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課題實驗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課題實驗報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
課題實驗報告
【摘要】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行為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重大的影響。農村有著特殊的教育環(huán)境,對生活在這樣環(huán)境中的小學生行為習慣教育應該因地制宜,從細節(jié)入手。本實驗報告從實驗前后學生行為習慣的變化入手,探究適合農村小學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途徑。
【關鍵詞】良好行為習慣 自我教育 習慣養(yǎng)成教育
一、課題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小學,部分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不利于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從本地區(qū)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入手,在德育工作的實踐中,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作為加強和改進學校德
2、育工作的基礎工作來抓,讓學生在做人、做事、學習、生活等各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課題研究的范圍及對象
本課題研究的范圍為王城鎮(zhèn)小學。具體研究對象為王城鎮(zhèn)小學全體學生。
三、研究目的
①探求一種適合農村小學教育的運作機制和運作方式,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②促使教師樹立新的人才觀、教學觀和學生觀,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③探索一套適合我校的“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對策。
④把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模式有機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對學生做人好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
2.對學生做事好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
3、3.對學生學習好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
4.對學生生活好習慣養(yǎng)成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 研究準備階段
課題研究開始,要求每個學生擁有一本《弟子規(guī)》、《禮儀手冊》和《養(yǎng)成教育》及四個好習慣要求。為讓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更具時代特征,課題組重點開展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
1.組織課題組學習培訓
查閱文獻,利用互聯(lián)網廣泛收集信息,通過國內知名網站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狀況發(fā)展趨勢,把握時代特點,尋求更具時代特色的青少年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
2.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為二至六年級學生。問卷分為學生做人習慣、做事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四類。由課題組成員完成問卷設計,其中行為習
4、慣調查問卷中設置了文明禮貌、品德行為、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內容。
(1)調查結果與說明:
我們對調查所得資料,組織專人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其情況報告如下:
表1:文明禮貌情況
見到老師問好
主動問好
被動
低頭走過
61.1%
18.3%
20.6%
和別人交流使用禮貌用語
經常使用
偶爾使用
從不使用
60.2%
33.9%
5.9%
從上表可知,61.1%的學生能主動向老師問好,說明在文明禮貌方面多數同學做得好。同時在調研中發(fā)現學生使用禮貌用語堅持不夠好。
表2:做人習慣情況
做錯事
主動承認
教育下承認
不承認
58.3%
36.4%
5、
5.3%
和同學發(fā)生沖突時
能主動謙讓
力爭高低
動手打架
55.8%
34.1%
10.1%
撿到東西交給老師
給老師
給家長
自己留著
75%
18.7%
6.3%
從上表可知,有75%撿到東西交給老師,反映學生比較誠實。同時在調研中發(fā)現,41.7%的學生做錯事,不能主動承認,44.2%的同學在和同學了生沖突時,一能主動謙讓,61.2%的同學不能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表3:生活習慣情況
每次吃飯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
有時洗手
太臟了就洗手
61.7%
32.5%
5.8%
學校內發(fā)現臟物
趕快撿起來
有時
6、撿起來
裝作沒看見
43.4%
50.5%
6.1%
從上表可知61.7%同學每次吃飯前洗手,43.4%同學看到學校內有臟物趕快撿起來。現時調研中發(fā)現還有部分學生在個人衛(wèi)生,保持學校衛(wèi)生方面較被動,應引起重視。
表4:學習習慣情況
小組討論
發(fā)表意見
大膽發(fā)表
聽別人發(fā)表
不參與討論
48.8.%
45.7%
5.5%
課外讀物
經常閱讀
經常閱讀
偶爾閱讀
不閱讀
40.3%
53.2%
6.5%
對于新知識
提前預習
提前預習
偶爾預習
不預習
35.5%
57.3%
7.2%
對于學過的知識經常復習
7、經常復習
偶爾復習
不復習
41.8%
46.8%
11.4%
從上表可知48.8%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大膽發(fā)表自己意見。同時發(fā)現,不能經常閱讀課外讀物的學生達59.7%,在學習方法方面對學習新知識提前預習僅達35.5%,對學過知識經常復習達4.18%。反映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
(2)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品德行為和學習習慣兩個方面,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與下列因素相關:
