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doc

  • 資源ID:1211356       資源大?。?span id="pfceov8" class="font-tahoma">137KB        全文頁數(shù):51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32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32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doc

.第一單元 神奇的機械1、什么叫機械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通過分析,區(qū)分簡單機械和復雜機械。2、能夠通過對比,認識機械的作用。3、能夠在提示下調動生活經(jīng)驗對概念的外延進行搜索。(二)科學知識:1、知道什么是機械和機械的作用。2、知道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的區(qū)別。3、知道復雜機械是由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又叫做機器。4、知道人類很早就開始制造和使用機械。(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認識到機械是我們創(chuàng)造和使用的,科學在不斷發(fā)展。2、為人類祖先制造和使用機械的歷史感到自豪。3、勇于探究和發(fā)現(xiàn)工具中隱含的科學原理。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什么是機械和機械的作用。2、教學難點:知道簡單機械與復雜機械的區(qū)別。三、教學準備:一些機械工具,教學碟片等。四、教學過程:(一)揭示研究主題1、(出示各種機械)提問:在老師的講臺上有一些東西認識嗎?(笤帚、叉子、筷子、起子、錘子、鑷子)知道他們的用途嗎?2、討論:人類為什么要制造這些工具?(引導學生明確:降低工作難度、省力)你們能具體說說在生活中怎么給人類帶來好處的?3、講述:這些工具在生活中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所以他們被統(tǒng)稱為機械。(板書)今天我們就是來研究機械的。(板書完整課題)(二)學習新課1、區(qū)分簡單機械和復雜機械(1)提問:以前聽過機械這個詞嗎?在你的腦海中認識的機械有哪些?為什么筷子、笤帚這些小東西也被稱為機械?(再次明確機械的概念)(2)講述:工廠的那些制造物品的大機器是我們所認識的機械,因為他們?yōu)槿祟愔圃煳锲诽峁┝朔奖悖×?、降低了工作難度。但是他們的內部構造也是非常復雜的,所以被稱為復雜機械。而像筷子、鑷子等這些比較小巧、簡單的工具由于也為人類提供了方便、省力等益處,所以也是機械類,由于簡單所以被稱為簡單機械。而復雜機械其實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3)閱讀P2概念(4)觀看教學碟片(5)填寫習作對應作業(yè)2、揭示機械的作用(1)教師出示一塊木板上面有釘子,請同學幫忙用手將釘子拔出來。詢問拔釘子同學的感受。(2)提問:有什么好方法解決?(3)教師請剛才的同學用起釘錘將釘子拔出,再說說感受。(對比感受讓學生再次明確機械的益處)(4)討論:在生活中你們使用過哪些機械?為你帶來了什么幫助?(分組討論并進行記錄)(5)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適當記錄(6)假想:如果沒有這些機械幫助人類,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由此讓學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機床為大家做木工活帶來的方便)(7)進行安全使用機械的教育3、了解機械由來已久(1)提問:古代的時候有工具嗎?(2)教師介紹:我們知道人類的祖先是猿人,而人類真正的進化的標志其實就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遠古時代人類就學會制造各種簡單的機械,幫助人們狩獵、生產,在水上航行這些工具里面都包含著簡單機械的原理。(3)看書P3工具圖片。提問:認識書上的這些工具嗎?有什么用?討論:這些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難度?哪些部位可以省力。(三)總結本課教學內容,并完成作業(yè)(四)布置作業(yè)尋找家中的各種機械。教學后記:2、怎樣抬高講臺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利用杠桿進行省力的操作。2、能夠找出杠桿上的支點。3、能夠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桿撬起地球語言的原理。4、能夠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省力的原理。(二)科學知識:1、知道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利用杠桿可以省力。2、懂得杠桿的特點,了解杠桿省力的原理。3、知道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運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樂趣。2、留心周圍事務,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研究杠桿的功能與作用。2、教學難點:會做杠桿原理的探究實驗,并依據(jù)數(shù)據(jù)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鐵棒,剪刀,開瓶器,鑷子等。2、學生準備:尺子,硬幣,橡皮,剪刀,開瓶器,鑷子等。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課題,并齊讀。2、提問:知道我們今天要解決什么問題了?班上誰的力氣最大?3、請力氣最大的同學上來搬講臺,知道講臺是非常重的。4、詢問:講臺重嗎?你一個人能搬動它嗎?怎么辦?5、分組討論6、匯報方法(有的學生會提出多幾個人抬,也有很多學生會提出用杠桿)7、談話:剛才有的組提出用一根幫子就可以抬高講臺,怎么做?你們能用簡圖表示嗎?8、學生演示。(二)主題研究1、認識杠桿及作用(1)(展示學生示意圖)講述:一根棍子就能比較輕松的將講臺抬高,其實這根棍子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裝置,人們將它叫做杠桿。(板書)杠桿包含了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人和支點之間長長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就能輕松撬動講臺。(2)提問:現(xiàn)在能說說杠桿這種機械有什么用?(省力)(3)認識動力點、阻力點2、研究杠桿省力的原理(1)提問:杠桿由支點、動力點、阻力點三部分組成。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了?讓我們繼續(xù)研究。(2)實驗研究要求每個小組有一把尺子、一支鉛筆和一些硬幣。把鉛筆(支點)放在尺子的中間刻度下方。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幣,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提問:你能有幾種擺法使木尺平衡?分組實驗,并認真做好記錄。