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電圖 ppt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正常心電圖 ppt課件(5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心內科l l l一、心電圖的概念l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l三、心電圖導聯(lián)體系 “ 心電”是心臟產生的生物電流,它可以傳導到身體表面的各個部位。電激動 機械活動 體表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ECG):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電活動變化的曲線圖形。 l心臟的特殊傳導系統(tǒng):l 心臟之所以能保持心房心室的除極l與復極程序,引起心臟的收縮,執(zhí)行泵l血功能,是由于心臟內存在著一個由特l殊分化的心肌細胞(自律性強、傳導速l度快)組成的傳導系統(tǒng)。它控制協(xié)調著l心臟的活動,完成心臟所承擔的任務。l 1.竇房結:位于右心房上部,上腔靜脈入l 口
2、處,主要由P細胞 組成。自律性最 高頻率60100bpm,是正常心臟節(jié)律 性電活動 的最高“司令部”。l 2. 結間束:三條: 前、中、后(巴赫曼束l 由前結間束分出到左心房), 連接竇房l 結與房 室結。l 3.房室結:位于房室交界處。1)次級起l 搏點,自律性4060bpm; 2)竇性激 l 動在此減慢傳導;保持房室順序收縮;l 3)生理性阻滯,避免過快的激動傳入心室。l4.希氏束及其分支系統(tǒng):將激動傳導到雙側心室肌,引起心室肌激動,心臟收縮。l正向波:R、R、R l負向波:Q、S、S 、 S lR波是首先出現(xiàn)的正向波。 R波前的負向波是Q波,后的S波。 S波后的正向波是R波負向波S 波,
3、l據幅度大小,可為:R、r;S、s。 l三、心電圖的導聯(lián):l 在 人體的不同部位放置電極,并通過導聯(lián)線與心電圖機的電流計的正、負極相連。這種記錄心電圖的電路連接方法 稱為心電圖導聯(lián)。l 兩點間虛擬的連線構成了導聯(lián)軸。l 電極的位置不同、連接的方法不同,可組成不同的導聯(lián)。l1.常規(guī)導聯(lián):l 長期以來,國際上形成了通用的心電圖導聯(lián)連接方法和電極安放位置,一個規(guī)范的導聯(lián)體系常規(guī)導聯(lián)。l 肢體導聯(lián)(6個) l 標準肢體導聯(lián) (3個)l常規(guī)導聯(lián) (雙極導聯(lián))l(12個) 單極加壓肢體導聯(lián)(3個)l 胸前導聯(lián)(6個) l (單極導聯(lián))l雙極導聯(lián):反映兩肢體間電位差變化。l單極導聯(lián):代表檢測部位電位變化。l
4、肢體導聯(lián)電極主要放置于右臂(R)、左臂(L) 、左腿(F),連接此三點即成為Einthoven三角。l在每一個標準導聯(lián)正負極間均可畫出一假想的直線,稱導聯(lián)軸。2.常規(guī)導聯(lián)的連接方法:1)標準導聯(lián) (雙極):正極 負極l I 左手(L) 右手(R)l II 左腿(F) 右手(R)l III 左腿(F) 左手(L)2)單極加壓肢體導聯(lián): 正極 負極 avR 右手(R) L+F avL 左手(L) R+F avF 左腿(F) R+L3)胸前導聯(lián): 正 極 負 極 V1 胸骨右緣第四肋間 V2 胸骨左緣第四肋間 無 V3 V2與V4連線的中點 干 V4 左側鎖中線第五肋間 電 V5 左側腋前線V4水平
