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美術 第10課 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 外國古代繪畫擷英教案.doc
《2019-2020年高一美術 第10課 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 外國古代繪畫擷英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美術 第10課 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 外國古代繪畫擷英教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美術 第10課 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 外國古代繪畫擷英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外國古代繪畫的主要類別、發(fā)展概況、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繪畫的主要特點有基本的了解,并領會各民族繪畫形式的差異及其與審美觀念的聯(lián)系;能夠比較、分析外國古代繪畫重要作品的風格、特點及時代特征,認識到外國古代繪畫的豐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xiàn)。最終達到使學生開闊藝術視野,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提高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感知能力的目標。 (二) 內容結構 本課由以下四節(jié)組成: 第一節(jié),簡要介紹了人類最早的繪畫——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洞窟壁畫,圖示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野?!?,使學生對人類早期繪畫的基本面貌有所了解。 第二節(jié),對古埃及壁畫的基本特征、獨特的人物造型樣式作簡要介紹,圖示《三個樂女》及《宴樂圖》,并指出古代兩河、愛琴海等地區(qū)的繪畫與古埃及壁畫的聯(lián)系。圖示《朝貢者》一畫,使學生對此有所認識。 第三節(jié),在本課所占比重最大。重點介紹了以下三方面內容:1.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繪畫;2.17世紀荷蘭繪畫;3.17、18世紀西班牙繪畫;4.19世紀法國繪畫。 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繪畫的特征,以便通過比較加深對文藝復興繪畫的認識。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列舉了波提切利、達?芬奇、拉斐爾的作品,著重分析了《草地上的圣母》。 第二部分,突出荷蘭畫派在風俗畫、風景、靜物畫方面的成就,列舉了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仆》,使學生領會荷蘭風俗畫與靜物畫的特點,并圖示風景畫《??撕舆叺哪シ弧芳皞惒省Ⅳ敱舅?、哈爾斯的肖像畫,引起學生對這幾位大師藝術的關注。 第三部分,重點論述了西班牙繪畫大師委拉斯凱茲和哥雅的藝術,分析了《紡織女》、《1808年5月3日的槍殺》兩幅畫的藝術特色,并輔以委拉斯凱茲的《大宮女》和哥雅的《自畫像》、《著衣的瑪哈》,使學生能加深對兩位畫家繪畫藝術的認識。 第四部分,首先對19世紀法國繪畫發(fā)展概況作了簡要的介紹,使學生對其有宏觀的把握;其次分析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車廂》,使學生通過比較,領會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差異,并圖示達維特的《馬拉之死》、安格爾的《泉》、莫奈的《印象?日出》、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以便學生領略19世紀法國繪畫的不同風貌。。 第四節(jié),其他地區(qū)的繪畫,介紹了印度佛教石窟壁畫和日本浮世繪版畫,圖示并分析了印度的《持蓮花菩薩》和日本的《三美人圖》兩幅作品,使學生了解東方繪畫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對不同民族、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繪畫作品的分析、比較,使學生加深對外國古代繪畫的了解,認識外國繪畫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本課教學難點:領會古代不同民族繪畫形式上的差異及其與現(xiàn)實生活、宗教、審美觀念的聯(lián)系。 