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MPA復試《公共政策學》題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東北大學MPA復試《公共政策學》題庫(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東北大學MPA復試《公共政策學》題庫
1. 公共政策學科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是什么?
答:對象:理論研究、過程研究、方法論研究和案例研究。 目的:管理公共領域內的公共事務。
任務:①推動公共事業(yè)向前發(fā)展②實現國家部門職能③調節(jié)各種社會關系和調整價值分配④指導、補充法律的制定和實施。
2. 公共政策學發(fā)展的過程及其特點是什么?(估計不能考)
答:產生的標志是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與勒納合編的《政策科學:范圍和方法的新近發(fā)展》,德洛爾的政策科學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檢討》《政策科學構想》《政策科學進展》成為獨立的學科。70年代,分析范式產生,重心向執(zhí)行和評估研究轉移,理論基礎從
2、政治學向經濟學;80年代加強了倫理研究,比較研究;90年以來重視宏觀分析,政府改革和績效評估成為熱點。
3. 我國政策科學發(fā)展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是什么?
答:問題:一是沒有形成中國特色的政策科學理論;二是研究存在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三是政府官員缺乏應有認識;四是政策科學的教學案例不足。 對策:充分認識理論和實踐意義。把引進的西方理論本土化。研究者應當深入政策過程
4.理性模型與漸進模型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
答:理性模型分為絕對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兩種,兩者共同的優(yōu)點是如能滿足各類前臵條件,信息掌握量大、問題分析全面,將至少形成滿意甚至是最佳決策方案。但是絕對理性模型在現實中難以適用,有限
3、理性模型要求問題既定,分析受時間費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決策者個人價值觀影響嚴重。?
漸進模型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減少對理論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間的關聯即可,不用考慮到所有變故③減少了待考慮因素④允許試驗,實現自我校正的效果⑤會在一定時間內形成一系列相關標準,為另一個漸進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礎。?缺點是偏于保守,不適用戰(zhàn)爭或重大社會問題,在需要改革時會阻礙發(fā)展。?
5.試用系統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從政治系統產出的?(估計不能考)?
答:系統模型設計環(huán)境、輸入、輸出和政治系統。環(huán)境是指政治系統外的一切狀態(tài)和事物。環(huán)境對政治系統造成的一切影響就是輸入,政治系統面對輸入做出反應,給出權威性價值分配結果
4、,即輸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國公共政策制定適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國公共政策適用綜合政策模型。①現實中任何一項決策都使用了兩項以上的決策模型。②我國目前處于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各項社會事業(yè)有序進行,在這個背景下,漸進政策模型較為適用,在發(fā)展中循序漸進的微調各類政策。③遇有特殊問題需要下定決心改革時,有限理性模型應作為主要選擇,這樣可以充分論證,在政策制定方面體現民主,至少會選擇滿意的方案。?
7. 政策系統同其他社會系統有何異同點?(估計不能考)?答:同:同為系統,都具有系統的共性特征。異:因政策系統有特定的目標和要求,所以有同社會系統不同的結構體系。①宏觀結構分為縱向橫向。②微觀
5、結構分為多個過程。?
8.政策本身是否可以看做是系統的一種類型?(估計不能考)?
答:可以。①構成政策系統的靜態(tài)要素具有整體性。②構成政策系統的運行體系具有整體性。?
9.政策系統的開放性程度如何把握?(估計不能考)?答:一是通過政策與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二是通過進行信息交換。?
10.如何理解政策系統是一個動態(tài)的連續(xù)過程??
答:政策的動態(tài)性由本身與環(huán)境的關系決定,人的認識難免偏差,政策的制定不一定能達到客觀存在的要求,實施過程中需要隨時進行或大或小的調整;而政策的穩(wěn)定性又決定了政策必須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
11.政策問題建構主要涉及哪些內容??
答:一是發(fā)現問題,確認是否屬于政策
6、問題;二是確認問題情境;三是了解政策利害關系人的切身感受;四是問題陳述,①澄清問題本質②陳述問題發(fā)生原因③確定標的人口④初步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12.政策議程建立的特點是什么??
