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及教案.doc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及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及教案.doc(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 —-可編輯修改,可打印—— 別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資料 ——全冊教案,,試卷,教學課件,教學設計等一站式服務—— 全力滿足教學需求,真實規(guī)劃教學環(huán)節(jié) 最新全面教學資源,打造完美教學模式 品 德 與 社 會 學 科 教 學 計 劃 ( 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 ) 班 級 六 ( 5 ) 教 師 學 校 小學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2017.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fā)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意在使兒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第三單元《世界問題還不少》,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四單元《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教學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布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qū)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yǎng)分,更好的發(fā)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fā)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并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yǎng)為優(yōu)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四、教學措施: 1、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實踐活動,做到“知行統一”。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1周至第4周 第二單元 地球生病了 第5周至第8周 第三單元 世界問題還不少 第8周至第13周 第四單元 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第14周至第17周 第一單元: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 第一課:可愛的地球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水平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探索宇宙的無限向往,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2.培養(yǎng)學生對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在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收集材料,展開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從中發(fā)現并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重點難點: 讓學生從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國家的強大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水平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探索宇宙的無限向往,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1.在課前收集有關神州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相關報道和資料。 2.讓學生收集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有關材料。 3.地球的圖片,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地球 1.出示楊利偉的圖片資料。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神州五號飛船首次載人飛行的有關報道和資料。 2.從衛(wèi)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樣子的? 3.看書上插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天地對話——“我看到咱們美麗的家了”。 4.提出疑問:楊利偉從神州五號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組織小組討論,得出地球形狀的初步結論。 二、探究學習——地球的形狀與面貌 1.我們現在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那么古代人類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呢? 2.學生交流。 3.對比實驗:模擬“海邊看船”。 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地球是一個球體。 4.出示地球儀: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學生觀察總結,教師補充。 引導學生說說地球儀的主要構成。 學生發(fā)言后,簡介地球儀上的地軸、經線、緯線、赤道、北極、南極。 5.地球表面真實的原貌是怎樣的呢? 讀加加林的描述,討論。 6.小組比賽:在地球儀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活動:《科學暢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組,每小組模擬乘坐一架飛船,飛船名稱由各組自定。要求將本課學習的只是進行串聯,模擬宇宙飛行,說說看到的情況。必須反映的內容是:地球形狀特點,宇宙中的星球。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2.學生對材料收集、整理、分析、歸納的能力。在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相互合作的習慣和能力。 3.通過收集材料,展開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從中發(fā)現并體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 重點難點: 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特點,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識。 教學準備: 1.地球儀。 2.世界地圖。 3.讓學生調查,調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類與來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認識大洋大洲 1.