① 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育相關
由于農村部分家長對學生衛(wèi)生要求、使用用語要求意識淺?。涣硪环矫婕议L自身不良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導
8、致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較差。
加之當今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使得相當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輕德”,孩子缺乏人際交往,脆弱嬌氣,。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緊密配合,同步發(fā)展,不斷提高家長素質尤其必要。
②學生習慣養(yǎng)成與教師教育觀念相關
學生自我主動學習意識薄弱。究其原因,既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有關,還與老師的教育觀念有關系。部分老師仍存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忽視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
③生活習慣養(yǎng)成與學校常規(guī)教育相關。
學校在進行矯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導的少。說教批評多,引導實踐少。
(二)第二階段 操作實施階段
1.抓常規(guī)教育,從點滴做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9、為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打好基礎,學校將持之以恒開展“日查、周結、期結”的常規(guī)教育活動。日查:每天由少先隊監(jiān)督崗的學生進行細致檢查,進行量化評比。周結:總結一周工作,根據四個好習慣進行文明班流動紅旗評比,表揚文明班級、四個好習慣之星(學生)。通過公布每周量化評比成績,督促各班進行反思,找出習慣養(yǎng)的方面及不足,不斷改進班級工作。期評:根據《王城鎮(zhèn)小學文明班級評比細則》和《王城鎮(zhèn)小學“好習慣之星”評比辦法》開展自評、互評、師生共評、家長評。
2.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各班每日堅持背誦古詩,口算練習。每周寫一篇日記或讀書心得,出一期學習園地。根據《王城鎮(zhèn)小學文明班級評比細則》每月進行
10、一次學習情況評價,同學們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教導處有計劃的開展促使學生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活動。如:讀書競賽,口算比賽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教師要嚴格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習好習慣,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每學期撰寫一份潛能生轉化案例。
3.家校聯(lián)手,形成合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家庭教育要從落實家庭教育常規(guī)入手,如:對長輩有禮貌,養(yǎng)成按時學習的習慣以及生活、勞動習慣。通過家長學校,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不斷提高家長綜合素質,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學生做到在校在家一個樣,促進行為習慣的內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4.利用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根據青少年的身
11、心發(fā)展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學校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組織作用,開展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受到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號召學生學習身邊榜樣,營造比學習比進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圍,促使學生達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強活動效果。
5.根據不周時期出現的問題,利用家長會給學生及學生家長做專題講座。
家庭教育對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6.利用學校德育工作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研究。
研究過程中,為保證養(yǎng)成教育的實效性,我們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求班主任來抓實管、經常、反復地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
12、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和校本教材《習慣成就未來》。
(2)學校對規(guī)范學生行為采取了正反兩方面教育相結合的辦法,管教結合,讓年級與年級、班級與班級進行評比,并把檢查、評比的結果列入班級考評內容。
(3)認真做好德育常規(guī)工作“五個堅持”。始終堅持規(guī)范的升旗儀式、堅持“文明班評比”制度,堅持“文明監(jiān)督崗”制度、堅持“主題隊會”制度、堅持紅領巾廣播站的播音工作等。
7、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校園文化是一種區(qū)域性的社會文化,是學校特定的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學校的自然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人際關系環(huán)境等等都是是校園文化的表現范疇。如校園的建筑設計、綠化、校規(guī)、作息時間、活動課程設置
13、,學校環(huán)境布置、辦公室布置、教室的布置……它是直接影響學生成長的極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具有導向、激勵、傳遞文化信息、審美、娛樂及教育人等功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
8.運用多種手段,喚醒學生的養(yǎng)成意識。
