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6課《明朝君權的加強》教案 魯教版
《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6課《明朝君權的加強》教案 魯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6課《明朝君權的加強》教案 魯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6課: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識記明朝的建立;歸納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認識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表演能力;能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講述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自主學習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種教法綜合應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 明朝是 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一個時期,表明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2)認識八股取士,是從思想文化上加強專制統(tǒng)治。它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滯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 (3)認識明朝實行特務統(tǒng)治,是加 強 君主專制的手段。 (4)另外激勵學生從小立大志。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2、難點:八股取士 三、教學資源:課本相關插圖、資料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破題導入: (引導學生觀看課件中的文字和圖片)他建立明朝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你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來接觸一下這位農民出身的皇帝,看看他給當時和后人留下了什么?由以上內容引出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從而導入新課。 2、自主先學,知識梳理: 見《伴你學》P67,學生自主預習課本內容,梳理教材線索(組內可討論、交流) 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明太 祖加強 君權的措施 [教師引導]請一位同學復述一下明朝建立的情況。 [學生復述]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災害頻繁。農民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反抗斗爭。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攻占應天,勢力不斷壯大。1368年初,朱元璋以應天為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當年秋天,明軍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 [教師講解]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史稱明太祖。提問課本中的動腦筋。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總結出朱元璋與西漢的劉邦以及東漢的劉秀是類似的。 [教師引導過渡]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戰(zhàn)火摧殘的社會經濟急待恢復,農民起義和斗爭仍在繼續(xù),尖銳的階級矛盾有待緩和,退居塞北的殘元勢力仍然企圖卷土重來;明政權中勝臣驕將爭權奪利,這些都是加 強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障礙。出示課件,為了鞏固明王朝的統(tǒng)治,朱元璋在明王朝建立后,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下面請同學們試著概括一下明太祖的具體措施。 [學生概括]明太祖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1)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機構,分設三司,直屬中央。(2)在中央,廢除丞相,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3)明太祖授權侍衛(wèi)親軍錦衣衛(wèi)兼管偵察、逮捕和審訊事務,錦衣衛(wèi)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司法部門的管轄。成為特務機構。(4)在選拔官員方面,明政府規(guī)定只能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許發(fā)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只能是八股文。 [教師引導]試著讓學生講述自己了解的有關錦衣衛(wèi)的故事。 [學生講述]…… [教師引導過渡]“八股取士”是 明朝 君權加強的又一表現。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范進中舉,下面我們就來聽一段《儒林外史》中關于范進中舉的描寫。[一生講述]為了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以加 強 君權,明朝沿用隋朝的科舉制度選拔官吏。政府規(guī)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應考人員不能發(fā)表個人的見解。文體死板,每篇文章分成八個部分,叫作“八股文”。那時候,許多讀書人為了金榜題名,埋頭攻讀經書,不求實際學問。即使考中做了官,也至多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八股取士造成了嚴重惡果。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沉痛地說:“八股文的毀滅文化,等于秦始皇焚書!八股文的敗壞人才,卻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坑儒還厲害。”這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課本的圖畫《科舉考生看榜圖》。圖中8人看榜,只有一人表情激動,其余或者神情緊張,或者失望悲觀。這樣做,可以加深學生對八股取士危害的認識) [教師引導]上面我們講到了八股取士的危害,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本90頁動腦筋,分組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準確地評價這種選拔官員的途徑。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引導過渡]同學們,朱元璋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鞏固中央集權,加 強 君權,但同時,他又采取了一些與之相矛盾的措施(分封藩王) (二)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找一找,看一下明太祖的分封給明朝帶來了什么? [學生回答]明太祖把眾多的子孫封到各地去做藩王,授予軍事大權。明太祖死后,即位的建文帝看到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對自己構成嚴重威脅,下令實行“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難”的旗號,起兵反對建文帝,史稱“靖難之役”。 [教師提問]最后結果怎樣? [學生回答]靖難之役以燕王的勝利告終。朱棣稱帝,他就是明成祖。明成祖改北平為北京,于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對北方的控制 [教師引導過渡]朱棣做上皇帝之后,為了鞏固統(tǒng)治,他會做些什么事呢?讓學生分組,找出辦法,并說明理由。 (明成祖的一個辦法就是遷都。) [教師講解總結]待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得出“此舉意在加強邊防,是有利于鞏固明朝統(tǒng)治的舉措,也是充滿勇氣的行為”的結論。 明成祖的另一個辦法采取措 施強化 君權,表現在:(1)削藩;(2)設東廠特務機構,由宦官統(tǒng)領。這種利用特務統(tǒng)治,雖然強化了皇權,但對明朝政治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4、拓展視野、情感升華: 你怎樣認識 明代 君權的空前強化?(小組討論、交流)明初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對鞏固明朝的統(tǒng)治有著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然而,明初統(tǒng)治者的這些措施,旨在加 強封建 君主專制統(tǒng)治,也給明朝的統(tǒng)治埋下了危機。 5、知識整合、練習反饋: (1)知識整合 一、 明太 祖加強 君權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2、措施: 政治上:(1)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廢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直屬中央。 (2)設立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 思想上:八股取士 二、 靖難之役和遷都 1、靖難之役 2、遷都北京(應天)南京遷到北京 3、強化君權的措施 (2)練習反饋 見《伴你學》P67-68(注:待合格學生只做其中的選擇、填空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明朝君權的加強 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第16課明朝君權的加強教案 魯教版 年級 歷史 下冊 第三 單元 16 明朝 君權 加強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1188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