復習地球儀知識,以及海洋與陸地面積比例示意圖,在地球儀上辨別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較。 通過讀圖,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東西半球圖,指導學生從東西半球圖,區(qū)分陸地和海洋,認識七大洲、四大洋。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同時認識七大洲和四大洋中的最大和最小。 各小組借助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4.讀“七大洲名稱的由來”,加深對大洲大洋知識的理解。 通過地圖的判讀,從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不同角度了解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然后對東西半球間,南北半球間陸地面積大小進行比較,得出:東半球陸地面積大,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二、探究學習——神奇的陸地與海洋 1.先出示一組不同的地形圖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種。 2.分小組討論: (1)說說我所知道的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 (2)說說我所知道的陸地動植物資源。 (3)說說我所知道的有關地形的世界之最,如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最高的山脈等。 3.匯報: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調查。 說說經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將這些食品進行劃分。 4.說說對未來開發(fā)海洋的想法。 小結:海洋是人類當今和未來開發(fā)的重要領域,是人類開發(fā)利用地球資源的重要場所。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美文欣賞——可愛的地球 說一說我們居住的“家”:從不同角度夸夸我們生活的地球,提出保護地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針對愛護地球行動,提一條倡議。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地球形狀特點、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等事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愛國主義情感。 2.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3.理解學習地球的相關知識,是為了今后建設更美好的人類家園。 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人類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對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地球村的理念,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喚起人類熱愛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相關資料。 2.鄭和下西洋的資料。 3.歌頌地球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看說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1.同學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環(huán)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嗎? 板書“麥哲倫”,導入新課。 2.根據課前預習和課前搜集的資料,學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麥哲倫。 3.根據教材提供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示意圖,說說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線路,主要是從哪個大洲出發(fā),經過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達哪里。 4.討論:麥哲倫實現環(huán)球航行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5.活動:我是小小環(huán)球航行家。 以小組為單位,按照麥哲倫航海路線示意圖,結合對所經過地區(qū)自然風貌或風土人情的大概了解進行情況介紹。 二、探究學習——形形色色的環(huán)球旅行 1.交流環(huán)球航行的有關素材。 2.教師介紹:現代麥哲倫。 英國28歲的女航海家艾倫麥克阿瑟打破世界記錄駕帆船71天環(huán)游世界。 3.生朗讀書上的環(huán)球航行故事資料。 三、知識拓展——復習與鞏固 1.分小組,各自交流三節(jié)課的學習體會,然后,小組合作完成圖畫創(chuàng)作。 2.小組分角色朗讀“地球,我的母親”。 3.集體閱讀“世界地球日”資料。教師介紹近幾年地球日的主題。 第二課:從世界看中國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了解中國國情概況的基礎上,了解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自然環(huán)境豐富多樣的特點。通過對不同區(qū)域地理特點的了解,加深對我國“地域遼闊,內部差異明顯”特點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正確理解區(qū)域差異大,人口眾多對我國經濟建設帶來的負面影響。 重點難點: 通過對不同區(qū)域地理特點的了解,加深對我國“地域遼闊,內部差異明顯”特點的理解。 教學準備: 1.東西半球圖、地球儀。 2.中國地形圖、中國行政區(qū)劃地圖掛圖。 3.錄音:《請到天涯海角來》、《黃河頌》、《康定情歌》、《青藏高原》。 各地區(qū)風光的景觀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中國長城、故宮、兵馬俑、云岡石窟等圖片。 2.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邁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紹,說明目的,各自介紹自己的國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邁克提出“中國在哪里”導入新課。 二、教學互動 1.出示世界地圖,找出瑞典和中國的地理位置。 小結:從南北半球看,中國在北半球;從東西半球看,中國在東半球;從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國在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2.邁克提出新問題:中國與他的國家誰大? 指導看圖:中國陸地面積與歐洲面積的比較圖。 學習閱讀方格統計圖,分小組計算面積數,得出結論:中國的面積很大,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差無幾。 3.學生分小組朗讀中國小檔案。 以小組為單位,各自介紹“我所知道的中國檔案資料”。 讀圖練習: 在中國行政區(qū)圖上找出中國的首都、主要島嶼臺灣島和海南島,認識中國瀕臨的海洋。 4.介紹中國的行政區(qū)劃。 三、小導游活動 根據中國地形圖,設計幾條邁克的旅游路線,選擇其中一條。 1.將旅游路線按東北地區(qū)、海南島、黃土高原和華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順序設計。 