一事一議的文章
朱美福一、教學目的:
1、了解“一事一議”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論,用以指導學生的寫作。
2、分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寫一事一議作文的能力,并能寫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
二、教學準備:
提供一些記敘文和可以從多角度分析的簡短事例
三、教學內(nèi)容、過程:
如何寫好一事一議的文章一、解析
“一事一議”,就是針對某一件事(或某個問題、某種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該事對自己的啟示。文章的特點是就事論理,理從事來。由此我們知道,一事一議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是將記敘與議論相結合,記敘引出議論,議論以敘事為基礎。因而寫
2、好這種文章,關鍵在于如何將敘議結合,也就是考慮并處理好敘與議的關系。
敘與議的關系,因作者寫作目的的不同而變化。
有的文章主要是讓讀者對某件事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進而有所思考,在此基礎上作者再就這件事來談自己的看法、見解,以引導讀者領會事件本身的意義。在這種文章里,敘述是主要的,議論是為點明事件的意義為服務的。如《中學生作文精典》中舒晨同學的一篇習作《悔恨》,寫“我”這位優(yōu)等生是如何冷眼對待自己的同桌——一位調(diào)皮好動的同學 ,最終失去了珍貴的友情一事。在文章結尾他寫道:“我懂得該怎樣去尊重每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他是一個弱者?!边@里的議論就點明了他所寫一事的深刻意義。
還有一種文章,作者只需
3、讀者對事件有個大概的了解,更多的則是讓讀者了解他對此事的看法和見解,并由此聯(lián)系現(xiàn)實,懂得一個道理。因此這類文章中,記敘只是議論的引子,而議論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初中課本第四冊中富蘭克林的《哨子》一文,作者先簡要敘述了自己孩提時代的一件小事,自己由于對哨子本身的價值作了錯誤的估價,而花了幾倍的價錢買了一只哨子。接著作者由此引伸開來,聯(lián)系人們的生活實際,舉例論證了這樣一個觀點: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因為對事物的價值作出錯誤的估價而付出了太高的代價,以警示世人。
實際上一事一議應包括這兩種類型,只不過我們平常所講的一事一議,更多地指后一種類型。其實這兩種類型是一事一議類文章的兩種層次。前一種是其初
4、級階段,后一種為其高級階段。因為任何文議論文都是作者就某個問題(事實)來發(fā)表作者的看法和見解。只不過有的事實人人皆知,無需擺出,有的則需要擺出事實罷了,擺出事實的就應屬于我們所講的一事一議了。據(jù)此,我們在寫一事一議的文章時,就可以先寫第一種類型的文章,敘述一件事,再就這件事談點看法,然后過渡到第二種類型,簡述事情,由事入議,充分論證,提出論點。
理解了敘與議的關系,我們也就可以妥善安排文章敘議的比例和詳略。對于前一種文章而言,敘的成份應多,需詳寫;議的成份應少,需略寫。并且敘述要力求完整、生動和形象,而議論只要有看法、見解就可,無須有明確的議論三要素,但議論必須緊緊圍繞事,局限于所述之事。而
5、第二種文章,敘事只需有個大概,但必須突出議論的基礎,也就是體現(xiàn)論點之處。議論則必須具備議論的三要素,有鮮明的觀點、有力的論據(jù)和符合邏輯的論證。并且議論多由所敘之事引發(fā)開來,不只是就事論事,而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普遍意義。
二、訓練提示:
(1)積累素材。寫一事一議的文章,必須有“事”,事即素材。素材從何而來?從細心觀察、日積月累而來。我們同學要做有心人,勤于觀察,時刻注意自己身邊的大事小事,及時把自己內(nèi)心的感觸記下來。在寫作時就可以從積累的材料中選擇一件較為典型的事,能“以小見大”,從中悟出某一道理,給人以啟示和教育。學寫一事一議的文章,要從評議自己身邊的事情入手。比如學習
6、態(tài)度、學習方法、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以及理想、進取、實踐、成敗、禮貌、風度、自信、樂觀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都可以成為話題。進而還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去關心諸如社會風氣,社會公德等問題。要想做
到有內(nèi)容可寫,有議論可發(fā),重要的是要認真觀察生活、進行深入思考,并且鍛煉提高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2)思維訓練,分析事理。一件事情所蘊含的道理往往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對事理作一番分析,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點來寫。寫第一類文章,我們重在挖掘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潛在的深刻意義,這意義由事而來。如寫“家鄉(xiāng)的變化”,同學們常通過家鄉(xiāng)的變化來揭示黨的富民政策的正確性,這就是事件所具有的深刻意義。
寫第二類文章則需要我
7、們反復揣摩,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有“發(fā)散思維”,有時還可得有“逆向思維”,從而緊扣文中的“事”選好“評論點”。在選擇“評論點”時,最主要的,是要考慮從哪個角度議論最能反映問題的本質(zhì)。還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從哪個角度入手最有把握、最容易展開議論,就選擇哪個角度,而要避開自己感覺比較難的,說不清楚的問題。力求有新意,在此基礎上把事件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由此及彼,揭示事理。如《從三到萬》一文可以從學生角度來指出學習要循序漸進,要謙虛謹慎,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也可從教師的角度、家長的角度來提出觀點,這是發(fā)散思維。而《為學》一文也可以從富者的角度立論,指出一個人就知錯就改,這就
8、是逆向思維了。還比如有位同學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這個成語,從反面提出它是正確的。他認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當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疲勞的時候,應該進行充分的休息,以利于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效率。
三、訓練步驟:
課堂訓練:
1、就所提供的記敘文,學生思考其中的深刻意義。
2、就可以從多角度分析的簡短事例,對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和逆向思訓練。
課外練筆:
1、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而這些挫折往往會給人以啟示,請同學們以《挫折》為題,試寫一篇記敘文,要求結合事情的啟示, 在 文中加入簡短議論。
2、學生以《我看‘葉公好龍’》為題
9、,試運用逆向思維寫一篇短小的議論文。
3、學生接著下面的事例寫一篇題為《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益》的議論文。
1987年1月,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老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霸谟變簣@學到什么呢?”老者答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边@位老者的話,代表了到會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
4、學生自定題目,寫一篇比較規(guī)范的一事一議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