(強調不改變固定硬幣的位置)匯報方法,教師在黑板上做記錄(3)討論:通過實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這里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不同造成不同結果,當然不要出現(xiàn)動力臂和阻力臂的詞)(4)小結3、了解杠桿的廣泛運用(1)談話:在生產、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杠桿,你們還能說出哪些?(2)學生分組談論。(3)分析三種類型的杠桿:剪刀、開瓶器、鑷子。(三)鞏固應用1、提問:今天我們研究了哪種機械?有什么收獲?2、講述:大科學家阿基米德曾經(jīng)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撬起整個地球。”他說的有道理嗎?為什么?3、學生自由談論教學后記:3、斜坡的啟示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針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2、能夠就斜面角度的大小與用力關系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觀察記錄揭示規(guī)律。3、能夠發(fā)現(xiàn)斜面的變形及其功能。4、能夠運用斜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科學知識:1、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它的結構特征及組成。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響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3、知道斜面的變形及其功能。4、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2、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與所需力量的關系。2、教學難點:認識斜面的變形及運用。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螺絲釘,開瓶器等。2、學生準備:小車,測力器,書若干,小黑板,記錄表,鉛筆,三角形紙一張。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談話:記得老師上課用的投影小推車嗎?每次推進教室時都需要同學來幫忙,哪些同學幫忙推過?2、請推過的學生說說感受。3、討論:推車很重,每次進教室時由于有臺階所以都很困難,你們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討論,調動學生原有知識經(jīng)驗??梢宰寣W生分組比劃試一試)4、講述:剛才很多小組提出把臺階處做成斜坡,就可以省力。(畫圖)斜坡的組成就是兩頭一高一低、坡面為硬質材料。坡面就是一種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5、(圖片)介紹: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想出這樣的方法,幫助人們把重物搬到高處。一個簡單的斜面就可以幫助人們省力嗎?今天,我們來研究研究。(板書課題)(二)自主學習1、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所需力量的關系(1)實驗:使用斜面省力談話:使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嗎?請你借助實驗籃里的材料設計實驗證明。學生分組實驗匯報實驗結果(2)斜面坡度大小與所需力量的關系談話:實驗驗證斜坡確實可以省力,可是同樣的小車,在每個組的斜坡上所省的力為什么不相同了?小組可以派一位同學到其他組尋找原因詢問:你們發(fā)現(xiàn)原因了嗎?講述:剛才很多組提出與坡度大小有關。這只能是提出的假設,需要通過實驗驗證假設。分組設計實驗,并實驗匯報試驗結果: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結: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斜面的角度確實影響所需拉力。坡度越小,所需力量越小,反之越大。2、認識斜面的變形及運用(1)談話:是不是只要有斜面就可以省力了?(2)看圖:陡峭的山路(3)思考:怎樣才能爬上這陡峭的山?你見過解決的方法嗎?(啟發(fā)學生想到盤山公路)(4)動手操作:將一張三角形的紙繞在一支鉛筆上,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5)講述:(展示螺絲)這種螺旋其實就是一種變形的斜面。雖然距離變長了,但卻能更節(jié)省力氣。這種變形斜面的利用被廣泛運用在公路建設上,如剛才所提到的盤山公路。3、了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1)談話:除了盤山公路,你們好能想到哪些變形的斜面?(2)分析P8圖片,并明確這樣的目的(三)總結教學后記:4、擰螺絲釘?shù)膶W問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輪軸構造上的特點。2、能夠通過實驗研究輪軸省力的原理。3、能夠尋找出與螺絲刀相同性質的輪軸用具。(二)科學知識:1、知道輪軸也是一種簡單機械。2、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3、知道輪軸省力的原理。4、知道輪軸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2、留心觀察和研究身邊的簡單機械。3、勇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簡單機械。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輪軸的結構特征及組成。2、教學難點:探究輪軸省力的原理。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教學碟片,圖片,輪軸實驗盒,測力計。2、學生準備:螺絲釘,大小不同的螺絲刀,木板。四、教學過程:(一)體驗輪軸的省力作用,認識輪軸1、通過擰螺絲釘?shù)幕顒?,初步認識輪軸(1)教師講明擰螺絲的要求教師準備各種螺絲刀讓組長上來拿(2)活動:擰螺絲釘,教師巡視,對于螺絲刀大小不合適的小組詢問原因(3)匯報:選擇什么樣的螺絲刀可以輕松的把螺絲擰進木頭里?(大的)(4)觀察螺絲頭的構造,用簡圖畫出來。(小圓)觀察螺絲刀的頭,及畫出擰螺絲時的形狀(刀頭)(5)講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螺絲刀比小螺絲刀更好擰螺絲,螺絲刀在轉動的時候和螺絲形成了一個大圓套小圓的構造。(畫圖)2、查找與螺絲刀相同結構的其他輪軸(1)討論:你們還在哪里見過這種大圓套小圓的裝置?(2)圖片提示:方向盤、水龍頭、門鎖(3)講述:像螺絲刀、方向盤,有一個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是一種簡單機械。(4)播放教學碟片(二)探究輪軸省力的原理1、談話:輪軸是一種機械,使用這種機械可以為我們提供什么了?2、看書P10實驗,明確實驗方法3、教師提示學生拉動輪軸時不能停停動動,要在拉動過程中記錄數(shù)據(jù)。4、匯報實驗結果:使用輪軸可以省力5、實驗:將輪子換成更大的輪教學后記:6、匯報:輪比軸越大越省力。7、通過畫圖認識輪軸是一種變形杠桿,明確為什么輪比軸越大越省力的原因(三)了解輪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1、談話:在生產生活中人們廣泛的運用了輪軸,看書P10的圖,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2、討論中,認識軸帶輪轉動也是輪軸工作的一種形式(四)總結5、國旗怎樣升上去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2、能夠識別動滑輪和定滑輪。