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3.1《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3.1《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3.1《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3.1《觀察我們周圍的 材料》教案 (新版)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 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于方法: 1. 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 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 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4.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1.這個單元我們將開始學習“材料”,板書“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稱?什么物品是用這種材料做的?教師將學生說到的材料一一板書出來。 2.看看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試著把它們寫在書中的表格中。 3. 交流記錄的情況,看看有沒有出錯。 4.這些材料在我們身邊應用很廣,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們又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調查表,對于難以判斷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請作出標記。 5.調查結束后,在小組內討論以下問題: ①調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種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種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 ③哪種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們身邊被廣泛使用著,為什么大量使用它們呢? 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1. 我們周圍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種材料組成的,比如一扇門,就使用了木頭、玻璃、金屬等材料,不同的部位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舉例說說你的想法。 2.四人小組選擇兩種材料討論它們分別有什么主要特點和用途,并記錄下來。 3. 交流各組的記錄情況,有不同意見的及時補充,若認同其他組的觀點,及時將它補充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4. 請保管好記錄單,下次還要再使用。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附送: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3.4《它們吸水嗎》說 課稿2 (新版)教科版 一說教材 《它們吸水嗎》是教科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本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周圍的材料》中的第4課。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與他們的用途的關系,為后面學習打好基礎。本課主要是通過實驗進行教學的,因此從能力培養(yǎng)來看,屬于“實驗能力”系列。 小學生的學習,最好是以直接經(jīng)驗的形式掌握。這是因為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是以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須由學生自己去探索,親自動手實驗,從而進行觀察,得出結論。而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對實驗接觸少,動手能力差,故而結合本課及學科基本要求,特制定: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木片、紙片、金屬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紙的制作過程,并能自己動手實踐,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木片、塑料片、金屬片各十片。(每組一份) 2.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每組一個) 3.餐巾紙、鉛畫紙、放大鏡(每組一份) 4.杯子、筷子、毛巾、衛(wèi)生紙(每組一份) 5.放大的蔡倫相一張。(播放古代造紙錄像) 本 課是實驗課,要上好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發(fā)揮主題作用,從而完成任務。 二.說教法 低年級學生對實驗很感興趣。根據(jù)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實驗法”為主。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學生學習本課教學重、難點,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提高實驗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抓重點、破難點,在學法方面從以下幾點指導: 1.繼續(xù)學習實驗法。 2.在實驗中學會觀察、描述。 3.能自己動手實踐,造一張紙。 四.說教學程序。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經(jīng)常啟發(fā)學生動手、動腦,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通過手腦并用建立鮮明、清晰、正確的表象。為遵守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聯(lián)系實際,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我將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一)激發(fā)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好的開頭,是上好這一堂課的關鍵。針對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上課我以談話導入,繼而出示四種材料,讓其猜測:誰更容易吸水,在猜測中激發(fā)興趣,明確實驗目的,學生便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學習中去了。 (二)實驗觀察、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人們對知識的理解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xiàn)的,而思維只有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這部分教學便以指導學生實驗觀察入手,親自操作,進而獲得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并逐步形成理性認識。 為抓重點,破難點,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學生特點,教材內容,安排了三個實驗,并采用導、扶、放的教學思想。 學生實驗能力差,因此實驗前讓學生明確實驗方法,步驟,實驗時指導學生操作,配合、觀察、比較,實驗后歸納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步:指導學生觀察“誰更容易吸水”,首先讓學生明確方法,再拿出四種材料,滴水觀察,誰吸水快?誰吸水慢?再思考:吸水性和材料的什么有關?為什么紙更容易吸水?由這質疑,立即進入第二個實驗。 第二步:指導學生觀察紙,了解紙的特性。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后,師巡視,生合作觀察,描述結果,師點撥:讓學生明確紙由纖維構成,既然如此,愿否造一張紙,順理成章進入第三個實驗。 第三步:指導學生造一張紙,明確造紙方法后,小組合作,從而知道材料課循環(huán)使用,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在整個活動中,活而不亂,動中有靜,靜中有思,動靜結合。學生在學習中質疑,在教師及時引導下解疑,從而形成正確地認識。 (三)應用知識,深化認識。 利用課堂小結、“考一考”等形式,鞏固知識,增強信心,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說板書設計。 為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難點,本課采用了歸納直觀式板書。一目了然地再現(xiàn)出教學的主要內容,加深印象,鞏固知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2019年秋三年級科學上冊 3.1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 三年級 科學 上冊 3.1 觀察 我們 周圍 材料 教案 新版 教科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559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