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跟蹤練:第4講 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課時跟蹤練:第4講 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 Word版含解析(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時跟蹤練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9·四川四市模擬)1688年光榮革命之后,大部分輝格黨人放棄運用契約理論、天賦人權或者人民主權這些激進觀念為革命合理性做出辯護。相反,認為光榮革命是對憲政傳統(tǒng)的恢復。這表明在當時英國( )
A.政治合法性受歷史傳統(tǒng)影響
B.光榮革命成果受到挑戰(zhàn)
C.立憲政體未能阻止國王專權
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解析:據(jù)材料“認為光榮革命是對憲政傳統(tǒng)的恢復”可知英國確立政體受到傳統(tǒng)憲政的影響,故A項正確;B項與史實不符,排除;C、D兩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2.(2019·洛陽模擬)美國學者海斯認為
2、,英國既是第一個摧毀專制政體的國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體的國家之一。他意在說明英國( )
A.責任內閣制的確立較晚
B.民主政體的確立緩慢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D.民主進程具有漸進性
解析:英國民主進程通過多次議會改革逐步進行,具有漸進性,故D項正確;責任內閣制的確立是針對轉移國王的行政權而言,故A項錯誤;1640年資產(chǎn)階級革命后英國即已確立民主政體,故B項錯誤;英國通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方式建立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革命較徹底,沒有保留大量封建殘余,故C項錯誤。
答案:D
3.(2019·大同、陽泉聯(lián)考)18世紀中葉,英國政治家麥爾維爾說:“倘若某些在職者的觀點與君上意見有別,君
3、主雖未必就責成他們放棄;可若是君上發(fā)現(xiàn)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順利運行,……他必然有權任命和使用之?!边@反映出當時的英國國王( )
A.政治權力缺乏必要的限制
B.仍能影響國家的政治生活
C.成為內閣事實上的組織者
D.擁有左右政局的實際力量
解析:據(jù)材料“可若是君上發(fā)現(xiàn)……他必然有權任命和使用之”都可知英國國王仍能影響國家政治生活,故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B
4.(2019·哈爾濱九中模擬)1841年皮爾率領保守黨獲得議會大選的勝利,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其組閣。在內閣中,皮爾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預先稟告首相裁決,并壟斷了向女王報告政府工作的機會。這表
4、明( )
A.首相成為國家的權力中心
B.內閣集體負責制左右英國政府決策
C.英王成為統(tǒng)而不治的虛君
D.責任內閣制原則影響英國政治生活
解析:題干中“皮爾率領保守黨獲得議會大選的勝利,維多利亞女王任命其組閣”,體現(xiàn)了內閣由下院選舉勝利的多數(shù)黨組閣,題干中“皮爾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預先稟告首相裁決,并壟斷了向女王報告政府工作的機會”,體現(xiàn)了首相名義上對英王負責,故D項正確。
答案:D
5.(2019·肇慶模擬)18世紀末,有個美國政治家認為,危險的野心多半為熱心于人民權利的漂亮外衣所掩蓋,很少用熱心擁護政府堅定而有效率的嚴峻面孔作掩護。該論斷的意圖是( )
A.為強化
5、聯(lián)邦政府權力做辯護
B.呼吁美國人民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
C.論證民主社會導致多數(shù)人的暴政
D.主張政府權力要分權與制衡
解析:該政治家評判邦聯(lián)制的擁護者,期望建立聯(lián)邦政府,故A項正確;該政治家反對過分倡導人民權利,故B項錯誤;材料否定邦聯(lián)制,主張建立聯(lián)邦制,而非強調多數(shù)人的暴政,故C項錯誤;材料未提及分權與制衡,故D項錯誤。
答案:A
6.(2019·廈門模擬)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每個州必須給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檔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信任;每個州的公民享有(合眾國)諸州公民的所有特權與豁免權。這些規(guī)定( )
A.沿襲了邦聯(lián)制的原則 B.有利于加強州際合作
C.彌合了各州
6、間的分歧 D.保障了各州司法獨立
解析:材料強調“每個州必須給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檔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信任;每個州的公民享有(合眾國)諸州公民的所有特權與豁免權”,也就是加強州際合作,邦聯(lián)制強調各州的獨立,故A項錯誤;有利于加強州際合作符合題意,故B項正確;彌合了各州間的分歧不合題意,故C項錯誤;保障了各州司法獨立不合題意,故D項錯誤。
答案:B
7.(2019·合肥模擬)1908年,美國一位杰出的新聞記者評論說:“兩黨猶如兩個瓶子。每個都貼著表明所盛液體的標簽,但每個都是空的。”作者旨在強調美國兩黨制( )
A.失去民心,徒有其表 B.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C.脫離國情,違背潮
7、流 D.分歧縮小,利益趨同
解析:通過“每個(瓶子)都是空的”,說明二者的分歧縮小了,其共同的利益也趨同了,故D項正確;題干表明美國的兩黨制既有不同,即“每個都貼著表明所盛液體的標簽”,也有相同的,即“每個都是空的”,沒有提及民心問題,故A項錯誤;題干沒有提及行政效率問題,故B項錯誤;題干沒有論述美國的兩黨制脫離了其國情,故C項錯誤。
答案:D
8.(2019·濟寧聯(lián)考)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合眾國應保障聯(lián)邦各州實行共和政體,保護各州免受入侵,并應根據(jù)州議會或州行政長官的請求平定內亂。這一規(guī)定( )
A.保障了各州的平等權利
B.避免了君主制度的復辟
C.確保了各州的主權獨立
8、
D.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力