3、能夠就兩種滑輪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設并開展科學探究活動。3、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二)科學知識:1、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分類。2、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2、建立一種物體可以有多種用途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1、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教學難點:2、通過實驗自己發(fā)現(xiàn)兩種滑輪的作用。三、教學準備:滑輪,滑輪實驗盒,測力計,鉤碼,教學碟片等。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談話:老師有個問題,誰知道國旗是怎么升上去的?靠什么裝置?(板書課題)2、請班上升旗手談談。3、播放教學碟片4、(出示滑輪)介紹:國旗就是靠老師手上的這個機械升上去的,它的名字叫做滑輪。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簡單機械。(二)學習新課1、觀察滑輪,認識滑輪的構造特點(1)調動學生研究熱情:想不想仔細看看滑輪?(2)分組觀察滑輪,找出滑輪的特點。(利用讓學生畫一畫)(3)匯報:滑輪什么樣的?知道那個槽有什么用?2、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1)提問:你看過別人使用滑輪嗎?在哪里見過?(2)圖片介紹:常見的滑輪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在支架上,不會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還有一種是不固定的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3)指導學生組裝滑輪,并動手拉一拉3、探究兩種滑輪的作用(1)提問:你們認為使用這兩種滑輪有什么用處?(2)師生交流,確定假設(3)分組討論,設計實驗(4)分組實驗(5)匯報實驗結果(6)小結:定滑輪的作用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的作用可以省力。(7)討論:大家看看黑板上畫的圖,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變形杠桿)(8)思考:從圖紙上看,我們知道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而且應該省一半的力??墒菍嶋H測量中省了一半的力了嗎?為什么?(摩擦力)(三)鞏固應用1、提問:今天收獲是什么?2、學生觀看介紹滑輪組碟片資料。教學后記:6、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在比較現(xiàn)代自行車與過去自行車的差別中發(fā)現(xiàn)自行車的傳動方式。2、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發(fā)現(xiàn)一些傳動裝置的結構和作用。3、能夠對兩種傳動方式進行比較。4、會組裝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裝置。(二)科學知識:1、知道什么是傳動裝置及傳動裝置的作用。2、知道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結構和功能。3、了解自行車是怎樣傳動的。4、認識玩具和常見機械的傳動裝置。(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喜歡進行有關傳動的研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其樂趣。2、留心觀察所見到的機械傳動方式。二、教學重點:1、教學重點:研究齒輪傳動和鏈條傳動的特點。2、教學難點:會組裝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裝置,并能夠研究他們各自的特點。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自行車,小賽車玩具,玩具車或玩具(帶齒輪的),機械實驗盒等。2、學生準備:課前查閱有關自行車的發(fā)展史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統(tǒng)計:多少同學會騎自行車?2、談話:中國是自行車大國,每家都會擁有一輛以上的自行車。你們了解自行車嗎?3、出示圖片:過去的自行車,現(xiàn)在的自行車比較:過去與現(xiàn)在的自行車有什么不同?4、講述:今天,研究的主題就是車輪。(板書課題)(二)自主學習1、發(fā)現(xiàn)傳動裝置的存在(1)活動:到車棚觀察自行車,并將車輪用簡圖畫下來(2)展示學生的圖(3)講述并演示: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自行車能夠轉動,是因為鏈條將動力從腳踏板那里傳到后輪上。像自行車鏈條這樣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2、發(fā)現(xiàn)復雜機械中的傳動裝置并了解其如何傳遞動力(1)分組觀察自己帶來的玩具(提示學生觀察齒輪部分,了解傳動裝置)(2)匯報并在投影機上展示: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靠哪部分運動)(3)提問:和自行車的動力產生有什么不同?(4)講述:剛才同學觀察中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傳動裝置就是齒輪傳動。鏈條、齒輪都是我們經(jīng)常能見到的傳動裝置,依靠它們產生的動力使機械轉動。3、認識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的特點(1)認識鏈條傳動的特點指導學生組裝鏈條傳動裝置提問:鏈條傳動有什么特點?講述:鏈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傳遞力,也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2)認識齒輪傳動的特點指導學生組裝齒輪傳動裝置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齒輪A和B提問:鏈條傳動有什么特點?講述:齒輪傳動裝置由兩個或多個齒輪組成。齒輪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齒輪轉動的方向、能改變齒輪傳動的快慢。無論一個齒輪朝哪個方向轉動,與它相鄰的齒輪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要使兩個相鄰的齒輪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必須在兩者之間再加入一個齒輪。齒輪的旋轉速度取決于兩個齒輪的大小,還與兩個齒輪齒數(shù)的比值有關,比如一個16齒的齒輪會使一個8齒的齒輪的轉速增加一倍。