兒童的行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情感性和不穩(wěn)定性,他們的行為隨興趣而轉移,還不懂得行為應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和要求,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喚起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意識,使他們將自己的行為自覺地納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守則》和校本教材《習慣成就未來》等要求上來。
六、研究的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經過幾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以自我教育為主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實
14、踐模式,建構起了與學生及其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養(yǎng)成教育內容體系,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良好習慣的比率有所提高。
為了證實這一效果,我們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法,其結果如下:
表1 課題開展前后文明禮貌對比表
見到老師問好
和別人交流使用禮貌用語
主動問好
被動問好
低頭走過
經常使用
偶爾使用
從不使用
開展前
62.1%
18.3%
20.6%
60.2%
33.9%
5.9%
開展后
89.6%
9.3%
1.1%
83.5%
10.4%
6.1%
從上表可知,89.6%學生能向老師主動問
15、好,比活動前提高28.4%,交流中能經常使用禮貌用語比活動前提高23.3%說明在文明禮貌方面開展教育實踐,在活動后明顯的提高。
表2:課題開展前后品德行為做人習慣情況對比表
做錯事
和同學發(fā)生沖突時
撿到東西交給老師
主動承認
教育下承認
不承認
能主動謙讓
力爭高低
動手打架
給老師
給家長
自己留著
開展前
58.3%
36.4%
5.3%
55.8%
34.1%
10.1%
75%
18.7%
6.3%
開展后
80.2%
18.8%
1.4%
78.3%
13.3%
8.5%
90.3%
8.4%
1.3%
從
16、上表可知,有75%撿到東西交給老師,反映學生比較誠實。同時在調研中發(fā)現,41.7%的學生做錯事,不能主動承認,44.2%的同學在和同學了生沖突時,一能主動謙讓,61.2%的同學不能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在這方面所表現被動性尤為突出。
表3:課題前后衛(wèi)生習慣情況對比表
每次吃飯前洗手
每次都洗手
有時洗手
太臟了就洗手
61.7%
32.5%
5.8%
學校內發(fā)現臟物
趕快撿起來
有時撿起來
裝作沒看見
43.4%
50.5%
6.1%
從上表可知61.7%同學每次吃飯前洗手,43.4%同學看到學校內有臟物趕快撿起來?,F時調
17、研中發(fā)現還有部分學生在個人衛(wèi)生,保持學校衛(wèi)生方面較被動,應引起重視。
表4:學習習慣情況
小組討論發(fā)表意見
大膽發(fā)表
聽別人發(fā)表
不參與討論
48.8.%
45.7%
5.5%
課外讀物經常閱讀
經常閱讀
偶爾閱讀
不閱讀
40.3%
53.2%
6.5%
對于新知識提前預習
提前預習
偶爾預習
不預習
35.5%
57.3%
7.2%
對于學過的知識經常復習
經常復習
偶爾復習
不復習
41.8%
46.8%
11.4%
從上表可知48.8%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大膽發(fā)表自己意見。同時在調研中發(fā)現,不能經常閱讀課外讀物的學生達59.7%
18、,在學習方法方面對學習新知識提前預習僅達35.5%,對學過知識經常復習達4.18%。反映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
從課題研究前后對比,學生行為習慣發(fā)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現在學生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蔚然成風。
2.提高了老師的教育研究水平
課題組老師自覺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收集有關材料,外出考察學習,認真撰寫論文,教學心得體會和教案。更新了觀念,改善了老師的教育行為和實踐。幾年來,我校老師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獲獎共論文100余篇,發(fā)表在市級以上刊物或網站論文30余篇。
3、形成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變化,形成了學校、家庭齊抓共管新局面。
當代教育正在走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
19、育密不可分的格局。為了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規(guī)范家庭教育要求,促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統(tǒng)一,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多年來,我們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專門成立了學校家長委員會,定期對家長進行家校知識講座,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研究。尤其是在該課題的實驗研究中,我們更是注意爭取家長支持與配合,向家長宣傳良好行為習慣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從而使不少家長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轉變。
4、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提高。
學校進行了本課題的實驗之后,全校所有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現為對任何活動都有熱情,并能積極主動地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活躍,自主意識大大增強,同時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七、尚待研究的問題
1.本課題研究的對象只是接受義務教育的在校小學生,加之我們學生少,提供的樣板少,而農村小學生指的是所有在農村就讀的青少年,因而學前學生和接受義務教育后未進入初中和高中繼續(xù)學習的廣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有待進一步研究。
2.本課題的研究范圍雖然廣闊,內容涉及比較多,但深入不夠。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