解析:根據(jù)題干的表述可以得知,美國的中央要有一定的權力,即強化中央政府的權力,故D項正確;題干主要述及美國1787年憲法的聯(lián)邦制原則,沒有涉及各州之間的權利大小問題,故A項錯誤;美國是通過民族解放戰(zhàn)爭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沒有君主制度的殘余,故B項錯誤;題干主要表明中央要有一定的權利,故C項錯誤。
答案:D
9.(2019·馬鞍山模擬)
時間
憲法修正案
1870年
第十五條第一款:“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種族、膚色或以前的奴隸身份而否認或剝奪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
1920年
第十九條:“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別而否認或剝奪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
9、1964年
第二十四條:“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納人頭稅或其稅款為理由,否認或剝奪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
1971年
第二十六條:“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因年齡而否認或剝奪已滿18歲或18歲以上合眾國公民的選舉權?!?
上表為美國建國以來選民資格變化表,據(jù)此可知美國( )
A.選舉民主有序推進
B.公民權利得到充分保護
C.選民限制逐步取消
D.民主運行機制不斷完善
解析:題干表格反映自1870到1971年近100年間,逐步放寬種族、膚色、奴隸、性別、窮富、年齡等公民資格限制,推知美國民主在有序推進,故A項正確;題干提及的是放寬選舉條件限制,故B項錯誤;選民限制逐步取消
10、,是題干反映的現(xiàn)象,故C項錯誤;西方的民主運行機制是參與機制、競爭機制、制衡機制、糾錯機制、法律機制,所有這些構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故D項錯誤。
答案:A
10.(2019·深圳調研)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國)由于共和國先于支持共和的輿論氛圍出現(xiàn),激進革命派為捍衛(wèi)共和制,不得不訴諸恐怖手段打擊“共和國的敵人”,強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觀點重在強調( )
A.啟蒙思想尚未被民眾接受認同
B.政治變革要立足國情適時推進
C.共和國的敵人制造了社會動蕩
D.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發(fā)動群眾
解析:由于共和國先于支持共和的輿論氛圍出現(xiàn),不得不訴諸恐怖手段打擊“共和國的敵人”,強迫人民接
11、受自由,意在說明政治變革要立足國情循序漸進,故B項正確;18世紀中葉啟蒙思想在法國達到高潮,所以說啟蒙思想尚未被民眾接受認同說法錯誤,故A項錯誤;是激進派使用恐怖手段打擊敵人,制造了動蕩,故C項錯誤;法國革命群眾積極性高漲,故D項錯誤。
答案:B
11.(2019·欽州模擬)對于19世紀后半期的德國政治,歷史學家布拉赫爾認為:“德帝國實行的是逆時代而動的君主制的半專制主義”,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德國( )
A.皇帝是國家元首 B.首相主持政府
C.議會是立法機構 D.皇帝主宰議會
解析:皇帝是國家元首說明不了是半專制,故A項錯誤;首相主持政府體現(xiàn)不了專制,故B項錯誤;議會享有
12、立法權,故C項錯誤;皇帝主宰議會體現(xiàn)行政控制了立法,體現(xiàn)了專制主義,故D項正確。
答案:D
12.(2019·太原模擬)1878年起德意志帝國實施《反對社會民主黨企圖危害治安的法令》,12年間解散了330多個工人組織。80年代,德國國會相繼通過《疾病保險法》、《工傷事故保險法》和《殘疾與老年保險法》,初步建立社會保險制度。這些舉措( )
A.完善了君主立憲政體 B.適應了德國發(fā)展的需要
C.有效緩和了社會矛盾 D.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
解析:德意志帝國解散工人組織與建立社會保險制度來安撫工人,結合德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中心之一,故B項正確;君主立憲制處理的是政府與議會的關系,題干未
13、提及,故A項錯誤;題干中解散工人組織,不利于工人階級政治權利的爭取,故C項錯誤;題干只提及了與工人階級相關的法律,故D項錯誤。
答案:B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2019·武漢調研)(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紀,英國貴族在市民的支持下,發(fā)動起義,迫使國王在限制王權的《大憲章》上簽字。1341年,議會形成兩院制,由貴族組成的上院擁有高級司法權,干預王位繼承,參與國家政務;被稱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漸擴大了在稅收、立法等方面的權利。
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的統(tǒng)治者詹姆士一世對英格蘭的傳統(tǒng)一無所知,……最終導致革命
14、爆發(fā),國王被送上斷頭臺。此后,又經(jīng)歷近四十年的曲折過程,到“光榮革命”議會取得最終勝利。
“光榮革命”確立了議會主權,但議會主權并不意味著民主制度。英國革命后就是貴族掌權。責任內閣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漸掌握了行政權。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獲得更多的議席,大大加獲其在議會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間,隨著中央政府職權范圍的擴展,腐敗現(xiàn)象日益嚴重,1850至1870年,英國進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規(guī)定,文官不得參選議資,必須保持政治中立。
——摘編自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
材料二 1871年頒布的德意志帝國憲法規(guī)定德意志帝國為聯(lián)邦制國家,上院聯(lián)邦議會和下院帝國議會是全國立法
15、機關。聯(lián)邦議會代表各部,議員為邦政府派遣的高級官員,按照邦政府指示統(tǒng)一投票,聯(lián)邦議會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國議會由25歲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選制選出。它的決議必須經(jīng)聯(lián)邦議會通過和皇帝批準才能生效。 真正掌握最高權力的是皇帝和宰相。憲法規(guī)定普魯士國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號,是“聯(lián)邦之首”?;实劭刹唤?jīng)議會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兩個議會。普魯士宰相同時即是帝國首相,直接對皇帝而不對議會負責。