擴展介紹:幾種齒輪傳動的裝置普通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傘形齒輪傳動、內齒輪傳動 (3)討論: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小結: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都可以最大限度傳遞力。鏈條傳動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齒輪傳動需要近距離傳遞。而且它們的用力方向也不相同。(三)鞏固總結1、總結本課教學。2、課外研究:自行車的鏈條傳動裝置(1)討論研究方案。(2)提出注意事項。教學后記: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第1課 折 形 狀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識別復雜形狀由哪些基本形狀構成。 2、能夠將自然界的生物形狀與人使用的物品進行形狀比較。 3、能夠開展實驗探究物體形狀與承受力大小的關系。 (二)科學知識 1、知道物體的形狀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形狀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欣賞自然界中生物奇妙的形狀與構造,感嘆他們給人們帶來的啟示,體驗與人合作的快樂。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折紙形狀,探究不同形狀承受能力的不同。 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圖片(蜂巢、烏龜房屋等),瓦楞紙,學生探究活動用的白紙(16開復印紙),50克的鉤碼若干(或其他小稱重物)。 四、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 1、師出示一張16開紙,演示:把兩本厚書放在桌上,離開20厘米,白紙兩端搭在書上。在白紙中間的紙面上放上一些小重物(由少到多,慢慢逐一放,教師注意動作的規(guī)范:輕輕放。)一直到白紙中間出現(xiàn)凹陷。師可提出關鍵詞:承受。 這張白紙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承受力是多少?板書:承受力。 2、提出問題:在不增加任何輔助物體,也不把紙撕壞的情況下,還是這樣放置,你能讓這張白紙的最大承受力增大嗎? (二)學習新課 A、探究不同形狀的紙筒,豎直放置時的承受能力。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紙折成三棱柱,豎直放,在頂上放置書,觀察其承受能力。 2、提出問題:把紙折成其他形狀的紙筒,豎直放,它的承受力會怎樣? 3、學生設計方案:折成什么形狀?怎樣比較承受力的大小?實驗中要注意些什么?(注意:重物在紙筒上保持平衡,然后再松手。) 4、學生實驗活動,師巡視。交流匯報:什么形狀的紙筒承受力最大?為什么圓柱體的承受能力強? B、研究把紙折成不同形狀水平放置時(紙梁),哪種形狀承受力最大? 1、學生討論問題,提出自己的設想。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設想畫下來。完成課文77頁表格1。(讓學生盡可能想出多的方法) 2、學生交流。 3、師:怎樣證實你們的想法呢?實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4、學生討論:自我修正完善實驗方案。 5、學生按四人小組探究活動,要求記錄實驗結果,師加強巡視。 6、學生匯報交流。 7、引導學生注意分析,同樣是波浪形,為什么有的承受力大,有的承受力??? 8、思考:怎樣增大紙的承受力?為什么?(改變形狀。這樣,可以使力均勻分散到各處) C、游戲活動;雞蛋能承受多大的力? 師演示:在雞蛋托子上放置六個雞蛋,鋪一塊木扳,測試能承受多大的力。(為掀起高潮,可先讓學生預測這六個雞蛋能承受多大的力,再實驗。) (三)鞏固應用 1、讓學生自己小結本次活動的收獲。 2、了解物體的幾種基本形狀:圓錐體、圓柱體、立方體、長方體、球體 3、提問: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今天所學的知識? 4、出示圖片,讓學生分析這種形狀有什么好處? (1)薄殼形建筑如悉尼歌劇院、北京火車站大廳、北京網(wǎng)球館。 (2)大自然中的部分生物的身體形狀。 (3)瓦楞紙、石棉瓦、硬紙盒板等食物或圖片 5、完成書后活動記錄。 教學后記:第2課 搭 支 架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搭建平面支架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2、初步學會設計和制作立體支架的方法。 (二)科學知識: 1、知道不同的形狀變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結構不容易變形。 2、了解三角形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小組合作搭建支架的過程中,體驗到自主設計、自主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搭建支架,理解三角形支架最穩(wěn)固。 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三角形結構的圖片、橡皮筋 2、學生準備:有關搭建支架的材料、繩子、透明膠帶 四、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準備好的幾種支架(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六邊形),請學生判斷:哪種形狀最穩(wěn)固?說說預測的理由。 學生進行預測并說明。 2、提問:怎樣證明你們的預測? (1)學生提出實驗方案。 (2)交流,完善。 (3)學生分小組合作搭不同形狀的支架,比較哪種形狀最牢固。 (4)學生交流探究結果。3、提出任務:你能讓不牢固的其他幾種形狀也變得牢固一些嗎?怎么做? 4、遷移運用知識:學生活動,讓支架變得更牢固。 (二)搭一座高塔。 1、提出任務:請同學們利用剛才所學到的知識,搭建一座25厘米的高塔,比一比,哪一組的塔最牢固? 2、學生設計塔形,選擇連接物。并說說自己的設計理由。 3、學生小組合作搭建高塔。(教師加強巡視,做適當?shù)妮o導) 4、提問: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5、交流:誰的塔最牢固?誰的塔用的吸管最少?6、小結:采用三角形的支架最省材料,也最牢固。 (三)遷移運用 1、出示圖片:艾非爾鐵塔 (教師作介紹)2、提問:為什么艾非爾鐵塔那么高還這么穩(wěn)定?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建筑利用三角形支架? 3、完成書后學生活動記錄。 教學后記:第3課 建 橋 梁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搭建幾種橋梁。 2、能夠收集有關橋梁的圖片和資料。 (二)科學知識: 1、知道橋梁是由橋面和橋墩組成。 2、知道拱形橋、吊橋是承受力大而又結實的橋梁。 3、了解常見的橋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建橋梁的過程,體驗造橋的艱辛與快樂。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橋梁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搭建三種類型的橋并比較橋的堅固程度。 三、教學準備:有關搭建橋梁的材料、繩子、紙張、木棒、透明膠帶等,有關各種橋梁的圖片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展示南京長江三橋的圖片及有關它的報導。 2、這是一則關于什么的報導?