2.確定在各個地區(qū)想了解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 (1)播放《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學習東北地區(qū)內容。 了解:吉林霧凇、長白山天池、朝鮮族。 師講解: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平原,也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2)播放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轉入海南島的學習。 出示椰子林、橡膠林的圖片,介紹海南島特有的熱帶海洋風光。 (3)播放《黃河頌》,揭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 介紹黃河流域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討論黃河的功過。 (1)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紹我國五大淡水湖。 展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工農業(yè)、商業(yè)、城市建設的圖片。 欣賞古人對江南的贊譽——《憶江南》。 四、總結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誦“溜溜的跑馬山”。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員,左鄰右舍的關系是涉及地區(qū)和諧、世界和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正確認識鄰國關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國”的關鍵。在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地圖閱讀、資料收集、分類整理、系統分析的過程中,學生能學會如何查詢資料,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提煉,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本領,也強化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并讓這種情感有機地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重點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中國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員,左鄰右舍的關系是涉及地區(qū)和諧、世界和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學準備: 1.中國行政區(qū)地圖,地球儀。 2.收集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的景觀圖片、民族服飾圖片等。 3.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講故事《鑒真和尚東渡日本》。 2.看中國行政區(qū)地圖,找出日本的位置,導入新課。 二、教學互動 1.中國的鄰居有多少?中國的鄰居可分哪幾類? (1)指導學生按順序在地圖上把14個鄰國一一找出來。 (2)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主要海上鄰國,并說說它們分別與我國相隔哪些海洋。 2.根據自己的課外知識,向同學們介紹其中自己比較熟悉的鄰國與它們的首都。 看世界地圖,比一比,日本和美國距我國的距離哪個更遠。 3.什么是比例尺?閱讀“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們交往的方式有何變化? 提出觀點:有人說,世界變小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5.介紹中國的睦鄰友好“三鄰”政策和我國和平外交的五項基本原則。 三、布置作業(yè)。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團結為主題的創(chuàng)作畫。 第三課:我們互通有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 2.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了解經濟全球化的概念,在生活中能夠主動關心身邊發(fā)生的經濟活動。 3.通過資料收集、討論、專題調研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走向世界的同時,進口貨也走進國門,經濟交流是雙向的。初步培養(yǎng)學生經濟全球化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資料收集、討論、專題調研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走向世界的同時,進口貨也走進國門,經濟交流是雙向的。初步培養(yǎng)學生經濟全球化的意識。 教學準備: 1.查找關于我國出口商品信息的信息資料。 2.調查身邊的進口貨,記下產品名稱和產地等相關信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如果留心的話,會發(fā)現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上標有“中國制造”的字樣,它表明這件東西是我們中國制造出來的?,F在國外許多地方可以看到這樣的產品,我國出口商品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二、學習“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1.主題新聞發(fā)布會:學生展示所收集的關于我國出口商品信息資料。 教師講解圖表的有關知識,請學生借鑒課本第16頁的表格,試著畫一個與我國出口商品狀況有關的圖表。 2.閱讀《圣誕老人中國造》。 討論:圣誕老人中國造代表了怎樣的現實?你對中國制造走向世界這一現實有什么看法? 3.指名朗讀《我在美國逛超市》。 同桌交流:你對黃奇逛美國超市的經歷有什么感想? 討論:黃奇發(fā)現姨媽過去從美國回來時總是大包小包地往國內帶東西,現在卻是在國內買很多東西,大包小包地往美國帶。你能幫他解釋一下其中的奧秘嗎? 三、學習“我們身邊的進口貨” 1.學生整理課前的調查結果,填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主要包括物品名稱、品牌、產地和調查方式。 2.比較討論:你在調查中有沒有發(fā)現有些商品的不同組成部分產自不同的國家? 3.了解“外來詞”。 閱讀課本中的《咖啡——漢語中的外來詞》。 你還能夠找出幾個漢語中的外來詞嗎? 討論:漢語中有這么多的外來詞,漢語有滲透到一些別的國家和地區(qū),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明確:中外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世界與中國經濟互通有無的重要行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對外來事物持包容的正確態(tài)度。 2.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歸納總結、獲取信息的能力,初步養(yǎng)成以開放的國際視野來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世界與中國經濟互通有無的重要行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既不盲目自大又不盲目崇洋,對外來事物持包容的正確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查找張騫、馬可波羅等人的歷史故事。 