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課外古詩文 王維《鹿柴》原文、譯文、賞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 課外古詩文 王維《鹿柴》原文、譯文、賞析(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王維《鹿柴》原文、譯文、賞析
鹿柴
唐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作者簡介]
??? 王維,字摩詰,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另一種說法認為王維生于699年,卒于759年,據考證,前一種說法為是),山西祈縣人。
??? 盛唐詩壇上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詩人。后代研究王維的學者亦稱其為"詩佛"。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化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
2、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在《寄荊州張丞相》中說:“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北硎玖藲w隱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fā)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
3、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yè),遂與好友裴迪優(yōu)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兩京收復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chuàng)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
4、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稏|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養(yǎng),對于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
5、優(yōu)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于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jié)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tǒng),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注釋]
??? 鹿柴(zhài):輞川的一個風景區(qū)。輞川在今陜西省藍田縣,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他在這里經營了一個很大的山間別墅,風景非常優(yōu)美。
??? 空山:空曠的山林。
???
6、但聞:只聽到。但,只。
??? 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古時同“影”,日光之影。
??? 復:又,進而。
[譯詩]
??? 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只隱約聽到遠處有人說話的聲音;
??? 陽光返照,光線射入林中深處,
??? 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賞析]
??? 這是王維后期的山水詩代表作──五絕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zhài寨),是輞川的地名。
詩里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見人”,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王維似乎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里,它所表現的境界卻有區(qū)別?!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山居
7、秋暝》),側重于表現雨后秋山的空明潔凈;“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則側重于表現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無人跡,這并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竟顯得空廓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了?!安灰娙恕?,把“空山”的意蘊具體化了。
如果只讀第一句,也許會覺得它比較平常,但在“空山不見人”之后緊接“但聞人語響”,卻境界頓出?!暗劇倍诸H可玩味。通常情況下,寂靜的空山盡管“不見人”,卻非一片靜默死寂。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然而,現在這一切都杳無聲息,只是偶而傳來一陣人語聲,卻看不到人影(由于
8、山深林密)。這“人語響”,似乎是破“寂”的,實際上是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展葌饕?,愈見空谷之空;空山人語,愈見空山之寂。人語響過,空山復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剛才那一陣人語響,這時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深林,本來就幽暗,林間樹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見陽光。寂靜與幽暗,雖分別訴之于聽覺與視覺,但它們在人們總的印象中,卻常屬于一類,因此幽與靜往往連類而及。按照常情,寫深林的幽暗,應該著力描繪它不見陽光,這兩句卻特意寫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猛然一看,會覺得這一抹斜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一線光亮,給林
9、間青苔帶來一絲暖意,或者說給整個深林帶來一點生意。但細加體味,就會感到,無論就作者的主觀意圖或作品的客觀效果來看,都恰與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時反倒使人不覺其幽暗,而當一抹余暉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駁駁的樹影照映在樹下的青苔上時,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無邊的幽暗所構成的強烈對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別是這“返景”,不僅微弱,而且短暫,一抹余暉轉瞬逝去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漫長的幽暗。如果說,一二句是以有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襯幽暗。整首詩就象是在絕大部分用冷色的畫面上摻進了一點暖色,結果反而使冷色給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靜美和壯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態(tài)的美的兩種類型,其間本無軒輕
10、之分。但靜而近于空無,幽而略帶冷寂,則多少表現了作者美學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同樣寫到“空山”,同樣側重于表現靜美,《山居秋暝》色調明朗,在幽靜的基調上浮動著安恬的氣息,蘊含著活潑的生機;《鳥鳴澗》雖極寫春山的靜謐,但整個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輝、桂花的芬芳、山鳥的啼鳴,都帶有春的氣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則不免帶有幽冷空寂的色彩,盡管還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剎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而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致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