答:議程建立包括公眾議程和政府議程,兩者相互聯系,公眾議程是政策議程的起始階段,政府議程是政策議程的高級階段,但是并非所有進入公眾議程的問題必然進入政府議程,也并非所有進入政府議程的問題都必然經過公眾議程。
13.我國政策制定過程的特點有哪些? 答:政策制定過程包括問題構建、議程設立、方案設計、方案合法化等環(huán)節(jié)。 其中問題構建是對問題現狀的認識與描述;議程設立主要由黨和政府的主要領導者及各級人大代表和
7、政協委員發(fā)起;方案設計包含目標確立、方案起草及深加工、方案預評估、方案抉擇等過程;方案合法化需根據憲法授予政府的權利規(guī)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來進行,重大政策的合法化權利應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4.政策執(zhí)行的定義和特征是什么??
答:政策執(zhí)行是政策執(zhí)行者運用各種政治經濟資源,通過建立組織機構,采取解釋、實施、服務、宣傳等各種行動將政策觀念形態(tài)的內容轉化為現實效果,從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
特征有三,①政策執(zhí)行的主體是政策的具體實施者。②政策執(zhí)行是有組織的活動過程。③政策執(zhí)行是政策的現實化過程。?
15.政策執(zhí)行的程序與手段是什么??
答:程序:①全面正確理解政策②充分進
8、行政策執(zhí)行準備③有效組織政策實施④研究政策執(zhí)行的信息反饋。?
手段是指政策執(zhí)行的具體方式、方法,主要由以下幾種:①通過政府立法決策執(zhí)行政策②通過行政機構決策執(zhí)行政策③通過經濟杠桿組織調節(jié)和影響社會活動執(zhí)行政策④通過經濟杠桿調節(jié)與行政決策結合執(zhí)行政策。?
16.影響政策執(zhí)行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學化和結構的合理性,二是強大的政府和強大的國家能力,三是適宜的政策環(huán)境,四是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連續(xù)性,五是執(zhí)行中損益關系的合理化,六是暢通有效的信息溝通能力,七是政策資源的投入程度。
?17.如何認識和解決政策執(zhí)行偏差問題?※?
答:政策執(zhí)行中的偏差是指執(zhí)行者曲解或者不嚴格執(zhí)行
9、政策的行為。?
主要表現為①政策歪曲②政策損缺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出現偏差的原因:①利益沖突導致政策執(zhí)行失控②公共政策運行機制不健全③政策執(zhí)行控制能力較弱④公共政策執(zhí)行者素質缺陷。?
偏差的危害:①嚴重影響政策作用的發(fā)揮,出現政策零效力或負效力②嚴重損害政策對象的利益,磋商政策對象的工作積極性③嚴重損害政策制定、決策機構的形象。?
解決對策:①在政策執(zhí)行中堅決貫徹原則性、靈活性、整體性的原則②全面提高政策執(zhí)行者的素質。
18.政策評估的內涵及特質是什么??
答:①政策評估的對象是足以影響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公共政策或計劃②必須采用多元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③由一定的評估主體進行④評估內容
10、包括政策執(zhí)行、效果和政策價值兩大方面⑤評估的目的是為了政策的制定和改進。?
特質:①以政策價值為前提和核心②以事實為基礎評估價自豪③重視歷史脈絡和未來走勢④評估價值的雙重性。?
19.政策評估的主要類型有哪些?有何優(yōu)缺點??
答:①效果評估,因果關心難確定、難以核算間接成本②過程評估,在政策沒有經驗可循、政策面臨不確定性較多時適用③效率評估,成本的計量不可能完全準確④內部評估,存在評估結論客觀性不足,但具有了解政策、評估資料豐富的優(yōu)點⑤外部評估,評估結論較為客觀,但不易獲得真實的評估資料⑥正式評估,人員素質高、資料系統、經費充足、方法科學,但是以上條件要求較高可,難以達到⑦非正式評估,方
11、式靈活、簡單易行,但是資料搜集不充分,缺乏經費,結論隨意、粗糙⑧預評估,實現事先控制,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取代政策執(zhí)行后的評估。
20.政策評估中的障礙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一是來自政策本身的障礙:目標的不確定性,與標的團體行為和環(huán)境改變的因果關系不確定,政策效果不確定。二是來自政策制定者的障礙:認識上的誤區(qū)和行動上的阻撓。三是來自評估者的障礙:形式評估和能力不足。四是評估條件欠缺:資料和經費缺乏。五是其他方面的障礙:如成本收入與收益不易核算,評估結果閑臵無用等。?