2.調查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家鄉(xiāng)的產品銷往國際史上的報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談談對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看法。 二、學習“互通有無,由來已久” 1.自主閱讀有關“絲綢之路”的段落。 對照插圖,說說:“絲綢之路”連接了哪些國家和地區(qū)? 談談你對“絲綢之路”的了解和看法。 2.分組朗讀課文《馬可波羅在中國》和《鄭和下西洋》。 (1)在文中標出體現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關鍵詞”。 (2)請同學走上講臺,講講張騫、馬可波羅、鄭和等歷史名人故事。 (3)討論:馬可波羅和鄭和的舉動在他們那個時代里,對我國產生了怎么樣的影響?在今天看來,又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你認為這種影響能夠持續(xù)到今天的理由是什么? 3.為紀念鄭和下西洋之舉,600年后的今天,兩岸青年又開始重走鄭和下西洋之路。 自由閱讀《兩岸青年重走鄭和下西洋之路》。 討論:如果有機會,你會不會去參加這樣的活動?說說你的理由。 三、學習“走向世界的中國大蒜” 1.朗讀《小華家的大蒜》。討論:小華家的大蒜的遭遇說明了什么問題?參與國際競爭要注意哪些事項? 2.閱讀《美國大蒜向中國大蒜低頭》。 討論:你聽說過類似的新聞嗎?這些新聞表明了一個怎樣的現實? 3.閱讀世界貿易組織的簡介。 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世界貿易組織的資料。 討論: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意義何在?我們國家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你認為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中有哪些優(yōu)勢和劣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可能給我們國家的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你覺得我國在對外經濟交流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問題? 4.指名朗讀《家鄉(xiāng)來了“洋專家”》 交流: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你感到家鄉(xiāng)的經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四、教師總結 第四課:網絡連接你我他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網絡相關知識的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對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與人交流等方面的用途產生興趣,并形成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態(tài)度。 2.通過上網親身體驗和交流網絡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當今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網絡能帶給我們種種便利。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上網親身體驗和交流網絡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當今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網絡能帶給我們種種便利。 教學準備: 1.請學生準備一個網絡上的故事。 2.教師網上注冊。 3.準備網絡歌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師:《東北人都是活雷鋒》這首歌本來不為人所熟悉,但它以Flash的形式,借助網絡傳播之后,一夜之間就紅遍了大江南北。通過這首歌的遭遇,我們可以窺見網絡的力量。 板書課題:網絡連接你我他 二、認識“網絡時代”,了解網絡的作用。 1.自主閱讀課本內容。 你能體會到課文中的宋伯伯為了能和女兒在網上交流,突擊學習電腦和上網時的心情嗎?如果你在外地通過網絡和家人聯系,你最想跟他們交流什么?又會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交流呢? 討論:不同的交流方式相比,網絡有哪些好處。 2.找一找,你身邊有哪些現代科技的發(fā)明與應用真正將人類帶進了“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嶄新世界? 3.閱讀《國際互聯網》。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網絡時代的特點,你會首選哪個詞呢? 4.閱讀《我與網絡一起成長》。 網絡故事會:聽說過網上有趣故事嗎?你和網絡之間產生過故事嗎? 交流故事。 5.閱讀《網上尋醫(yī)》《網上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 (1)網絡作用知多少。 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請把你能想到的網絡作用寫下來,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看看網絡的作用你們知道多少。 (2)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在不遠的將來,網絡還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應用? (3)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有用的網址。 (4)你平常上網嗎?經常去的網站有哪些? 6.你利用網絡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討論:假如突然離開了網絡,你認為我們的生活會發(fā)生改變嗎?如果會,你覺得那將會是哪些方面的變化? 討論: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有哪些?你是如何從中受益的? 7.朗讀《網絡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帶來了希望》。 你是怎樣理解教室里寫的那段話的? 8.閱讀《網上幽默》 如果你的家長不支持你上網,而你又非常想利用網絡做些有益的事情,回家之后,你會怎樣給父母說?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網絡是一柄雙刃劍,它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使學生在頭腦中自覺筑起抵御不良思想的“防火墻”。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避免誤入歧途,掉進網絡“陷阱”。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網絡是一柄雙刃劍,它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使學生在頭腦中自覺筑起抵御不良思想的“防火墻”。 教學準備: 請學生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途徑,每人找出至少一個網絡“陷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網絡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許多便利。