——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中“英格蘭的傳統(tǒng)”的具體含義,概括指出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漸發(fā)展完善的主要歷程。(12分)
(2)根據(jù)材
16、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德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比較徳國君主立憲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不同。(13分)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具體含義,根據(jù)材料一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問歷程,根據(jù)材料一“責任內閣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漸掌握了行政權”“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獲得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大其在議會中的作用”“英國進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等信息回答。第(2)問,第一小問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從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礙資本主義發(fā)展、普魯士主導統(tǒng)一、德意志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主義者的推動等方面分析。第二小問區(qū)別,材料二“真正掌握最高權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德國是二元君主立憲制,皇帝總攬國家統(tǒng)治大權;結合所學知識
17、,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王“統(tǒng)而不治”。
答案:(1)含義:“王在議會”,國王沒有專制權力;上院、下院分工不同,相互制衡。
歷程:18 世紀上半期,責任內閣制形成;19世紀中期,議會改革;19世紀中后期,文官制度改革。
(2)背景:德意志資本主義發(fā)展;德意志的分裂狀態(tài)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fā)展;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tǒng)一;德意志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主義者的推動。
不同:英國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王“統(tǒng)而不治”;德國是二元君主立憲制,皇帝總攬國家統(tǒng)治大權。
14.(2019·豫南示范高中聯(lián)考)(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德斯鳩認為每一種形式的政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種政體都是
18、在特定的情況下的必然選擇。正如他對法律的論述:“為一國人民而制定的法律,應該是非常適合于該國人民的;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律竟能適合于另外一個國家的話,那只是非常湊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從政體的性質產(chǎn)生出來的,這種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認為:“政體的性質是構成政體的東西;而政體的原則(法律)是使政體行動的東西。一個是政體本身的構造,一個是使政體運動的人類感情?!辈⑻岢觥耙磺袚碛袡嗔Φ娜耍純A向于濫用權力,而且不用到極致決不罷休……從事物的性質來說,為了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限制權力”。
——摘編自錢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的
政體思想評析》
解讀材料,并結合世界政治史的相關
19、史實,圍繞“政體與法律”擬一論題,并就所擬論題加以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
解析:“政體的性質是構成政體的東西;而政體的原則(法律)是使政體行動的東西。一個是政體本身的構造,一個是使政體運動的人類感情”可以看出他的觀點是一個時期的法律制度和一定時期的政治體制相適應,這種相互的適應會推動國家向前發(fā)展。然后聯(lián)系所學舉出例子即可,也可以具體國家與法律之間的相互發(fā)展來作為論題,如羅馬的擴張與羅馬法的完善,也可以美國為例,說明法律對于美國政體形成的作用,法國、英國均可。
答案:示例一
論題:羅馬共和國時期推行公民法,帝國時期實施萬民法,并最終形成完備的法律體系。
闡述:
20、古代羅馬共和國時期,為調整羅馬公民的關系,出現(xiàn)了《十二銅表法》這樣的公民法。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疆域的擴大,國際交往的拓展,為協(xié)調羅馬公民與非公民間的關系,羅馬法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適用于帝國境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萬民法。隨著羅馬社會的發(fā)展,羅馬法不斷發(fā)展、完善,最終形成了完備的法律體系。
示例二
論題:美國頒布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
闡述:獨立戰(zhàn)爭勝利后,美國鑒于13個州的松散聯(lián)盟,積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并于1787年頒布了憲法。憲法規(guī)定美國實行聯(lián)邦制,并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與制衡的政治體制,以防止權力的濫用和暴政的出現(xiàn)。由此建立了總統(tǒng)共和制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