克服的辦法:一是根據公共政策固有特點確定評估對象,明確評估標準,嚴格程序,采用多元評估方法,科學、規(guī)范的進行評估;二是建
12、立獨立的經費和信息系統;三是確立政策評估的法律地位。
21. 政策監(jiān)控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一是基本條件:①圍繞政策目標進行②按照政策戰(zhàn)略進行③要有組織機構作保證。二是基本原則:①封閉原則②反饋原則③能級原則。三是基本方式:①預先、過程與結果的監(jiān)控②自行、逐級和越級監(jiān)控③目標狀態(tài)與關鍵點監(jiān)控。?
22.如何理解政策監(jiān)控貫穿整個政策過程??
答:政策監(jiān)控是貫穿政策過程始終的內向功能,通過對政策過程各個階段的監(jiān)督、控制、調整,保證政策功能的發(fā)揮和政策目標的實現。?
23.簡述政策終結的障礙和對策。?
答:障礙:①相關人員的情緒②機構連續(xù)的性能③行政機關的聯盟④利益集團的影響⑤法律程序
13、的障礙⑥公共輿論的壓力⑦政策終結的代價。?
對策:①以理服人,化解抵觸情緒②求得理解,公開評估結果③緩解壓力,政策廢立并舉④信息戰(zhàn)術,爭取輿論支持⑤把握全局,協調相對關系。
?24.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價值觀??
答:公共政策價值觀是公共政策主體的價值取向模式,決定著社會資源如何提取和分配。包括對公共政策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理論和理想。?
25.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價值觀的作用??
答:一是導向作用,是人們的行動指南;二是動力作用,期望值決定了人們行動的熱情高低反正;三是整合作用,決定人行動的指向;四是評價作用,影響評價結果。價值觀通過交換、說服、強制三種方式整合時才能真正體現其整體作用。
14、?
26.談談你對公共政策過程中出現的價值沖突問題的了解。?
答: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價值沖突是指在公共政策過程中,政策參與者對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利益導向持有不同觀點而產生的沖突。表現為整體和局部利益沖突,當前和長遠利益沖突,價值和代價的沖突,包括機會成本和負價值。?根源:①客觀原因,是指政策本身所無法克服的客觀障礙。②政策原因,在公共政策過程中政策本身以及用于指導政策本身的價值原則也構成了公共政策過程中價值沖突。?
27.如何理解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倫理問題??
答:一是政策主體的倫理,包括廣泛的代表性,高尚的公德性,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性。二是政策環(huán)節(jié)的倫理,制定中包括交換、分配、程序和規(guī)則的公正
15、性。執(zhí)行中的靈活性、大局意識和法制意識。評估中的實事求是。?
28.系統分析包含哪些基本內容??
答:一是整體分析,即系統整體狀態(tài)及其目標優(yōu)化;二是結構分析,探求系統的合理結構,達到最優(yōu)定位、最優(yōu)結合和最優(yōu)輸出;三是層次分析,縱向的等級關系和橫向的組合關系;四是相關分析,包含各要素之間,要素與整體間,系統與環(huán)境間,協同性的關系;五是環(huán)境分析,即系統與環(huán)境的關系。?
29.簡述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答:作用:一是能使有關的知識調條理化、專門化,便于變量之間進行比較和計算機處理,二是復雜問題表述更有條理,便于復查、評估、檢驗,設計反饋機制;三是比其他方法更客觀、準確、嚴密,有助于確定問題、目標、方案,以及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評估與監(jiān)控。?
局限:不適應外部條件的變化;不能對結論再判斷;應用范圍受限制。?
30.簡述定性研究方法的特征及作用。?
答:特征:定性研究方法以建構的研究認識論作為自己的認識論;研究宗旨往往是針對解釋和揭示事物、現象和事件的原因及本質,并非要總結出可運用于更大范圍的因果關系;研究手段往往是具體的、不需要涉及數字的技術。?作用:定性分析方法是為了解決政策問題中不能定量分析的部分而發(fā)展出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