誰來說說? 過渡:網絡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中也有一些負面消極的東西。 二、教學互動一 1.閱讀課本第29頁《我看“電腦熱”》。 2.思考:在網絡上,你都愛做些什么?你玩網絡游戲嗎?如果玩的話,玩游戲占用了你多少時間? 3.請玩過電腦游戲的同學談談:你經常玩的電腦游戲是什么?你喜歡電腦游戲嗎?它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4.如果要客觀地評價一下網絡游戲給你帶來的影響,你認為有哪些?這些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三、教學互動二 1.自主閱讀30到31頁的內容。 2.找“陷阱”。結合課前準備的關于網絡“陷阱”,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網上的不良行為? 全班同學將這些找到的“陷阱”進行匯總。 3.討論:這些不良行為和網絡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有關系嗎?這些不良行為的發(fā)生能不能全部歸咎于網絡呢? 4.我們有辦法避免這些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嗎? 四、教學互動三 1.假如你在網上看到有陌生人自稱是我們班某位同學的鄰居,向你索要這位同學的聯系方式,你會怎么做? 2.討論:你知道哪些途徑可以避免網絡“陷阱”。 五、教學互動四 1.復習四年級下冊學過的“網絡文明公約”。 2.討論:為什么有關部門要規(guī)定“國內游戲廳禁止中小學生進入?” 3.為了堅決執(zhí)行這一規(guī)定,應該采取一些什么樣的措施?請你獻計獻策。 4.全班同學合作,寫一封遵守網絡公約的倡議書。 第二單元:地球生病了 第五課:地球在“發(fā)低燒”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中事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全球氣候變暖變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變化所起的作用。 2.幫助學生認識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導致溫室效應增強的主要原因,引導學生尋找我們的哪些行為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探索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種途徑。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認識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是導致溫室效應增強的主要原因,引導學生尋找我們的哪些行為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探索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種途徑。 教學準備: 冰水混合物,透明容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展示透明容器里面的冰水混合物,說明:水的溫度很低,和冰的溫度相近。 2.學生觀察溫暖的室溫下透明容器里冰塊的變化。 3.師:我們把這個容器看成微縮的北極。北極熊就生活在海冰上,由于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北極地區(qū)的冰川正在逐漸融化,冰架在崩塌,覆蓋在北冰洋上的巨大冰面在逐年縮小,就像我們眼前的冰塊受熱發(fā)生的變化一樣。這樣下去,北極熊將怎樣活下去呢? 二、學習“北極熊的憂愁” 1.假如你是生活在冰上的北極熊,請以北極熊的口吻講述在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情況下的遭遇。 2.閱讀《地球“發(fā)低燒”了》。 聯系自己生病發(fā)低燒的感受,說說地球“發(fā)低燒”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 3.結合北極熊的遭遇和地球的現狀,討論:地球“發(fā)低燒”,習慣了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生活的北極熊,在地球上還能找到自己的家嗎? 4.齊讀《環(huán)境警報》,聯系經驗,談談感想。 三、學習“假如地球繼續(xù)變暖” 1.思考:假如地球繼續(xù)變暖,會帶來哪些問題?可能導致怎樣的嚴重后果? 2.閱讀課本關于海平面上升的段落和環(huán)保志愿者書寫的標語。 在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問題中挑選某一個問題,試著為它撰寫一條環(huán)保警示語。 3.分角色朗讀《珠穆朗瑪峰》。 你覺得這位小作者的想象有道理嗎?為什么? 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假如地球氣候持續(xù)變暖,經過若干年后,你眼中的地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身邊的綠化與環(huán)境保護密切聯系,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huán)境。 2.通過氣候問題的小調查等,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從自己做起,為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護環(huán)境出一分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氣候問題的小調查等,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從自己做起,為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護環(huán)境出一分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氣突然變化時,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增減衣服的話,就可能會發(fā)燒。那么,地球為什么會“發(fā)低燒”呢? 二、學習:地球“發(fā)低燒”是誰的責任 1.資助閱讀“溫室效應”的原理解說。 2.討論:了解“溫室效應”的原理,再思考一下:地球“發(fā)低燒”的根源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為都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們人類對地球“發(fā)低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學習:行動起來,為地球“退燒”而努力 1.指名朗讀《綠色的眼睛》。 討論:你見過任意砍伐和摧殘樹木的現象嗎?當時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怎樣的? 2.分組討論: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哪些行為會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小組匯報。 3.針對這些行為進行討論:有哪些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 進一步探討,看哪些方法比較可行。 4.全球變暖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假如你是醫(yī)生,請你拿起手中的筆,為“發(fā)低燒”的地球開張?zhí)幏健? 小組交流,看看別人的處方看得好嗎?好在哪里?對自己的處方進行修改與完善。 5.總結:處方開出來了,還要落實到行動中去,才不會使處方成為一張廢紙。讓我們從日常生活做起,為地球“退燒”出一奮力吧! 