二、教學內容資料 (一) 作品分析 野牛(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舊石器時代晚期,西班牙) 此畫位于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側洞,即頂部繪有18頭牛的“公牛大廳”。此畫準確地表現(xiàn)了野牛的結構和動態(tài),用線條描繪基本繪畫輪廓,并加暈染,表明舊石器時代的歐洲先民已掌握了繪畫的基本技法,能夠表現(xiàn)具有寫實風格的動物形象,體現(xiàn)了原始人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畫的線條是采用原始的毛筆勾勒的,色彩的表現(xiàn)是用平涂和噴繪(即口含顏料通過骨管吹到畫面相應的部位,能產生濃淡變化,以表現(xiàn)出體積感)的方法。 三個樂女壁畫,公元前1390年,繪于底比斯52號墓( 阿蒙神祭司、王族納克特墓中) 古埃及 這是反映古埃及人現(xiàn)實生活的壁畫《宴樂圖》的局部,描繪的是三個樂女演奏樂器的情形。畫面左側的樂女在彈豎琴,中間的裸體樂女正撥動詩琴,右側的樂女吹雙笛。樂女們的造型雖然依照埃及藝術獨特的正面律的樣式表現(xiàn),但是仍生動地描繪出樂女們不同的動態(tài)、神情,突出少女身材的修長、優(yōu)雅,彼此呼應,耐人尋味。樂女的膚色為黃褐色,與白色的裙子、深藍色的頭發(fā)及各式飾物相配,既對比鮮明,又和諧統(tǒng)一。 正面律是古埃及浮雕和繪畫保持了3000年不變的造型規(guī)范,即表現(xiàn)人物形象,頭部為正側面,而眼睛是正面的;肩部及上半身是正面的,下肢則是正側面的。此畫中的裸體樂女身休扭轉,重心放在一只腳上,突破了畫人物下肢必須用正側面的傳統(tǒng)手法,因而使樂女的體態(tài)顯得更加輕盈活潑。 埃及繪畫構圖多采用水平線分割畫面,畫面布局較滿,很少留有空白?!堆鐦穲D》的構圖即反映了埃及繪畫構圖及造型特點。 唱歌的天使與圣母子(油畫,1477年,直徑135厘米,德國柏林國立美術館藏) 波提切利(意大利) 圓形畫面上六位天使手捧贊美詩,簇擁著圣母子,在歌唱。畫面中心的圣母神情莊重、安詳,圣嬰天真、可愛,畫面洋溢著溫柔、祥和的氣息。此畫是波提切利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圣母子作品之一,體現(xiàn)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在繼承古希臘、古羅馬寫實主義傳統(tǒng)的同時, 弘揚人文主義精神,在表現(xiàn)基督教題材的作品中融入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情感,通過圣母子一類的繪畫,表達人間的親情與愛,不同于中世紀圣像畫突出的是神的至高無上、傳達神秘的宗教氣氛。 波提切利(1445—1510),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薩畫派的著名畫家。他的作品既具有寫實性,又富于裝飾韻味,代表作是《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所繪女性形象,體態(tài)修長、優(yōu)雅,表情透露出淡淡的憂郁與迷惘。此畫中的圣母也不例外。圓形畫是由波提切利的老師利皮(1406—1469年)首創(chuàng)的,波提切利充分運用這一新的畫幅形式,創(chuàng)作了大量主要適于私人供奉的圣母像。 巖間圣母(油畫,1483—1485年,長197.5厘米,寬123厘米,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達?芬奇(意大利) 這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繪畫大師達?芬奇的代表作品。作者描繪的圣母子及小約翰母子身處于大自然的巖石洞穴間。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年輕母親的溫柔、秀美與兒童的純真可愛,被表現(xiàn)得無懈可擊;背景的描繪也十分真實、妥貼,對人物形象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作者探索性地運用明暗對比法,畫面中的大部分物象處于暗部,光線照在人物的主要部位,女子的面部、手和兒童的裸體分外突出,體積感與空間感增強,明暗對比鮮明,使畫面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引人入勝。 達?芬奇曾畫過兩幅《巖間圣母》,此畫在先,另一幅作于1495—1506年。兩幅畫面構圖、背景、人物形態(tài)大致相同,細部處理有別,后繪的一幅畫中圣母、圣嬰及小約翰頭上的光環(huán)消失了。它們是作者在繪畫上不懈探索、苦心經營的藝術結晶。 草地上的圣母(油畫,1504年,長113厘米,寬66厘米,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拉斐爾(意大利) 此畫是拉斐爾最擅于描繪的圣母子題材的一系列作品之一,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繪畫技藝的完美,也反映了文藝復興盛期繪畫大師的高超水平。