(板寫:橋梁) 3、你見過哪些橋梁? (二)橋梁分類 1、想了解更多的橋梁么? 2、分發(fā)橋梁的卡片。 3、介紹你最喜歡的橋梁。 4、給這些橋梁分類,說說標準。(三)搭建橋梁并研究 1、談話:現(xiàn)在我們來建自己的橋梁研究。板書:建橋梁 2、展示材料: (1)觀察,想一想,怎樣建橋梁? (2)演示,搭建不同類型的橋梁 (3)歸納,把這三種不同的橋梁畫下來。(指導畫簡圖,認識橋墩、橋面等) 3、這三座橋梁中,那一座橋梁會是最牢固的? 4、討論、預測、填寫關于橋梁的強度: (1)我們怎樣來比較他們的牢固程度? (2)我們可以把重物放在橋梁的哪個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還是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討論)在圖中,用向下的箭頭表示出來。(3)我們今天是用瓶裝清水來作為重物,測量橋梁的強度。(簡單介紹礦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分組活動過程: (1)學生活動(約15分鐘) (2)指導及時記錄數(shù)據(jù) (3)匯報結果(四)總結分析研究結果 通過大家的測試,你對這幾座橋怎樣的評價? 1、最牢固的是哪一種橋? 2、簡介斜拉橋: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種橋梁,省料,牢固。正在廣泛地被世界各地應用。 (五)總結研究過程 1、大家覺得今天研究了幾種橋?一座種還是三種? 2、這三種橋有什么相同之處?板寫:材料、跨度、寬度 3、這些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我們改變了其中的一個特點進行研究,這樣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 4、控制好了相同的條件,另一個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1、提問: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對橋梁有了不少新的認識,課后還想繼續(xù)搭建和研究橋梁么? 2、談話:古代勞動人民建了許多拱橋,那些石料是怎樣搭建成拱形的呢?我們一起看書了解一下。(1)為什么要夾紙片? (2)拱是怎樣形成的? (3)你估計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課后的時間自己研究一下。教學后記:第4課 造 房 子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與小組同學一起,參與設計房子,會計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夠與組內同學密切合作,建造房子。 (二)科學知識: 1、了解古代房子和現(xiàn)在房子的特點。 2、知道設計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造房子的艱辛和快樂。 2、體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jié)M足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享受。 二、教學重點 設計并建造房子。三、教學準備 有關建造房子的材料、繩子、紙張、木棒、透明膠帶,有關各種房子的圖片等。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人們居住離不開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類型么? 2、欣賞一些不同類型的房子,說說它們都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 3、如果讓你來建造一幢房子,你會建成什么樣子。板書:造房子。 (二)學習新課 1、初步總結房子類型,看書上的圖片,分析。 思考問題:古代房子和現(xiàn)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學生談論,匯報)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談話:剛才我們比較出現(xiàn)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遠遠優(yōu)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時候要考慮到哪些因素呢? (2)學生談論,羅列,匯報 (3)引導:根據(jù)已經(jīng)學過的折形狀和搭支架,怎樣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們有些怎樣的建議? 3、造房子活動 (1)我們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們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選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A:怎樣把可用的材料變得更結實(結合折形狀所學的知識) B:怎樣連接這種材料(結合搭支架所學的知識) (3)分析書上的圖,你從圖上能學到什么經(jīng)驗?(學生討論,匯報)4、動手操作:分小組自由搭建,教師巡視指導(提示:模型不宜過大)5、評比,總結。 (三)總結 1、總結學生們的全篇活動。2、欣賞各種建筑。教學后記:第三單元 它們是怎樣延續(xù)后代的1、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根據(jù)需要,學生能夠查閱一些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相關資料,會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搜集有關植物繁殖的信息。2、知道幾種常見的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3、知道植物可以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繁殖下一代。4、學生能夠選擇合適的植物,用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種植一株植物,并能進行長期觀察。(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學生體驗到栽種一株新植物的樂趣。2、學生對栽種植物產生興趣,愿意堅持照顧自己栽種的植物。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2、教學難點:掌握植物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并能進行正確操作。三、教學準備盆栽植物,植物營養(yǎng)繁殖方法的圖片、錄象資料等。四、教學過程(一)初步認識植物用根、莖、葉繁殖的方式教師出示一株盆栽植物:月季。1、提問:如果栽種一株植物,大家會采取什么方法?(學生回答。)2、講述:植物不僅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還可以用植物體上的一小部分來繁殖后代。3、提問: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用這種方式繁殖后代的嗎?4、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資料。5、(出示圖片)思考:結合你們所掌握的資料,用植物體來繁殖,可以分為幾種方式?6、與學生一起歸納:葉繁殖、莖繁殖、根繁殖、地下莖繁殖。7、提問:在我們生活周圍,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莖、葉來繁殖?