第六課:天有不測風云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一些故事,讓學生意識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災害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2.幫助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強化環(huán)境保護的自覺意識。 3.學習在常見的自然災害面前自護與互助的方法,培養(yǎng)相應的應變能力,災害發(fā)生時能夠不慌亂,采取正確的措施開展自護與互助。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強化環(huán)境保護的自覺意識。 教學準備: 1.查閱書籍資料,了解有關自然災害的概況。 2.有關地震災害的記錄片。 3.了解家鄉(xiāng)最常見的自然災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有關地震災害的記錄片。 二、學習“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閱讀《地震孤兒的故事》。 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地震的資料。 討論: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對地震帶來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設想一下:假如我們居住的地方發(fā)生了強烈的地震,你對突發(fā)的災害會有思想準備嗎?你認為地震會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哪些危害? 2.自然災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災害還有哪些種? 請同學們走上講臺,介紹自己搜集到的某種自然災害的相關資料。 3.為自然災害分類。 4.過渡:自然災害離我們并不遙遠。 簡單敘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搜索你的記憶,你聽說過或者看到過自然災害發(fā)生時的情景嗎? 5.分組朗讀《歷史上的部分自然災害記錄》。 三、學習:天災之中有人禍 1.近幾年來,全球發(fā)生了不少自然災害,請選擇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災害,向全班同學做一個介紹。 2.閱讀43頁自然災害的信息。 同學之間交流課前準備的小調查:家鄉(xiāng)最常見的自然災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這些自然災害的? 討論:從引起自然災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認為自然災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閱讀《是天災還是人禍》。 討論:有哪些人類的行為誘發(fā)或加劇了自然災害? 4.你的家鄉(xiāng)有沒有發(fā)生過因“人禍”而加劇的自然災害?如果有,把它寫出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遇到自然災害,會自護與互助。當其他地區(qū)發(fā)生災害時,力所能及地向受災地區(qū)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2.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見自然災害的自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緊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見自然災害的自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思考:有哪些人類行為可能會加劇自然災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0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發(fā)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讓我們記憶猶新。 二、教學互動 1.觀察44頁右下角圖案的構成。 說一說,你覺得設計者設計這個圖案的意圖是什么? 集體朗讀《一封未能發(fā)出的信》。 討論:有人說,災難可以使中華民族的精神得到錘煉升華。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2.閱讀“手拉手,心連心”的內容。 你曾經為災區(qū)的小朋友獻過愛心嗎?除了捐款,還能為災區(qū)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閱讀:《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朗讀《海灘小天使》。 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中,你感覺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險應變知識的重要性了嗎? 4.仔細閱讀《地震發(fā)生時應該怎樣應變》? 在最短的時間內,試著將具體應變措施牢牢記住。 5.接龍朗讀《面對洪水》漫畫配的文字。 總結:遇到洪水應該怎么辦? 討論:為了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我們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七課:許多物種消失了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類的朋友——可愛的動植物的外觀、本領等方面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的愛心,使學生認識到其他生物與人類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 2.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及人類對待其他物種所應持有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從全局看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人類和其他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及人類對待其他物種所應持有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或植物的文字資料和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人類和許多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這些動植物種類繁多,正是有了它們的存在,我們生存的家園才會這么生機勃勃。今天,我們一起來解釋我們身邊的朋友。 二、學習:多么可愛的朋友 1.同學們走上講臺,介紹自己準備好的某種動植物的資料。 2.請同學們走上講臺當小科學家,介紹某一種動植物與眾不同的特點。 歸類:同學們找尋動植物的可愛之處,按照“千奇百怪的外觀”、“特殊的本領”、“助人為樂的品質”等歸類。 3.我們一起看看書上有哪些生物朋友等著我們去認識。 同學自主閱讀,發(fā)表對某種動植物的認識。 4.總結并組織討論51頁提出的問題。 有人認為保護動植物只是因為他們對人類有用,那些看起來沒有什么用的動物就不用保護了。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談談你的看法。 三、學習:我們的朋友在減少 1.接龍朗讀52頁上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簡介。 