作者對圣母、圣嬰及小約翰的描繪不僅僅是對年輕女性和兒童形象的真實再現(xiàn),而且寄予他本人及文藝復興盛期意大利人的審美理想。作者筆下的圣母子既與中世紀圣像畫的風格判然有別,也不同于早期文藝復興畫家的創(chuàng)作。他描繪的圣母不乏文藝復興時代圣母像的美麗、莊重與尊貴,而又顯得恬靜、溫和,更加親切感人。拉斐爾是在借鑒達?芬奇及其他前輩畫家的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描繪了面目一新、感人至深的圣母形象。這是畫家努力探索的結果,也源自其天性的敏銳、溫柔、平和。 ??撕舆叺哪シ?油畫,1670年,長101厘米,寬82.9厘米,荷蘭阿姆斯特丹克吉列斯博物館) 雷斯達爾(荷蘭) 歐洲風景畫在17世紀從人物畫中獨立出來,荷蘭畫家在這方面做出了顯著的貢獻。荷蘭畫派中有不少專門從事風景畫創(chuàng)作的畫家,雷斯達爾(1628—1682)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長描繪荷蘭的自然景色、田園風光等。他筆下的森林、溪流、風車、帆船等往往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這幅風景畫是雷斯達爾的代表作,也體現(xiàn)了荷蘭風景畫的風格。作者滿腔熱情而又細致入微地描繪荷蘭特有的風車磨坊的迷人景色。大風車與遠處的建筑、河面的帆船及前景的蘆葦?shù)葮嫵闪艘环椭C的畫面,天空的陰云和不平靜的水面預示著將要發(fā)生的變化,引人遐想,令人回味。畫面中面積最大的部分是天空,空間遼闊而不單調,云層的形態(tài)、色彩被描繪得十分豐富,充分體現(xiàn)了畫家對自然景色的悉心觀察和非凡的表現(xiàn)力?!? 倒牛奶的女仆(油畫,1658年,長45.4厘米,寬41厘米,荷蘭阿姆斯特丹列吉克斯博物館藏) 維米爾(荷蘭) 維米爾(1632—1675)是荷蘭畫派的風俗畫大師。他將畫筆伸向荷蘭市民生活的多個方面,擅長描繪平凡、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從而揭示生活中樸素、和諧、靜謐的美。其畫風細膩,多描繪室內景,對光與色彩的表現(xiàn)有獨到之處。 此畫是荷蘭風俗畫的優(yōu)秀代表,作者選取的是普通民眾生活中最尋常的倒牛奶的細節(jié),并加以描繪,除了準確地表現(xiàn)女仆的形象外,還不厭其煩地刻畫了桌上擺放的及墻上掛的各類物品,將不同物品的色彩、質感表現(xiàn)得無懈可擊,恰到好處地描繪出窗外射進室內的光線的柔和、溫暖。此畫對細節(jié)的完美處理,可以與同時期荷蘭靜物畫大師的作品相媲美,集中體現(xiàn)了荷蘭風俗畫與靜物畫兩方面的成就。 這類風俗畫主要是滿足荷蘭市民階層的需求,畫幅尺寸不大,內容貼近生活,適于普通居民室內陳設。 紡織女(油畫,1657年,長289厘米,寬220厘米,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藏) 委拉斯凱茲(西班牙) 《紡織女》,又名《帕拉斯與阿拉喀涅》,是畫家晚年的力作。描繪的是皇家織造廠織女的勞動情景。畫面前景光線昏暗,五位織女正在緊張地工作,左邊的老年女工在紡紗,她身后的年輕女工正攏起厚重的帷幕,似乎與老婦人說話。畫面正中逆光下的女工正收拾地上零亂的物品。畫面右邊的女工是畫家著力表現(xiàn)的對象,一位正將裝著線團的籃子放下,一位正從織機上解下線團,光線照在這位白衣綠裙的青年女工背部,健壯而勻稱的身體得到完美的表現(xiàn)。五位女工有老有少,暗示著皇家紡織廠的女工們將青春與生命都消耗在這昏暗的紡織作坊中。 畫面正中的背景是內室中三位貴婦在欣賞壁毯,壁毯圖案表現(xiàn)的是羅馬神話故事: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別稱)嫉妒擅長織繡的少女阿拉喀涅,與其比賽敗北后,一怒之下,施法術將她變?yōu)橹┲?,罰其終生織繡不息。將背景中壁毯的故事與前景中的織女聯(lián)系在一起,更能體會到畫家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的深意。委拉斯凱茲身為皇家織造廠的藝術總監(jiān),對織女們的生活相當了解,這也是他創(chuàng)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的原因。 畫家在構圖上的巧妙處理,對不同光線下人物及各種物品的悉心描繪,更為畫面增色,耐人尋味。 1808年5月3日的槍殺(油畫,1814年,長345厘米,寬266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藏) 哥雅(西班牙) 作者表現(xiàn)的是1808 年5月3日法國入侵者槍殺西班牙起義者的真實事件。畫面中起義者處于強光之下,其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與逆光中的劊子手的殘暴形成鮮明對照。