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5單元第7課時整理與復習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第5單元第7課時整理與復習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2020學年西師大版數學精品資料
第五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第7課時 整理與復習(1)
【教學內容】
教材第81~82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整理與復習中,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掌握水平。
2.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索,提高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信心。
【重點難點】
重點:找出20以內的所有進位加法,并按規(guī)律排列。
難點: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排隊的游戲嗎?
你們知道怎樣進行排隊嗎?
學生自由發(fā)
2、言。
小結:根據標準不同,排法也不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男同學和男同學排,女同學進而女同學排。
今天我們來給一些算式朋友排一排隊。
二、探究新知,發(fā)現規(guī)律
1.整理口算卡片。
出示口算卡片。(強調不重復)
開火車。
9+2= 8+6= 7+5=
7+9= 8+8= 3+9=
4+7= 7+8= 5+6=
7+7=
指2個學生說算法。
學生回答。
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整理算式的思路和方法。
請各組代表說說本組的排列思路。
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20以內的
3、進位加法算式,對于這么多的算式,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小結:你們來把這些算式整理一下排排隊。
小結方法:
方法1:把加數相同的算式排成一排,9加幾一排,8加幾一排,7加幾……
方法2:把得數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排列。
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自制的11~20進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激勵小結:同學們真棒,整理得真好。我們今天只著重研究其中一種卡片的排列規(guī)律。(相同加數排列在一起)
2.找規(guī)律。
完成教材第81頁“整理與復習”第1題。
指生說是怎么填的,有什么方法嗎?
學生回答。
引導觀察:可別小看這張表,里面還藏著許多小秘
4、密,聰明的同學,你能找出哪些規(guī)律呢?
四人小組內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方法:
(1)豎著看。
第一個加數都相同,第二個加數一個比一個多一。
(2)橫著看。
和相同,第一個算式和最后一個算式數字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第二個算式和倒數第二個算式數字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
(3)斜著看。
從左下到右上,第二個加數相同,第一個加數一個比一個小一。
三、鞏固運用,加深理解
我們已經發(fā)現了進位加法表中的很多規(guī)律,老師相信接下來你們會有更好地表現。任意指表中的一題。
從表中找出兩個相同數相加的式子,并說出得數。
如:8+3、3
5、+8等于11……
說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
9+2、8+3、7+4、6+5、5+6、4+7、3+8、2+9。
四、課堂練習
1.完成教材第81頁“練習十六”第1題。
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評講時選擇兩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學生做題并說計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1頁“整理與復習”第2題。
剛才大家說的計算方法很好,在分數時不管分的是大數還是小數,都是用了“湊十”的方法,看來這個方法很重要。接下來我們就再用這個方法來算算第2題。
學生思考。
8+4=12想:
8+2+2=12或4+6+2=12
6+9=15
想:9+1+5=1
6、5或6+4+5=15
小結:雖然兩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們習慣大數不動,拆分小數。
3.完成教材第82頁“練習十六”第4題。
學生自主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第6題時,要指導學生自制紙帶,照圖上所說的方法做一做,邊移動紙帶邊綜合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
4.完成教材第82頁“練習十六”第5題。
學生寫算式。
看誰寫的算式多。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左邊填的數是14的加法算式,右邊填的數是13的加法算式。
五、課堂小結
今天把本單元學習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通過排列、填寫,找出了其中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可以幫助大家更熟練地計算。
六、作業(yè)設計
板書筆記
整理與復習(1)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并不是冷飯重炒,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訓練,而是讓學生在自主梳理所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所提高,有所拓展,使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得到提高。本節(jié)課是系統(tǒng)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根據所學的算術讓學生自主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再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觀察20以內進位加法的排列規(guī)律,再引導學生按序觀察、分析、尋找規(guī)律。學會有順序的觀察,橫向、縱向、斜著……并發(fā)現其中隱藏的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既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又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思考問題,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