5、 極 V6 左側腋中線V4水平無干電極:R、L、F通過5K電阻與負極連成中心電端,該處電位接近零電位。3.其他導聯(lián):后壁導聯(lián)、右胸導聯(lián)、食道導聯(lián)、雙極胸壁導聯(lián)等。l4.導聯(lián)系統(tǒng):l 1)額面導聯(lián)系統(tǒng)(六 軸導聯(lián)系統(tǒng))l 標準導聯(lián)及加壓 l單極肢體導聯(lián)描計出 Il的心電圖反映了心臟l在上下左右這一平面 II IIIl上的變化,故又稱額l面導聯(lián)系統(tǒng) 。 avLavRavFl額面六軸系統(tǒng):l 為了便于表明這六個導聯(lián)軸的關系,將I、II、III導聯(lián)軸平行移動,使之與avL、avR、avF通過同一坐標軸的軸心“0”點,即構成一個額面六軸系統(tǒng)。l 六軸系統(tǒng) 采用180標志,以I導聯(lián)左側為“0”,順鐘向的角
6、度為正,逆鐘向的角度為負,每個導聯(lián)以中心點為界分為正負兩半,每個相臨導聯(lián)的夾角為30。l如圖示: -90l avR + + avLl 180 - + I 0 l 30l l l III + + avF + IIl +90l投影規(guī)則:l 1.心電向量投影到導聯(lián)軸的正側,心電l圖描記出向上的波形;投影到導聯(lián)軸的l負側,描記出向下的波形;l 2.某導聯(lián)軸的正側面對除極向量時得正l向波;背對除極向量時得負向波。l2).橫面導聯(lián)系統(tǒng):l 胸壁導聯(lián)反映橫面上(水平面)的心電向 V6 量的變化。 V5 心臟循長軸的轉位 V1 V2 V3 V4自心尖方向看, 心臟循其長軸作順鐘向轉位時,V3的圖形后移見于V5
7、; V3 V5l 心臟循其長軸作逆鐘向轉位時,V3的圖形前移見于V1。 V1 V3l一、心電圖的測量一、心電圖的測量 (一)心率的測量 (二)各波段振幅的測量 (三)各波段時間的測量 (四)平均心電軸 (五)心臟循長軸轉位心電圖方格紙的意義:心電圖方格紙的意義:(0.1mv)l橫向:時間。走紙速度為25mm/s,每1小格=0.04S;l縱向:電壓。標準電壓1mV=10mm時, 每1小格=0.1mV。u分軌u尺子 (一)心率的測量(一)心率的測量l心率:單位時間內P波或R波的個數(shù)。 心率規(guī)整時: HR (次/分) = 60 S / RR(PP)S =1500小格/RR(PP)小格 =300大格/
8、RR(PP)大格l心率不規(guī)整時:計算10s或20s內P波或R波個數(shù),分別乘以或。P:參考水平線是P波起始前的水平線。QRS、J、ST、T、U:參考水平線是QRS起 始部水平線或QRS起點作為測量參考點。正向波形:參考水平線上緣垂直到波的頂端。負向波形:參考水平線下緣垂直到波的底端。(三)各波段時間的測量(三)各波段時間的測量l12導同步心電圖: P、QRS:12導同步記錄中P、QRS最早的起點 最晚的終點。 PR: 12導同步記錄中最早的P起點 最早的QRS終點。 QT: 12導同步記錄中最早的QRS起點 最晚的T終點的間距。l單導心電圖: P、QRS:選12個導聯(lián)中最寬的P、QRS進行測量。
9、 PR:選12個導聯(lián)中P寬大且有Q的導聯(lián)進行測量。 QT:選12個導聯(lián)中最長的QT進行測量。(四)平均心電軸(四)平均心電軸l1.概念:心電軸一般指平均QRS電軸,是心室除極過程中全部瞬間向量的綜合,說明心室在除極過程這一總時間內的平均電勢方向和強度。l心電軸是空間性的,但心電圖學中指投影在前額面上的心電軸。l通常用心電軸與I導聯(lián)正(左)側端的夾角表示其偏移方向;順時針方向為正,逆時針方向為負。lQRS 、 P、T波可用同樣的方法測定電軸。 2.心電軸的測量方法: 1)目測法:I、III導聯(lián)QRS波的主波方向 正常 左偏 右偏 極右偏 I III 2)作圖法:測I、III導聯(lián)QRS波群的代數(shù)和