畫家不僅真實地記錄了夜幕下的慘烈與罪惡,而且使之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產生撼人心魄的力量。這種非同以往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對此后的歐洲浪漫主義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作者還創(chuàng)作了與此畫內容緊密相聯(lián)的《1808年5月2日的起義》。 馬拉之死(油畫,1793年,長162厘米,寬125厘米,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藏) 達維特(法國) 達維特(1748—1825)是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初期,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杰出代表,被譽為法蘭西近代畫派的復興者。他的創(chuàng)作既體現(xiàn)了對古典主義藝術的追隨,又緊扣時代脈膊,在多方面顯示出非凡的藝術才能。 此畫是作者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創(chuàng)作的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肖像畫。馬拉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雅各賓黨領導人之一,因身染濕疹,常在浴缸中水療。女保皇黨分子夏洛蒂以向馬拉申請救濟為名,潛入其浴室,用匕首將馬拉刺死在浴缸中。作者在馬拉瀕死前到達事發(fā)處,目睹了這一慘景,后應公眾請求,完成了這幅杰作。畫面構圖單純、簡潔。作者運用明暗對比手法,使形象具有紀念碑式的立體感,產生了悲劇的感染力。 自由引導人民(油畫,1830年,長325厘米,寬260厘米,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德拉克洛瓦(法國) 這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大師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取材于1930年的法國“七月革命”。當時法國波旁王朝倒行逆施,無視人民民主權利,激起法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在巴黎爆發(fā)了市民革命。德拉克洛瓦在這幅畫中,描繪象征著正義與自由的“女神”一手執(zhí)大革命時代的三色旗,一手執(zhí)槍立于最高處,引導人民奮勇向前。整幅作品充滿熱情、動感,令人激昂、振奮,充分顯示了浪漫主義繪畫的特點。它將以寫實手法表現(xiàn)的起義者與以浪漫手法表現(xiàn)的自由女神相結合,具有開拓的意義。 此畫能夠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還在于作者在作品表現(xiàn)形式上的匠心獨運:一是成為整個金字塔形構圖頂端的三色旗,其上半部分沖出畫面,這就加強了整個畫面人群前進的動勢;二是前景中的橫尸與前進的起義者也形成強烈對比;三是畫面色彩鮮明,主色調是由紅、白、藍三種顏色決定的,這也正是法國國旗的顏色。德拉克洛瓦非常巧妙地使用了這些色彩,將它們幾乎融合在空氣之中,使畫面充滿了耀眼的光輝。 三等車廂(油畫,1864年,寬65厘米,長90厘米,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杜米埃(法國) 19世紀法國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杜米埃(1808—1879),如同擅于描繪農村生活的畫家米勒(1814—1875)一樣,把畫筆伸向生活在社會中下層的普通民眾。米勒熱情謳歌了農民生活,深刻揭示農民的內心世界;而杜米埃則生動地反映了城市生活,入木三分地刻畫出各階層市民的精神面貌。他的筆鋒犀利,大膽取舍,形象概括,個性鮮明。《三等車廂》就是畫家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眾多力作中的一幅。作者僅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輪廓,暗部略施薄色,就把當時法國社會生活的一幕準確地表現(xiàn)出來,不僅使人了解到下層民眾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而且令人感受到他們的內心活動。 杜米埃還創(chuàng)作過一幅名為《高級車廂》的作品,畫中紳士、貴婦的面貌也表現(xiàn)得十分傳神,與此畫相對照,可以更進一步地感受到畫家慧眼獨具、出手不凡。 印象?日出(油畫,1872年,長65厘米,寬50厘米,法國巴黎馬爾莫丹美術館藏) 莫奈(法國) 莫奈(1840—1926),是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的領袖人物。印象主義一詞即因此畫而得名。