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11.2功率同步訓練B卷.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11.2功率同步訓練B卷.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11.2功率同步訓練B卷.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11.2功率同步訓練B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 單選題 (共15題;共30分) 1. (2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 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B . 水中景物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C . 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 D . 汽油機的效率越高,其功率越大 2. (2分)在2011年中考體能測試中,某同學選擇跳繩。他在1min內跳了120次,每次跳離地面的高度為5cm。設他每跳一次所用的時間相等,則他跳繩時的功率最接近( ) A . 5W B . 50W C . 500W D . 5000W 3. (2分)拖拉機耕田時總比在水平路面上行駛時的速度慢,這是為了( ) A . 節(jié)省燃料 B . 增大拖拉機的牽引力 C . 提高拖拉機的機械效率 D . 提高拖拉機的功率 4. (2分)要測量小敏同學上樓梯時的功率,不需要測量他的( ) A . 通過的路程 B . 通過的樓梯高度 C . 質量 D . 上樓梯所用的時間 5. (2分)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拉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勻速滑動,圖乙是他兩次在同一桌面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木塊兩次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 . 木塊第1次受到的拉力較大 C . 木塊在兩次運動時的機械能相等 D . 兩次運動時拉力對木塊做功的功率一樣大 6. (2分)四位同學一起到泰州園博園游玩時,突發(fā)奇想,要進行一次比賽。他們商定:四人同時出發(fā),繞園博園中心的天德湖跑一圈,功率最大者獲勝.那么,最后勝出者一定是( ) A . 體重最大的同學 B . 最快跑完一圈的同學 C . 速度最大的同學 D . 做功最快的同學 7. (2分)如圖所示利用動滑輪提升貨物,動滑輪重為20牛頓,繩與動滑輪間的摩擦及繩子重不計.第一次把重為100牛頓的貨物勻速提升,這個過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η1;第二次把重為200牛頓的貨物勻速提升,這個過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η2 . 則( ) A . η1<η2 B . η1>η2 C . η1=η2 D . η1和η2的關系無法確定 8. (2分)遵義中考體育考試是對初中學生身體健康的一個綜合測試,對下列體育活動分析正確的是( ) A . 仰臥起坐相當于省力杠桿,引體向上相當于費力杠桿 B . 5個體重相同的同學跳繩,跳起相同的高度,頻率越高的功率越大 C . 跑步過程中,測試同學受到地給他的摩擦力向后 D . 跑100米的同學起跑時用力向后蹬地能使他獲得向前的慣性 9. (2分)舉重是我國的優(yōu)勢體育項目.一位身高180cm的運動員和一位身高160cm的運動員,在挺舉項目中用相同時間把同樣重的杠鈴舉起,如果他們對杠鈴所做的功分別為W1和W2 , 功率分別為P1和P2 , 則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A . W1>W2 , P1>P2 B . W1=W2 , P1=P2 C . W1>W2 , P1=P2 D . W1<W2 , P1<P2 10. (2分)兩個滑輪完全相同,其重力均為40N,分別用圖所示的兩種方法,將重力800N的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勻速升高9m,不計摩擦和繩重,設定滑輪上的拉力為F1 , 動滑輪上的拉力為F2 ,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 F1做的功大于F2做的功 B . F1和F2做的功相等 C . 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等 D . F1做功的功率小于F2做功的功率 11. (2分)小希對學習的物理計算公式進行了推導.并嘗試應用這些公式總結了一些規(guī)律,解釋了一些現(xiàn)象。下列四個選項中,應用推導公式判斷出現(xiàn)錯誤的是( ) A . 機械效率 公式 η= = = = 判斷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 B . 電功率 公式 P=UI=U? = 判斷 在并聯(lián)電路中,電功率與其電阻成反比 C . 功 率 公式 P= = =Fv 判斷 載重汽車在爬坡時要換用低速檔位 D . 