10、,分別過I、III作垂線相交 于一點,連接0點與此點, I 即為額面心電軸。 3)查表法:略 III Ol如圖示: -90l avR + + avLl 180 - + I 0 l 30l l l III + + avF + IIl +90 3.臨床意義l正常值:-30 +90 l左偏: -30 -90 。見于:左室肥大、左前 分支阻滯等。l右偏: + 90 + 180 。見于:右室肥大、左 后分支阻滯等。 l極右偏(不確定電軸) : - 90 - 180 。見 于正常人或肺心、冠心、高血壓等。l電軸位置的影響因素:解剖、左右心室質量、 傳導、年齡、體形等。l設想自心尖部朝心底部沿心臟本身長軸觀
11、察,心臟可順、逆鐘向轉位。lV3、V4導聯(lián)R/S大致相等,為左右心室過渡區(qū)波形。l順鐘向轉位: V3、V4波形轉向左室方向,出現(xiàn)在V5、V6上。見于右心室肥大。l逆鐘向轉位: V3、V4波形轉向右室方向,出現(xiàn)在V1、V2上。見于左心室肥大。l心電轉位可能為心電位的變化,可見于正常人。 電壓: 肢導0.25mv; 胸導0.2 mv; 時間: 0.12s; 形態(tài): P I、II、III、avF直立 P avR倒置命名:Q波 P波之后第 一個負向波; R波 P波之后第 一個正向波; S波 R波之后第 一個負向波; 時間:0.060.10s;0.12s形態(tài): 肢導: I、II、III及avF以正向波主
12、; avR以負向波為主;avL不定; 胸導 :從V1V6 : R波逐漸增高; S波逐漸減低; 單向波、雙向波、三向波或多向波,如圖示: 振幅:胸導lV1、V2呈rS型, R/S1;Rv5 2.5mv; Rv5+Sv1 4.0mv(男) 3.5mv(女); Rv1+Sv5 1.05mv ; 振幅:肢導R波: RavR 0.5mv 、 RI1.5mv 、 RavL 1.2mv 、 RavF 2.0mv QRS低電壓:6個肢導或胸導QRS波群 正、負向波絕對值相加 肢導 0.5mv; 胸導 0.8mv。 R峰時間(R peak time ) 過去稱類本位曲折時間或室壁激動時間,指QRS起點至R波頂端
13、垂直線的間距。 注意R峰有切跡及有R峰時的測定。 V1、V2 0.04s V1、V2 0.05sQ波的正常值波的正常值:時間時間0.04秒;深度秒;深度 1/4R波;波; V1V2無無q波;波;avR的的Q波無意義波無意義方向:與QRS波群的主 波方 向一致; 若V1的T波方向朝上,V2-6的T波方向不應向下。電壓:不定,一般1/10R,形態(tài):頂端圓鈍光滑、 無切跡、無挫 折、 升支緩、降支陡。2.P-R間期:代表激動從心房除極開始到心室除 極開始所用的時間; 正常范圍:0.120.20s;老年人及心動過緩 時可略延長,但不大于0.22s7.Q-T間期:代表心室除極和復極的全部時間。 心率在6
14、0100bpm: Q-T間期為0.320.44秒。 校正的QT間期(去除心率影響) : QTc = Q-T (R-R) QTc最大值為0.44秒。4.J點:QRS波群的終點與ST段起始處的交點。 一般在等電位線上。5.ST段: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一般位于等 電位線上。 抬高:V1V2 0.3mv;V3 0.5mv; V4-60.1mv 壓低: 0.05mv; 8.U波: T波之后0.020.04出現(xiàn)的振幅較小的 波,方向與T波一致。多見于胸導,尤其是 V3,其機理目前不明。明顯增高見于血鉀過低。l與成人相比: 1.心率較快 2.P波時限短,電壓新生兒高,以后低。 3.嬰幼兒常成右室占優(yōu)勢的QRS波形。 4.T波變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