畫家在這里描繪的是勒阿佛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風景。海水在晨曦籠罩下顯得極為豐富多彩,霧氣中的小船顯得模糊不清。整個畫面給人以夢幻般的視覺印象,仿佛是光線與色彩的交響。 持蓮花菩薩(壁畫,阿旃陀石窟第1窟,約580年) 印度 印度佛教藝術寶庫阿旃陀石窟,有“印度的敦煌”之稱,約半數(shù)石窟繪有壁畫,描繪佛教故事、人物等,反映了印度社會風情和審美觀念,享譽世界。其壁畫分為兩期,前期約作于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后期約作于公元450至650年間。第1窟壁畫是阿旃陀后期壁畫中保存最好的壁畫之一,《持蓮花菩薩》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位于此窟內部后壁佛龕的前室左壁。 菩薩體態(tài)豐滿、身體扭轉,曲線結構明顯,具有女性化的特征。這是印度藝術中人物造型常見的形式,較為肉感,體現(xiàn)的是世俗的審美趣味;而菩薩的表情卻是超凡脫俗的,悲天憫人,與佛教精神相吻合。畫家巧妙地將二者融為一體。作者還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主題,菩薩的膚色淺淡,身邊是膚色黝黑的公主,周圍持拂坐者、愛侶、孔雀、棕櫚、山石等,色彩斑斕,構成紛亂擾攘、繁密幽深的背景,很好地烘托出菩薩的處亂不驚、靜思冥想的出塵之姿。 三美人圖(浮世繪版畫) 喜多川哥磨(日本) 喜多川哥磨(1753—1806)是日本浮世繪的杰出代表,擅長美人畫。多采用特寫式的布局,即頭部占據(jù)畫面的大部分空間,著重描繪美人的面部特征,這種形式的美人畫被稱作“大首繪”?!度廊藞D》是喜多川哥磨“大首繪”式的美人畫代表作,突出體現(xiàn)了其繪畫作風細致、華麗,具有濃厚裝飾意味。畫中的三美人均纖眉、細眼、小口,是當時日本美人畫中典型的美人形象,反映了日本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 日本浮世繪版畫受中國明清時期民間版畫的影響,二者技藝上有相通之處,均以線勾勒形象,平涂設色,體現(xiàn)了東方繪畫的特點。 朝貢者(壁畫,公元前18世紀) 古巴比倫 兩河流域先民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在造型藝術方面有所建樹。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浮雕與繪畫中人物形象的處理有著與埃及人相近的特點,即采用正面律,人物的比例大小也與身份地位相關,只是在一些細部表現(xiàn)上有所不同。此畫中的朝貢者頭部即為正側面,而眼睛卻是正面形態(tài),但其發(fā)型和胡須的樣式區(qū)別于埃及人。這有力地說明古代兩河流域與尼羅河流域的不同民族在藝術上曾有過交流。 三名參加泛雅典運動會的賽跑者(陶瓶裝飾畫,公元前6世紀) 希臘 時至今日,希臘繪畫蹤跡難覓,其曾經有過的輝煌只能從陶器裝飾上窺知一二。這幅裝飾畫采用高度簡潔、概括的手法表現(xiàn)了運動員奔跑的姿態(tài),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希臘早期繪畫的面貌。 寶座上的圣母子(圣像畫,約1280年作) 意大利 圣像畫是歐洲中世紀盛行的基督教繪畫,主要表現(xiàn)耶酥基督、圣母瑪利亞等基督教圣像,陳設在教堂、修道院及家庭內供基督教信徒禮拜。其表現(xiàn)形式較為刻板,不重在描繪人的自然形態(tài),而著力突出神的莊重、威嚴。這幅圣像畫即體現(xiàn)了中世紀圣像畫的特征,小耶酥的頭部還加上光環(huán),以表明其不同凡俗的宗教身份。 達?芬奇自畫像(素描,作于1512—1515年) 達?芬奇(意大利) 這是畫家晚年所繪的素描自畫像,簡潔、流暢的線條與局部體現(xiàn)明暗關系的塊面結合得恰到好處,顯示了這位偉大藝術家的高貴氣質與內在的精神力量。他智慧的目光仿佛要洞悉世間的一切奧秘。這幅自畫像是達?芬奇的傳神寫照,也是人類肖像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戴金盔的男子(油畫,1650—1655年,長67.5厘米,寬51.5厘米,德國柏林名畫館藏) 倫勃朗(荷蘭) 倫勃朗(1606—1669)是17世紀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他對歐洲油畫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十分廣泛,在肖像畫上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他善于在肖像畫中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多運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法繪畫,畫風嚴謹、細膩。此畫鮮明地體現(xiàn)了倫勃朗的肖像畫風格,準確刻畫了中年男子沉穩(wěn)、剛毅的面貌,頭盔上的光亮與處于暗部的面龐形成對比,金屬的光澤與質感被描繪得淋漓盡致,顯示出畫家出色的繪畫功力。 蘇珊娜?