壓 強 公式 P= = = =ρhg 判斷 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12. (2分)關于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 機械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B . 機械做功時間越長,效率越高 C . 機械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 . 機械的功率越大,效率越高 13. (2分)如圖所示.是里約奧運金牌選手龍清泉成功舉起杠鈴的精彩瞬間,關于舉重運動中所蘊含物理知識,下列闡述正確的是( ) A . 在將杠鈴舉過頭頂保持不動時,運動員支持力做功 B . 試舉成功后放下杠鈴的過程中,杠鈴重力不做功 C . 同一運動員成功舉起的杠鈴越重,所做的功越多 D . 同一運動員舉起同一杠鈴用時越短,做功的功率越小 14. (2分)甲、乙兩機器做功時間之比為4:3,所做功之比為2:3,則它們的功率之比為( ) A . 8:9 B . 9:8 C . 2:1 D . 1:2 15. (2分)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在 10s 內將重為 100N 的物體 G 勻速提升 2m,每個滑輪的重均為10N,不計繩重及摩擦,此過程中( ) A . 甲的機械效率大于乙的機械效率 B . 甲的機械效率小于乙的機械效率 C . F 甲做功的功率小于 F 乙做功的功率 D . F 甲做功的功率等于 F 乙做功的功率 二、 填空題 (共5題;共10分) 17. (2分)現(xiàn)有60包大米,總質量為300kg.小明想盡快將它們搬上10m高處的庫房.如圖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動物體的功率與被搬運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圖像.由圖分析可知,他為了盡可能快地將大米搬上庫房,他每次應搬________包。若每次下樓時間是上樓時間的一半,則他最快完成搬運任務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時間________s.(g=10N/kg) 18. (2分)小冬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他上樓需要1.5min.有一次,他跑步上樓只花了40s.通常上樓做的功________跑步上樓做的功,通常上樓的功率________跑步上樓的功率.(選填:“大于”、“小于”、“等于”) 19. (3分)某同學將一箱書搬上樓,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次是把所有書一起搬上樓;第二次是先搬一部分上樓,再搬剩下的部分,假設他上樓的速度相同.用這兩種方法搬書的功率分別為P1、P2 , 機械效率為η1、η2 , 則P1________P2 , η1________η2 . (均選填“>”、“<”或“=”) 20. (2分)如圖所示,將同一物體分別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從底部勻速拉到頂點A,已知AB>AC,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別為W1、W2 ,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1、P2 , 則W1________W2 , P1________P2 . 三、 解答題 (共1題;共5分) 21. (5分)某人將一箱書搬上樓,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所有的書一起搬上樓;二是先搬一部分書上樓,再搬剩下的部分.假設他上樓的速度相同,則用這兩種方法搬書的功率有什么不同?機械效率有什么不同? 四、 實驗題 (共2題;共14分) 22. (4分)如圖,在測人做引起向上功率的活動中: (1)實驗中需要測的物理量是:人的質量m,身體上升的高度h,________.(交代要測的量并用字母表示) (2)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________用所測量的量表示. (3)說出一種具體測人身體上升高度的方法:________. 23. (10分)全國各地每年的中考體育測試中,引體向上都是一項重要的考試項目,要粗測某同學做引體向上的功率。 (1)已經測出他的質量m,還要測出哪些物理量,如何測量?(同時用字母表示這些要測量的物理量) (2)用測出的物理量寫出計算功率的表達式。 六、 計算題 (共1題;共5分) 25. (5分)如圖是某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工人用360N拉力將重為600N的重物勻速提升10m,需要時間10s.請根據(jù)提供的信息,計算五個相關的物理量.(g取10N/kg) 第 11 頁 共 11 頁 參考答案 一、 單選題 (共15題;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 填空題 (共5題;共10分) 16-1、 17-1、 18-1、 19-1、 三、 解答題 (共1題;共5分) 20-1、 四、 實驗題 (共2題;共14分) 21-1、 21-2、 21-3、 22-1、 22-2、答案:略 六、 計算題 (共1題;共5分) 23-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 11.2功率同步訓練B卷 人教版 初中 物理 年級 下冊 第十一 機械能 11.2 功率 同步 訓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appdesigncorp.com/p-8705357.html