(二)學習簡單的繁殖方法1、學生介紹生活中見到的或親自動手嘗試過的用植物的根、莖、葉繁殖的過程。2、觀看錄像資料,了解用根、莖、葉繁殖的操作方法。3、講述:選擇植物的莖、葉來繁殖時、扦插法是比較簡便且使植物容易成活的方法。4、教師講解:示范扦插法中的枝插和葉插。(三)布置作業(yè)課后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植物,采用學過的方法親自動手栽種,并作好記錄。教學后記:4、我是怎樣出生的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會收集對自己研究的問題有用的材料;2、能選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自己調查的結果。3、知識與技能4、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況;5、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護,懂得應該孝敬父母;2、認識到生命來之不易,要珍愛自己的生命,遠離一切傷害生命的行為。二、教學重難點: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2、學會收集對自己研究的問題有用的材料三、教學準備:教師要事先擬一份告家長書,告知我們的教學意圖,以便家長能有的放矢地配合我們的教學,提高調查的效益(家長書可以和調查記錄表印在一起);還可準備一份人的胎兒生長音像資料和一份宣傳珍愛生命、遠離毒品一類內容的音像資料(或制作一套電腦幻燈片),讓學生準備好向媽媽調查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要求先考慮好想問的問題再進行調查。四、教學過程(一)交流調查的情況。1、談話:同學們,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過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嗎?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也非常想告訴大家你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對嗎?下面,我們就分組交流一下,請你告訴同組的同學,你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以及你出生時的一些情況?2、學生分組交流。3、談話:剛才,大家都已經(jīng)在小組里向別人介紹了從前的你,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大家的成長過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4、討論交流。5、小結:是的,我們大家出生前都需要在媽媽的肚子里生長大約10個月,通過這10個月的成長,我們在出生時就長成了人的樣子了。出生以后我們主要吃媽媽的奶汁長大,幾個月后我們就開始會吃東西了,慢慢學會了走路、說話6、談話:在前面的幾節(jié)課中,我們知道動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續(xù)生命。人類同樣如此,可見,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中的生長過程。1、談話:大家小時候的情況我們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但是你們知道你在媽媽肚子中是怎樣慢慢長大的嗎?2、觀看電腦課件:胎兒的成長。(三)討論應該怎樣珍愛生命,孝敬父母。1、談話:同學們,你們在課前的調查中還了解了媽媽懷孕時的情況,知道媽媽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為了你的健康成長都付出了很多的代價,你能跟大家介紹一兩件讓你特別感動的事情嗎?2、學生介紹。3、談話:在每一個人的出生和成長過程中,都蘊涵了他的親人對他無私的關懷和愛護,就像我們種一盆花,沒有我們給它澆水、施肥,它絕不可能開出美麗的花朵一樣,離開了家人的關愛,也絕沒有我們的健康成長,養(yǎng)一株花都很辛苦,養(yǎng)一個人更難!對嗎?你應該怎樣珍惜自己的生命呢?4、學生討論。5、談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為我們做了很多,平時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們呢?特別是有一天,他們老了,你會怎樣回報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呢?6、學生發(fā)言。(四)舉辦展覽會,總結全課。這里主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向大家展示一下記錄自己成長過程的物品,和他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快樂和驕傲。教學后記:第四單元 巖石與礦物1、認識常見巖石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會用感觀和工具認識常見的巖石,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一些特征;2、能夠用相關的分類標準(如顏色、形狀、軟硬等)對巖石分類;3、能查閱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形成的有關資料;4、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語言、文字、圖畫)記錄觀察結果,能夠用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實驗等探索性活動。(二)科學知識:1、知道常見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2、認識巖石有三種類型: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初步了解這三種巖石的形成過程。(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欣賞自然界巖石的美麗,產生喜愛祖國山水的美好情感;2、意識到巖石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運用。二、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分組觀察實驗用的巖石標號標本。各種美麗的鵝卵石、放大鏡、錘子、燒杯、滴管、稀鹽酸。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的有關圖片、錄像。五種常見巖石基本特征表(每組一份)。2、學生準備:自己采集的各種巖石標本,查閱的有關巖石的資料。三、教學過程:(一)由討論地球表面的覆蓋物引出巖石的話題1、導入:播放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圖片,引導學生欣賞并說說:地球表面有什么?2、簡介:我們居住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卻裸露在外,這種裸露在外的物質就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巖石。3、交流:關于巖石,你都知道些什么?4、教師出示各種漂亮的鵝卵石標本,讓學生欣賞,要求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大家,共同分享。