這些動植物的數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假設自己是這些動植物種的一種,請以它的口吻說一句“遺言”,或發(fā)出一句呼吁。 站在動植物的角度上,發(fā)表自己對生存處境的看法。 3.分成三組,扮演書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動植物。 4.以小組為單位,自己仿照游戲中扮演的角色之間的關系,寫出一組有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關系的動植物,并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5.有感情地朗讀“世界滅絕動物墓地”上的墓志銘。 討論:沒有了動植物,人類將何去何從? 四、結束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從許多物種正在或已經消失的現狀中,讓學生意識到人類文明給其他物種帶來的災難,初步學會反省人類文明。增強學生保護動植物的意識,并讓學生把保護動植物的意識切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夠主動當好保護動植物的小宣傳員。 2.讓學生認識到我們人類有許多可愛的朋友,課時人類的活動已經對許多物種構成威脅,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保護其他物種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教學重點難點: 增強學生保護動植物的意識,并讓學生把保護動植物的意識切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夠主動當好保護動植物的小宣傳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述故事 二、學習:誰是“殺手” 1.閱讀課本中介紹藏羚羊的段落和《誰是它們的敵人》。 結合影片片段,請同學們試著用藏羚羊的口吻講述它們的遭遇。 集體閱讀《“放虎歸山”,山林在哪里》。 討論:誰是“殺手”。 2.請幾位同學扮演課本中公益廣告和漫畫的作者,召開小型記者招待會,向大家闡述他們的動機,呼吁人們保護動植物。 3.朗讀《救救青蛙》。 討論:如果你看到這種場面,你會怎么做? 集體探討有什么妥善有效的辦法可以制止這種行為。 4.朗讀白居易的詩作《鳥》,請學生解釋這首詩的意思。 三、學習:最需要的是行動 1.以小組為單位,自選保護的野生動物的種類,撰寫《保護……的倡議書》。 2.討論:現在有一些地方的餐館飯店,仍然在私下利用野生動物烹飪菜肴,你認為吃野生動物合適嗎?請說說理由。 如果有人要吃野生動物,你上前勸阻時,會說些什么呢? 3.思考:如果學校要組織一次宣傳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漫畫大賽,你將拿出什么樣的作品? 互相交流自己的漫畫創(chuàng)作構思。 4.有感情地朗讀《仙鶴姑娘》。 第八課:可怕的物種入侵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奇怪現象的剖析,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種入侵的興趣,知道什么叫外來物種,懂得外來物種與外來有害物種的區(qū)別,初步了解外來物種入侵已經成為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初步感知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生態(tài)系統、物種多樣性以及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 2.了解外來有害物種瘋長、蔓延的科學道理,知道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原來的生態(tài)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使學生認識到物種入侵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外來有害物種瘋長、蔓延的科學道理,知道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原來的生態(tài)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 教學準備: 故事《誰是水中惡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吃龍蝦嗎? 2.我們原來并沒有龍蝦,你知道龍蝦是從哪里來的嗎? 簡介龍蝦的來歷。 3.討論:龍蝦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4.教師介紹龍蝦的危害。 師:我們把龍蝦這種外來物種稱為外來有害物種。 二、學習:奇怪的現象 1.在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還有哪些是外來物種?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從動物、植物等方面予以提示) 2.出示紫荊澤蘭圖片。 這種草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閱讀課文中的資料《霸王草紫荊澤蘭》。 交流討論:為什么把紫荊澤蘭稱為霸王草? 3.物種入侵現象不僅我國有,其他國家也有。 聽故事《誰是水中惡魔》。組織交流討論,了解食人魚的危害。 4.深入討論:外來物種都是有害的嗎? 教師介紹西紅柿、馬鈴薯等外來物種,了解這些外來物種對促進物種多樣性、改善人們生活的益處。 5.閱讀《詞語鏈接》,了解什么是外來有害生物。 三、學習:難以估量的損失 1.集體交流我國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資料。 2.閱讀: 《水上綠魔悶死昆明城》,了解水葫蘆的危害。 閱讀《水葫蘆的自述》,討論:為什么水葫蘆會造成危害? 3.出示圖表,了解我國遭受外來物種入侵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4.師生交流課外搜集的外來無蹤入侵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巨大損失。 出示圖表資料:《外來物種入侵給有關國家造成的損害》。 5.講故事《歐洲家兔吃掉澳洲大陸》。 討論:為什么家兔會吃掉澳洲大陸? 閱讀教材小資料:《為什么“地頭蛇”斗不過“強龍”》。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知道有害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了解我國和其他國家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tài)度,引導學生積極行動,防御有害物種入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我國和其他國家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防范和管理的措施,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tài)度,引導學生積極行動,防御有害物種入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外來有害物種的入侵,引發(fā)了一場場災難,對世界各國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世界各國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防御外來有害物種入侵。 二、話題教學 話題一:我國的對策 1.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入侵,我國是怎么做的? 2.出示小資料:中國加強對外來有害生物的防范和管理。 3.閱讀“新聞鏈接”材料,思考討論: (1)有人認為食人魚是一種動物,在我國剿殺食人魚是不愛護動物的行為,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2)專家觀點:出示“專業(yè)人士訪談”內容。 (3)教師小結:食人魚會對我們的生活和環(huán)境產生嚴重危害,所以,剿殺食人魚勢在必行。 話題二:世界各國的行動 1.閱讀教材中材料:《中國加強對外來有害物種的防范和管理》。 1.教師小結: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化日。 話題三:我們的行動 1.直擊現場:根據課本中創(chuàng)設的情景,初步說說自己的解決方法。 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再次交流。 2.制定防御方案。 閱讀《外來有害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 根據有害生物入侵的方式,制定我們的防御方案。 三、總結 外來物種入侵是全世界人們共同面臨的一個環(huán)境問題,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防御外來有害物種入侵。 第九課:自然資源取之不盡嗎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自然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種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在頻頻告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2.幫助學生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的。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自然資源利用歷史與現狀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種自然資源正面臨短缺,在頻頻告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布置小調查:家鄉(xiāng)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國保護自然資源的相關法規(gu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世界環(huán)境日是幾月幾日嗎?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什么? 二、教學互動一 1.閱讀課本67頁楊柳青小學六(2)班同學對全球及我國自然資源的整體狀況進行的調查。 對照插圖,說說你認為礦石、風力、土地這些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嗎? 2.將小調查的結果填寫在課本相應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開想象:如果水資源短缺的現象繼續(xù)加劇,那么世界將變成什么樣子呢? 4.閱讀《節(jié)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沒有了水”為主題,展開討論。 有人說,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請談談你的看法。 5.分組朗讀課文69頁“自然資源緊急求救”中森林資源告急、礦產資源告急的段落。 自己仿寫“土地資源告急”。 三、教學互動二 1.閱讀《復活節(jié)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復活節(jié)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本71頁許強、黃春雨、任麗的話。 你想說什么?請在課本相應的地方寫下來。 3.閱讀《世界上發(fā)現最早的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法》。 在這部最早的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法中,提到了一些保護資源與環(huán)境的具體措施,你覺得這些措施的提出,體現了我們祖先怎樣的觀念? 這些措施在今天還有用嗎?如果今天再次制定,你認為還需要補充哪些方面的條例? 4.每年的世界環(huán)境日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你知道圍繞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各地舉行了哪些活動嗎? 5.請同學朗讀課本第72頁王大同同學的話。 你還知道哪些我國保護自然資源的相關法規(guī)? 學生交流,老師補充。 如果家鄉(xiāng)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你會通過什么途徑來保護它們? 四、作業(yè) 就保護自然資源這一問題達成共識,寫下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從自身做起,合理使用和節(jié)約自然資源。 2.讓學生自覺地保護和節(jié)約自然資源,并向周圍人宣傳善待資源。 3.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資源應有的態(tài)度,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節(jié)約自然資源的途徑,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資源應有的態(tài)度,了解和掌握在生活中節(jié)約自然資源的途徑,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教學準備: 向家人了解自己家每月用電用水量大約各是多少。 教師自己設計“綠色記事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展示自己設計的“綠色記事本”,把自己紀錄的內容與學生分享。 二、教學互動 1.閱讀《“綠色記事本”》。 說一說這本“綠色記事本”的特點和用途。 2.請同學們朗讀《環(huán)保收支簿》。 你家每月用電用水量大約各是多少?這些電和水用在哪些地方呢? 結合你家用電用水情況,談談你覺得你家用電用誰還有節(jié)約的空間嗎? 1.閱讀“綠色信息”。 你知道哪些類似的綠色信息?你從什么渠道獲取這些綠色信息的?請說出來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 三、作業(yè) 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期綠色環(huán)保小報,作為對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紀念。 第三單元:世界問題不少 第十課:戰(zhàn)爭何時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戰(zhàn)爭所造成的無數災難的了解,使學生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因為戰(zhàn)爭而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甚至丟掉性命。從而使學生知道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危害,并對生活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的兒童產生深切的同情。 2、通過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比較,使學生了解生活來之不易,需要珍惜,需要捍衛(wèi),要用實際行動為維-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品德與社會 蘇教版 六年級 下冊 品德 社會 教學計劃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21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