芙爾曼像(油畫,1631—1632年,長79厘米,寬54厘米,英國倫敦國立畫廊藏) 魯本斯(佛蘭德斯) 魯本斯(1577—1640)是17世紀佛蘭德斯(今比利時及其周邊地區(qū))畫派的杰出代表,也是歐洲17世紀畫壇上最偉大的天才畫家。他往往以對比鮮明、飽滿熱情的色彩描繪人體、肖像、風景等,畫面動感強烈,氣勢宏大,極具藝術感染力。代表作有《劫奪柳西波斯的女兒》、《瑪麗?美第奇的生平》等。 此畫是魯本斯肖像畫的代表作,描繪的是他第二個妻子海倫?芙爾曼的姐姐。作者充滿熱情而又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這位年輕女子的美麗容貌和生動的表情,肌膚的細膩與服飾的華麗均得到完美的表現(xiàn),令人賞心悅目。 吉普賽女郎(油畫,1625年,長58.1厘米,寬52厘米,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哈爾斯(荷蘭) 哈爾斯(約1581—1666)是17世紀荷蘭畫派最出色的肖像畫家。他在肖像畫中描繪了荷蘭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對下層社會的普通市民的表現(xiàn)最為傳神,善于捕捉人物的瞬間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活動,色調鮮明,筆觸輕快。這幅肖像畫生動地體現(xiàn)了哈爾斯肖像畫作風,是歐洲肖像畫史上不可多得的作品。 大宮女(油畫,1656年,長323.1厘米,寬280.4厘米,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藏) 委拉斯凱茲(西班牙) 委拉斯凱茲(1600—1660)是17世紀西班牙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他的繪畫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作風,擅于描繪西班牙社會不同階層的人,上至國王、下至侏儒都被他表現(xiàn)得恰如其分、個性鮮明。 《大宮女》又名《宮娥》,是委拉斯凱茲在擔任宮廷畫師期間創(chuàng)作的,是一幅生動的宮廷風俗畫。表現(xiàn)小公主瑪格麗特在宮女們的簇擁下來到王宮內,畫家正在為國王、王后畫像。畫中美麗的小公主好像正向父母展示她的新衣裙。她右邊的宮女正跪著給她獻茶點,左邊的宮女在向國王和王后行禮。畫面人物眾多、各具特色。畫家通過描繪這一宮廷生活細節(jié),既表現(xiàn)了皇家氣派,又傳達出濃厚的生活情趣,在構圖和光的表現(xiàn)方面也有獨到之處,因而使作品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自畫像(油畫,1815年,長46厘米,寬35厘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藏)哥雅(西班牙) 哥雅(1746—1828)是西班牙繼委拉斯凱茲之后最著名的繪畫大師,是歐洲浪漫主義藝術的先驅。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均根植于西班牙藝術沃土,具有鮮明的個性。 這幅自畫像真實地描繪了畫家的神情狀貌,也揭示出他的個性和內心世界。 著衣的瑪哈(油畫,1797年,長190厘米,寬95厘米,西班牙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藏) 哥雅(西班牙) 瑪哈是西班牙普通市民或手工業(yè)者的稱呼。畫中的年輕女子白衣貼體,披黑色外套,束玫瑰色寬腰帶,畫面色調明快和諧,女性的身體特征得到充分顯示。此前作者曾畫過一幅《裸體的瑪哈》,意在挑戰(zhàn)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嚴禁表現(xiàn)裸體的禁令。兩幅畫構圖、造型完全相同,區(qū)別僅在于是否著衣。 泉(油畫,1856年,長164厘米,寬82厘米,法國巴黎盧浮宮藏) 安格爾(法國) 這幅作品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的代表作,集中體現(xiàn)了新古典主義繪畫的特點,即繼承古希臘、古羅馬及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主義藝術傳統(tǒng),造型嚴謹,作風細膩,表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相結合的單純、高貴、優(yōu)雅的美。畫中少女的人體具有古希臘美神雕像的特征,豐滿勻稱,身體微微呈S形扭曲,前屈一膝,扭腰站立,重心放在一只腳上,形態(tài)穩(wěn)定而不僵硬,靜中有動;神情莊重、安詳,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草地上的午餐(油畫,1863年,長270厘米,寬211厘米,法國巴黎印象派美術館藏) 馬奈(法國) 馬奈(1832—1883),是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在印象主義這個名詞尚未出現(xiàn)的1863年之前,作者就創(chuàng)作了這幅具有印象主義繪畫風格的作品。