5、談話:看到如此絢麗多彩的卵石,你想說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6、教師收集各小組的研究問題,歸類板書。(二)研究巖石的特征,了解巖石的性質1、師:今天發(fā)給大家的巖石標本標著序號,請各組同學開展競賽用多種角度、多種方法仔細觀察,找出每種巖石的特征,并把它們記錄下來。2、學生分組觀察各種巖石標號標本,用寫或畫的形式表達巖石在顏色、軟硬、結構等方面的特征。3、每組匯報觀察的方法及標號巖石的特征,其他組予以補充完善。4、師:這些巖石放進水里會怎么樣?滴上稀鹽酸又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請各組同學試一試,說一說,寫一寫你們的發(fā)現(xiàn)。5、教師提醒活動時注意實驗操作的相關要求。(三)指導學生給巖石分類1、分組討論,制定分類方法、依據(jù),做好分類卡片、分類小報。2、教師播放錄像,介紹地質學家是如何按巖石的生成方式給巖石分類的,并簡要介紹:巖漿巖的形成。沉積的形成。變質巖的形成。3、學生根據(jù)本課所學知識,識別巖石標本中哪些是巖漿巖,哪些是沉積巖,哪些是變質巖。(四)擴展與延伸采集一些巖石,做一盒巖石標本在班里巡回介紹。教學后記:2、認識礦物的性質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fā)現(xiàn)礦物的一些性質;2、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給礦物分類;3、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二)科學知識:1、知道礦物在顏色、劃痕、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2、認識幾種常見礦物,知道這些礦物的用途。(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欣賞自然界各種礦物;2、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好處。二、教學準備礦物標本、有關礦物用途的圖片或課件、記錄表、小刀、銅鑰匙、玻璃、白色無釉瓷板。三、教學過程(一)認識常見的礦物1、教師出示一些具有欣賞價值的礦物或利用礦物制成的工藝品,讓學生欣賞。2、提問:除了以上欣賞到的礦物你們還知道哪些礦物?它們是什么樣的?3、學生交流。(擴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礦物)4、教師講述:地殼中的礦物有成千上萬種,今天我們先來認識常見的幾種。請同學們把礦物標本盒打開,認識一下這些礦物的名字。5、學生打開標本盒,并觀察標本盒中常見的礦物,說出它們的名字。(二)認識常見礦物的性質1、談話:你們看到這些美麗的礦物,有什么問題要問嗎?2、學生提問。3、談話:你們提出這么多問題,覺得哪些問題我們能在課堂上研究?哪些問題適合課后研究?4、學生選擇本課能研究的問題。5、提問: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6、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討論如何用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和玻璃作為工具,給礦物標本按硬度排隊。7、學生匯報交流。(先讓學生說,然后再引導學生看書補充。)8、學生選取實驗器材,分組實驗,并填好下面的實驗記錄表。名稱顏色劃痕光澤透明度硬度形狀1239、教師巡視指導。(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0、學生匯報交流觀察實驗結果。11、引導學生總結出礦物的性質(三)認識礦物的用途1、提問:礦物有什么用?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2、學生討論。3、結合課前搜集到礦物用途的資料與全班同學分享和交流。4、教師出示有關礦物的課件,進一步說明礦物的用途。(通過電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礦物的用途)(四)鞏固練習1、教師講述:礦物的各種性質,決定了它們在工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生活中具有的廣泛用途,請你們想一想,下面的各種用途是利用了哪種礦物的那一個性質?2、學生填寫下面的表格:礦物的用途礦物名稱利用礦物的哪一個性質做顏料做鉆頭做爽身粉做石膏像做鉛筆的重要原料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3、學生交流。(五)拓展活動教師把事先寫好的礦物性質和用途的小紙團藏到教室的不同地方,然后,給一段時間,讓學生尋寶。各小組把找到的小紙團匯總,研究“寶物”是什么,再報告給老師,教師根據(jù)尋寶的數(shù)量和質量,判斷名次。教學后記: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調查和了解巖石和礦物與我們生活的關系。2、能夠查閱新型能源的有關資料。(二)科學知識:1、知道人類的開采活動給資源和自然景觀帶來的正反面影響。2、理解保護巖石和礦物的重要性。(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意識到人類在發(fā)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環(huán)境,消耗了資源,我們應該保護好陸地資源,開發(fā)新能源。二、教學準備巖石、礦物的開采圖片或課件、部分資源枯竭時間表、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的圖片或課件。有關巖石、礦物和人類關系的圖片、新型能源的有關圖片。三、教學過程(一)了解礦物與我們生活的關系、談話:(1)通過前幾課的學習,你們已經(jīng)認識了那些礦物?(2)礦物都有哪些性質?(3)你們能否依據(jù)礦物的性質,推想一下它們有哪些用途?2、學生討論后交流。(通過復習,使學生知道礦物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二)認識礦物的開采方法1、談話:礦物的用途很大,說明礦物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那么,你們知道礦物是怎樣開采出來的嗎?2、學生討論。3、全班交流。4、教師展示礦物開采的圖片(或課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礦物的開采方法。(使學生意識到人類在利用環(huán)境的同時,也在破壞環(huán)境,消耗資源。)(三)引導學生意識到礦物資源是有限的1、談話:看了這些圖片(或課件),你有什么感想?2、教師講述:部分礦物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在一天天減少,按現(xiàn)在的開采速度,有些礦物只夠開采幾十年了。3、出示部分礦物資源枯竭時間表指導學生閱讀。(1)提問:看到這份表,你能夠想象出未來的地球會是什么樣的嗎?(2)這對我們的生活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4、講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目前還離不開礦物,它們在地殼中的含量是有限的,它們都要經(jīng)過若干世紀的蓄積而成,如果我們今天浪費或不合理的使用這些寶貴礦物,那么,就是在吃子孫的飯,堵塞后代的發(fā)展之路。(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到,人類在發(fā)展的同時,也在破壞環(huán)境,消耗了資源,我們應該保護好陸地資源,開發(fā)新能源。)(四)學習人類保護礦物資源所作的努力開發(fā)新能源1、提問:礦物資源正在日夜減少,有什么辦法來彌補礦物資源的不足呢?2、學生分組討論。3、全班交流。4、談話:課前,要求同學們查閱有關新能源的資料,現(xiàn)在,請你們說一說,你們知道有哪些新能源?5、學生交流。6、教師出示利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熱能做資源的圖片或課件,向學生介紹這些新能源的好處。(擴展學生對新能源的了解。)(五)拓展活動1、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2、討論:我們能為礦物資源的保護做些什么?3、課后出一份有關礦物資源的黑板報或手抄報。(使本課內容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教學后記:第五單元 人體的“司令部”1、大 腦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通過觀察活動,了解大腦的大小、形態(tài)和結構。2、能夠通過查閱資料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關大腦的知識。(二)科學知識1、知道大腦是人體活動的指揮中心。2、知道大腦的主要功能和四個功能區(qū)。3、了解左、右大腦半球的差別。(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驗到大腦在人體活動中的重要性。2、對探究大腦的活動充滿興趣。3、意識到人類對自身大腦的認識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逐步加深的。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大腦的大小、形態(tài)和結構。2、教學難點:知道大腦的主要功能區(qū)極其作用。三、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重約1400克的物體、核桃仁、豆腐、奧運五環(huán)圖、紙制七巧板、有關大腦的圖片、錄像等資料、有關人工智能的資料的等。2、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大腦方面的資料、水彩筆等。四、教學過程:(一)活動導入1、談話:啊!同學們坐的真好,以至于老師連好多同學的手都看不到了!我們每個人一起把雙手平放在桌上好嗎?2、教師行間巡視,然后猛地用書敲一個同學的手。(學生大叫)3、指名說剛才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再重點解釋那個同學大叫的原因。4、小結板書課題。(二)自主探究1、教師提問:關于大腦,你還知道些什么?對哪些現(xiàn)象最感興趣?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列出學生們有關大腦的知識和感興趣的問題。3、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假設。4、學生設計研究方法對假設進行驗證。5、同學間對設計的研究方法進行相互評價與改進。6、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與資料進行小組合作學習。7、全班進行交流研究結果。主要知識點:(1)腦的質量大約1400克左右,大腦的質量約占腦重的80,約1120克左右。(2)大腦的大小和形狀與你的兩只拳頭握起來并攏時的大小和形狀相似。(3)大腦的表面像核桃的桃仁表面一樣,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4)大腦的硬度和豆腐的軟硬差不多,但顏色不是白的,而是淡粉紅色的。(5)大腦最表層是大腦皮層,它是腦最重要的部分。大腦皮層有許多溝槽和褶皺,這增加了大腦皮層的面積??茖W家們研究出大腦皮層可分為運動中樞、感覺中樞、聽覺中樞、視覺中樞等功能區(qū)。(6)大腦對人體的管理,是一種交叉的關系。即左大腦半球支配右側身體的運動,右大腦半球支配左側身體的運動。(7)人的大腦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語言等功能,右半球偏重于管理空間概念的功能。(8)同一功能區(qū)的大腦皮層也是分工負責的。(三)鞏固發(fā)展1、記憶力測試,認識大腦的記憶功能。(教師出示奧運五環(huán)圖,讓學生先觀察20秒,然后將它畫出來)2、引導學生了解大腦的創(chuàng)造能力。(利用七巧板拼出圖形貼在活動紙上;強調:七塊都必須用到,但不能重疊,無論拼成哪種圖形總面積必須要相等,自行設計不要參考書上的,給自己拼好的圖案起個名字)(四)課后延伸在家長或小伙伴的合作下,繼續(xù)探究有關大腦和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后記:2、神經(jīng)一、教學目標:(一)過程與方法1、能夠開展實驗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經(jīng)反應速度并進行解釋。2、能夠開展模擬活動,認識感覺神經(jīng)和運動神經(jīng)是怎樣傳遞些信息的。3、能夠對大腦、脊髓和神經(jīng)是怎樣協(xié)同工作的作出簡單的解釋。(二)科學知識1、知道在人體活動中大腦、脊髓和神經(jīng)是怎樣協(xié)同工作的。2、知道人體活動中的神經(jīng)傳導過程。(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對探索神經(jīng)傳遞信號的秘密充滿興趣。2、樂意探究反應速度的差異和解釋其原因。二、教學準備有關神經(jīng)傳導過程、神經(jīng)分布方面的圖片或課件、鉛筆、尺子、橡皮。三、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談話:我們知道了大腦是人體的指揮中心,它指揮我們的身體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那么大腦是通過什么接到的信息?又是通過什么把發(fā)出的命令傳送出去的?2、學生猜測、匯報。3、介紹:信息傳遞的路徑神經(jīng)(二)自主學習1、利用圖片或課件介紹神經(jīng)的情況。(1)介紹:神經(jīng)系統(tǒng)包括大腦、脊髓、神經(jīng)。(2)認識神經(jīng):就像電話電纜,分布在全身各處,在大腦和身體各部分之間傳遞信息。感覺神經(jīng)是把信號從感官傳遞到大腦的神經(jīng):神經(jīng)脊髓大腦運動神經(jīng)是把大腦的命令傳遞到身體各處的神經(jīng):大腦脊髓神經(jīng)。(3)模擬一個簡單的信號接力。神經(jīng)脊髓大腦脊髓神經(jīng)(4)指出有些反射不需要大腦分析的、頭部感覺器官進入的信號不進過脊髓直接進入大腦2、探究大腦和神經(jīng)是怎樣協(xié)同工作的。(1)出示神經(jīng)系統(tǒng)圖片(2)介紹: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及其分布位置。(3)測皮膚里神經(jīng)的敏感性。談話:我們的皮膚里有豐富的神經(jīng),下面我們來做一些有趣的民敏感性測試。介紹方法與要求。小組活動。匯報測試結果。討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結:身體不同部位神經(jīng)的敏感性是不同的。(4)探究身體不同部位反應快慢的活動,談話:身體不同部位神經(jīng)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不同部位的反應快慢是否一樣呢?怎樣進行驗證?討論驗證方法。小組活動。匯報測試結果。小結:身體不同部位的反映有快有慢。(5)測個體之間反應速度的差

注意事項

本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冊.doc)為本站會員(最***)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