畫面描繪的是草地上著衣紳士及裸體女子野餐的情景。畫家重在表現(xiàn)外光下色彩的豐富變化,同時也帶有向世俗禮教挑戰(zhàn)的意味。 凱風快晴(浮世繪版畫,1830年)葛飾北齋(日本) 葛飾北齋(1760—1849)是日本浮世繪后期最著名的畫家,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技藝全面,在風景畫方面有出色表現(xiàn)。此畫是他晚年創(chuàng)作的組畫《富士三十六景之一》。作者運用裝飾性的手法表現(xiàn)晴日富士山的美麗景象,色彩明快,格調清新,別開生面。 (二)名詞解釋 阿爾塔米拉洞 位于西班牙北部 ,19世紀后期發(fā)現(xiàn)。包括主洞和側洞,壁畫主要分布在側洞。側洞長18米,寬9米,頂部密布著18頭動態(tài)各異的野牛、3只母鹿、2匹馬和1只狼。該洞將野牛的動態(tài)刻畫得十分準確、生動,運用線條勾畫輪廓,并有粗細濃淡變化,與色彩渲染結合,表現(xiàn)出明暗、結構。壁畫大約繪制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稍晚于拉斯科洞。 拉斯科洞 位于法國西南部,1940年發(fā)現(xiàn)。全洞由主廳、后廳和邊廳以及連接各部分的洞道組成。在主廳和兩個通道的壁頂部描繪了大量的野牛、馴鹿和野馬等原始動物。動物輪廓是用粗壯而簡潔的黑線條勾勒,并用紅、褐、黑色渲染出動物的體積和結構,氣勢奪人,動感強烈。主廳最大的公牛長達5米。這些動物繪制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即公元前17000年以前。 三、教學建議 (一)本課選擇、介紹的繪畫作品盡可能做到涵蓋面廣、重點突出,但外國古代繪畫的重要作品甚多,難免顧此失彼。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適當增加些本課未能涉及的內容。如文藝復興繪畫僅介紹了意大利畫家有限的幾幅作品,顯然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故可以多選一些名家名作介紹給學生。 (二)以往的教材論述外國古代繪畫時,往往著眼于歐洲繪畫,按時代先后為序,較系統(tǒng),但忽略了歐洲之外的其他地區(qū)的繪畫,使學生對外國古代繪畫的多樣性缺乏了解。本課適當選入埃及、印度、日本等古代繪畫作品,旨在通過這些作品使學生對外國古代繪畫藝術有較全面的了解,開闊藝術視野。教師應引導學生去關注這部分繪畫,并補充相關資料,啟發(fā)學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繪畫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教學當中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學生各抒己見,分析、比較教材中選錄的作品。如意大利文藝復興三位繪畫大師的圣母子各具特色:構圖、人物形象處理、色彩等方面不拘一格。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對繪畫形式的理解,認識到藝術家的個性與創(chuàng)造性何在。 四、參考書目 《藝術發(fā)展史》,[英]貢布里奇著,范景中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 《希臘羅馬美術》,[蘇]科爾賓斯基等著,嚴摩罕譯,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版 《世界雕塑史》,[美]H.肯拜爾等著,錢景長等譯, 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 《外國美術史》,中央美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 《歐洲美術史》,王琦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 《西方藝術史話》,遲軻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藝術哲學》,[法]丹納著,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世界美術史》,[美]休?昂納、約翰?弗萊明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一美術 第10課 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xiàn) 外國古代繪畫擷英教案 2019 2020 年高 美術 10 人類 生活 真實 再現(xiàn) 外國 古代 繪畫 擷英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622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